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节(2 / 2)
承乐不吭声了,反倒是盯着她烤肉的锦宁扬起脑袋:“娘亲,哥哥说国子监的人迂腐,知道我来盛京玩,还告诉我不能跟着国子监的人学,娘亲当初主张建立国子监,应该不是想这样吧。”
“自然不是。”明仪盘腿坐着:“娘亲是想召集有才之士在一块念书,好让寻不到好先生的人也能不耽误学业,再者也能让家境贫寒的人安心念书,可谁知,会混进来一些无能鼠辈,混吃混喝不说,还仗着自己国子监学子的身份胡作非为。”
锦宁歪着小脑袋:“他们各抒己见,也是胡作非为吗?”
“当然。”明仪招招手让他坐到自己怀里来,抱着他说道:“国子监就是为朝廷办事的地方,在里面念书的人也是要为朝廷效忠的,他们既然进了国子监,就当事事以朝廷利益为先,若是想要行侠仗义为天下不平事鸣不平,就别去国子监,国子监就是一锅汤面,非要跳进去两个饺子,妄图把所有汤面变成饺子,自然是容不下的。”
锦宁似懂非懂:“可那要是朝廷错了呢?”
“怎么断定是朝廷错了呢?”明仪拿了个果子给他。
他抓抓小脑袋:“大家都觉得错了?”
第1527章 这辈子都仕途无望了
“大家都说错了就真的错了?”明仪笑道:“你还记得过年时哥哥们要吃糕点的事了?”
锦宁立刻点头:“他们都说好吃,还去抢,结果一点都不好吃。”
“那就是了,大家都觉得好吃的总有人觉得不好吃,那大家都觉得错了的事,其实不一定错了,只是看个人罢了。”明仪瞧着跑过来抱腿的清梨:“你也要抱啊?”
“嗯。”清梨眼巴巴的看着锦宁:“娘亲,抱。”
锦宁立刻跳下来让开她,还帮忙把她抱去明仪怀里,然后站在地上一脸乖巧:“娘亲,国子监变成现在这样,大概有才之人也不愿意去读书,而且还会怀疑朝廷的能力呢。”
“是呀。”明仪一脸愁容:“所以娘亲要好好想想办法。”
锦宁立刻伸手替她抚平皱起的眉心,然后顺手把她嘴角的芝麻给擦了。
“公主,公主。”嬷嬷进来传话:“金陵消息。”
明仪立刻坐好:“叫进来。”
一个士兵进来,抱拳就道:“禀公主,前线战报,我军大捷,已攻入吴越都城,俘虏吴越皇室,截断吴越东西两方的粮草兵马增援路线。”
“大喜!”明仪忙抱着清梨站起来:“速速去传三王爷和丞相还有六部尚书入宫。”
进军吴越比想象中更加容易,他们必须尽快商量好对策,以此来推进战况。
吴越本就是因为两国君王成亲才合并在一起的,遇上矛盾才用了和齐国一样的策略,外战。
可惜对手没挑好,因为大魏砸了他们的大坝,让他们也被水淹了,他们就放弃了内忧外患的大魏,转而去打地理位置优越的蜀国,以至于把兵力都打疲软了,战线拉得太长,才会给了大魏可乘之机。
一顿商议后拍案决定,战略依旧由穆祯决定,朝廷只要吴越皇室的俘虏。
“俘虏到了盛京,便将有才之人送入国子监学习我大魏的礼法国律,然后所有攻占的城池,派遣官吏及学子教化我大魏的风俗与文字,不求一模一样,最少要让他们知道,大魏不是吃人的地方,等教化的差不多了再让他们回去。”
三王爷端着茶盏悠悠开口:“如果真要这样,那派遣的官吏学子就不能是迂腐无能之辈,必须好好挑选才是,否则去说些不当之言,白白给朝廷添乱。”
“这个自然。”明仪顺势说道:“不但如此,我以为,国子监也得好好管管了,混吃混喝的废物太多,就连只晓得风花雪月的人都混进来了,国子监是国之栋梁的治学之地,不是茶楼酒肆,用来放肆胡言。”
萧必明沉默不语,知道她在说什么。
唐可寅一事发生后,池三岳便离开了国子监,但是,他并没有返回老家,而是就在盛京住下,似乎有终老之意,朝中官员被小皇帝呵斥了一顿到是老实多了,但那些学子,却依旧喜欢畅所欲言,整日里传阅池三岳的文章,国子监院长再三提过在学院里好好念书,可他们就是不听。
听明仪的意思,这些人,这辈子都仕途无望了。
第1528章 复仇计划开始
自宫里出来,三王爷揣着手与明仪一起,他最近心情挺好,因为三王妃又有了。
“你对国子监的情况不满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怎么如今才想动手肃清他们?”
明仪也揣着手,慢腾腾的踏着步子:“放纵够了,厌弃的人多了,收拾起来才不会激怒民愤嘛,以池三岳为首的文学泰斗,如今,也该跌下神坛了。”
“厌弃的人多了?难怪你能这么好脾气的一直留着他。”三王爷复述了一遍:“前几日我那几个小子还和我说,国子监的人不可理喻,他们出门玩,都被人送了书,书上全都是各种陈词滥调,一个个说话都迂腐不堪,让人烦得很。”
“哈哈,锦宁也和我吐槽了,说是我家大侄子特意告诉他不要去国子监玩。”明仪被冷风灌了脖子,冻得她缩了脑袋:“小孩子都看透了,想必其他人也一样。”
三王爷伸手帮她把狐裘上的脑子罩在脑袋上:“那你打算用谁呢?”
“萧必明吧。”明仪早就想好了:“他是丞相,最合适不过了。”
三王爷不是很赞同:“他是池三岳的学生。”
“我知道,但他能分得清利弊,这就很好了。”明仪低头蹦了一下,让帽子罩的更深了一些:“萧必明有大才,能在百官中缓和周全,也知道分寸进退,丞相不就是要这样吗?皇上还小,选一个厉害的丞相并非好事,等他长大些,自己有了筹谋手段,那个时候再来一位精明果敢的丞相才合适。”
她一直替小皇帝考虑着,三王爷自愧不如,也就不多话了。
朝廷要安排官吏去吴越,文书司首当其冲,衙门里,朱大人听到消息就赶紧来找唐可寅,背着旁人才道:“唐兄,如今朝中要择选官吏与学子去吴越教化百姓,只要写了名帖便可去,你可有意?”
“去吴越?”唐可寅停下誊写奏折的笔认真思量起来:“去多久?”
“不知,大概要去好几年。”朱大人悄悄拿出一张空白的名帖放在他的桌上:“你如今在文书司没有前途,不如去吴越搏一个前程,当然,你若不愿意去,我便举荐你顶替我的职位。”
唐可寅看向他:“朱兄要去吴越?”
“嗯,如今我大魏有一统中原的趋势,以朝廷的意思,是收服的疆土容易,收服民心难,过去教化吴越百姓,便是让他们子子孙孙都来认同我大魏的国律礼法,如此才能长治久安,我一介读书人,若有此机会为国效力,自然当仁不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