阅读历史 |

第170节(1 / 2)

加入书签

第三代定北侯携诸子力战齐国,败齐国四十万大军,护住盛京,高宗皇帝下赐鹿京以北两万户食邑,臣的父亲,第四代定北侯与臣的三位兄长战死漠北后,圣宗皇帝下赐良田五千亩食邑三万户,弘治八年,臣带兵攻入齐国边境,杀齐国太子,先帝下赐食邑五千户。”

定北侯府抱拳:“这些东西全部登记在册,圣旨尚在,可供皇上查验,定北侯府所有进帐,均来自列位先帝赏赐。”

神宗早就愣着没翻账本了,明仪也在隔断后面愣住了。

其他人,几乎都愣住了,包括夏侯权和夏侯敬。

战功赫赫,大概就是如此了吧。

“咳咳咳”一位年迈的老王爷蹒跚着走出来:“皇上,第四代定北侯战死,圣宗皇帝的确对定北侯府大加赏赐,自此之后,定北侯府便统御大魏西北一切战事,先帝也的确嘉奖过侯爷。”

三王爷站出来:“皇上,自大魏开国,定北侯府与护国公府就是一内一外,这百年来,败落的护国公府在朝中搅弄风云,定北侯府却在边关厮杀不止,满门忠烈,人丁兴旺之门,如今只有定北侯父子三人,如此忠义,皇上觉得他们会通敌吗?”

“认证物证都在,三王爷觉得还有辩驳的余地吗?”夏侯敬不依不饶:“利益为先,家仇也可以放一放的。”

第539章 穆祯的嘴皮子也不容小觑

“那还请夏侯大人告诉本王,定北侯府有什么动机去通敌?”三王爷气的胸膛起伏:“大魏历代帝王的赏赐,就足够定北侯府供养私军,他们哪里需要再收齐国的钱?”

夏侯权冷言冷语:“话可不是这么说的,定北侯府私自佣兵,却不上报朝廷,难说是有其他私心,再者,定北侯府富甲一方,每年的进帐几乎占了国库一半,隐藏家财,隐瞒私军,手里又有兵权,还故意让嫡子尚公主,分明就是有不臣之心,再者,齐国兵败数次,为何三年前一败,至今没有反攻?若其中没有龌龊掺杂如何解释?”

穆祯抱拳:“敢问夏侯大人,可曾向朝廷报备家产进帐和私军人数?”

夏侯权被问住了。

“既如此,那侯府与夏侯家也没什么差别。”穆祯转向神宗:“皇上,自弘治八年,家父杀齐国太子之后,齐国就陷入了夺嫡风波之中,后齐国瑞王登基称帝,四年前弘治帝驾崩,齐国陈兵大魏边关,也是齐帝急于稳住朝廷的下策。

那一仗,定北侯府打了一年,消耗掉了齐国二十万兵马,杀齐国大将三员,因此,齐帝统治根基动摇,直到今日,齐国朝廷依旧存在权利相争,如今,齐帝已经重病两年之久,齐国根本无暇出兵。

再者,定北侯府把漠北百姓回撤,将柔然堵在冰川之外,柔然在漠北无法屠杀劫掠,所以只能转移攻打齐国边境,齐国与柔然开战,越发无暇对大魏陈兵,所以这么多年,齐国和大魏才能相安无事。”

神宗是懵的,他完全不知道齐国内部在发生这些事,几乎下意识的反应,他把目光戳在了高维身上。

高维一哆嗦,急忙说道:“皇上,齐国内政,臣也不知啊。”

“什么都不知道,朕要你有何用?”神宗把镇纸砸了下去,没砸中高维,却把他吓得脸色苍白摇摇欲坠,其他人也是吓了一大跳。

明仪忍不住提醒:“此事与高维无关,问罪边关巡政使。”

高维就窝在盛京城看折子罢了,这事要是边关巡政使不说,他能知道个屁啊。

怪冤枉的

神宗稍稍冷静下来:“边关巡政使是谁?”

陆相急忙说道:“禀皇上,边关巡政使,是护国公的连襟张士诚。”

“斩了。”神宗火大的很:“让他在边关做巡政使,就是给朝廷做眼睛的,既然无用,留着作甚?”

陆相吓了一跳:“是。”

高维冒了冷汗,可他不敢擦。

神宗今日是憋了大火气,他也害怕。

夏侯敬还在垂死挣扎:“那这些彩瓷小人儿怎么解释?”

穆祯看了他一眼,往自己怀里掏了掏,拿出一个一模一样的:“这是我在鹿京街上买的。”

说完,他把彩瓷小人儿倒过来,手指从底部轻轻一敲,彩瓷小人儿里面是空的,被他敲了几下,底部就掉了,穆祯让所有人都看了看,里面什么都没有,他把地上的金珠捡起来放进去,把敲下来的底部放回去。

然后,瞧着夏侯敬笑了。

第540章 要完蛋就一起呀

他把彩瓷小人儿掏出来的时候三王爷他们就晓得定北侯和穆祯是有备而来了。

所有东西都准备的这么齐全,就跟提前问过夏侯家,你家打算怎么收拾我一样。

夏侯权的脸色难看的不行,如同洗笔的水缸,五颜六色。

“怎么?穆将军觉得,是我们刻意栽赃了?”

穆祯抱了抱拳,笑而不语。

“皇上。”夏侯敬心有不甘:“私军一事,定北侯府无可狡辩。”

其他罪名都无法成立,那就只有私军这项铁证了。

他们都看着神宗,所有人都说累了,也说倦了,只想听听最后的决断。

神宗沉吟不语,下意识的握住龙椅的扶手。

“听他们的建议。”明仪低声提醒:“瞧态度,一网打尽。”

神宗心里有数了:“私军是大魏国法所不容的,众卿以为,该如何处置?”

陆相站出来:“谁都不能凌驾于国法之上。”

他一向正派,就算是亲家,也绝不姑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