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节(2 / 2)

加入书签

苏爱国将洗好的花生堆回家,就见媳妇和女儿已经回来了。

张招娣示意他看眼女儿,苏爱国一头雾水,扭头看过去,就见女儿正掐腰,背对着她,一副“我生气了”的样子。

张招娣压低声音把情况讲了一遍。

苏爱国有点想笑,坐到她身边,推了女儿后背一下,苏以沫猝不及防差点从沙发上摔下,好在苏爱国及时用手接住。

苏以沫被救,并不开心,又气鼓鼓瞪他。

苏爱国板着脸,忍着笑,“怎么了?气性这么大?”

苏以沫抱着胳膊,“爸,你一个大人,怎么能骗小孩呢?你的节操呢?”

苏爱国可不知道节操是什么,他无辜地摊了摊手,“我什么时候骗你了?”

苏以沫磨牙,还在装蒜,刚刚妈妈都提醒他了,她把情况复述一遍。

苏爱国觉得女儿这话不对,“我说的是一家三口全转过去,咱们就不能住在筒子楼了,我没说错啊。”

苏以沫一愣。这……他在跟他抠字眼?!

苏爱国见她炸毛,将她头发往下压了压,“行啦!你自己没听清,怎么能怪我。下回可得听清了,不能再无理取闹了啊!”

说完,施施然站起来。哎呀,被女儿坑了这么多回,总算掰回一局,太爽了!

苏以沫干瞪眼。什么?就这么完了?

晚上,等女儿睡着,张招娣和丈夫商量在乡下开个咸菜厂的事。

苏爱国听到她的打算,倒是想起了老干妈,“我第一次坐火车时就在火车上看人吃老干妈。那个就是咸菜。卖得还挺好。”

张招娣眼睛一亮,“你觉得可行?”

“应该行。”苏爱国觉得可以试试,“不过你忙着上班,也没空腌制咸菜。不如咱们过年时回老家,从老家收些咸菜吧?到时候弄到菜市场卖,试试看销量。要是真有人认咸菜,我觉得可以去乡下办个咸菜厂。”

张招娣觉得这主意不错,女儿想的法子太花钱,还是丈夫稳妥一些。

苏爱国怕她着急上火,“拆迁这事急不得。再说了,也不是所有村子都能拆迁。就咱们去的那个拆迁村,从六年前就传出要拆,今年才正式开始。慢慢来吧。不着急。”

张招娣有些恍惚,居然要六年,这也太久了吧?就好像一盆凉水兜头浇下,她整个人都清醒了,火热的心渐渐恢复冷静,“放心吧,我不着急。”

苏爱国放宽了心。

翌日,张招娣就把昨晚和丈夫的打算告诉了女儿,苏以沫愣了好久。

原身是在鹏城出生的,六年来,一次都没回过老家。她也没见过爷奶。也不知他们性子怎么样,好不好相处。

张招娣见女儿不说话,担心她小孩家家着急,就劝她这事急不得。

苏以沫摇了摇头,“不是。我只是没见过爷奶。”

她是知道爸爸是爷奶的养子,娶媳妇时,没给过一分钱。再多的,他就不知道了。

张招娣表情有些怔愣,反应过来后,给了一句中肯的评价,“算是不好不坏的人。”

苏以沫咂摸下这句话的意思,瞬间反应过来妈妈的意思了。说他们好吧?他们收养了苏爱国,说他们不好吧?他们拿了苏爱国两年工资,却不肯为他结婚花一分钱。

张招娣见她小脸皱成一团,有些想笑,故意揉乱她的头发,“行啦。你别想那么多。你爷奶至少不骂人不打人。比许多老人好多了。”

苏以沫抽了抽嘴角,合着在她妈心里,不打人不骂人就是好人。妈妈对亲人的要求也低了吧?可仔细一想,妈妈为什么会这么想?因为外公外婆从小就使唤妈妈,做饭不及时,弟妹没照顾好,就会又骂又打。妈妈的要求能不低么?

想到这里,苏以沫拉住妈妈的手,仰着小脑袋看着她,“妈妈,我以后会孝顺你的。将来你肯定会是个好奶奶。”

张招娣愣了一下,纠正她的错误,“错啦,不是好奶奶,是外婆。”

苏以沫固执摇头,“不是。我要找个入赘到咱家的男人,跟我们生活在一起。”

张招娣想纠正女儿:入赘的男人,人品可不怎么样。可看着女儿认真的样子,她又不忍心打断女儿的积极性,算了,女儿现在才六岁,她哪懂什么是入赘。还是不解释,一切随其自然吧。

张招娣四下看了看,“到厂门口卖花甲,我们可以卖点馒头。”

一斤花甲加粉丝和金针菇,再配两个馒头,跟一份卤肉盒饭差不多,都能填饱肚子。

苏以沫颔首,“好。”

她现在总结出来了:周六周日,一家三口到拆迁村,除了花甲和卤花生,还可以卖生蚝。在厂门口摆摊,加馒头,可以填饱肚子。

两人正说着话,宋倩楠从里面出来了,看到她们过来卖花甲,当即就要了五斤花甲和五斤花生。

宋倩楠四下看了看,“你们只有这两样啊?怎么没点新鲜吃食?”

苏以沫笑道,“您吃生蚝吗?我们也卖生蚝。但是这个很贵,一个就要两块钱。我担心在这边卖不掉,所以就没带过来。”

这年代工人算是收入比较高的人群,但是让他们吃两块钱一个的生蚝,他们未必舍得。

宋倩楠眼睛一亮,“你们还会做生蚝啊?那明天卖不?我要二十个。”

苏以沫还没回答,张招娣一口答应,“行,没问题。”

虽然二十个挺少,但是她每天都要进花甲,生蚝就是顺带的。能赚一点是一点儿。

翌日,宋倩楠尝过他们家的生蚝,滋味确实不错,非常新鲜。

苏以沫就向她推销自制的蒜蓉酱。一瓶200克,两块钱。价格不便宜,宋倩楠却半点不觉得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