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节(2 / 2)

加入书签

张招娣明白了,也就是说自己要花一部分钱,成本比商品房便宜,“那咱们要花多少钱?”

苏爱国摇头,“不知道啊。这不是咱们一厢情愿嘛。肯定要领导们同意才能商谈下一步。”

张招娣一想也对,她打开抽屉取出存折,让丈夫算一下家里有多少存款。

苏爱国每隔几天就跑一趟银行存钱,“不算你手里的那些,总共存了一万六千三百块钱。”

这几个月做生意,他们家赚了七千多块钱,除了置办东西,多数都攒起来了。做生意是真赚啊。之前攒了六七年才攒了一万块钱。这才几个月啊,就攒这么多。

张招娣忐忑不安,“这些钱够买房吗?”

在老乡,一万六千块钱盖三间大瓦房肯定够了。但是鹏城什么都贵,肯定不够。

苏爱国不太清楚鹏城盖房要多少钱,但是他确定一件事,“领导家肯定没我们有钱。”

不说邓厂长有亲妈这个拖累。就说其他领导,不爱存钱,他们手头肯定没那么多钱。

张招娣一想也是,“那就成。现在只需要请季先生帮忙说句话,咱们就有机会了。”

她扭头见丈夫不像昨天那么排斥,知道他对女儿的提议很满意,忍不住道,“福利房改成集资房,大家各凭本事出钱。收到的钱还可以继续盖房,这样能解决更多职工住房问题,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我闺女就是聪明。”

苏爱国笑了,语气说不出的自豪,“是啊。难为她还知道集资房。”

媳妇都不知道,女儿小小年纪却能知道,可见她平时没少记大人的话。脑子比他还好使。

张招娣笑眯了眼,“咱们这一个女儿抵得上别人家两个儿子。”

她这话没有指名道姓,其实两个儿子指的是丈夫的外甥。苏爱国的养父养母有一个亲生女儿,名叫苏爱红,和苏爱国同岁,两人从小一块长大。十八岁时就嫁给老家附近的村子,生了两儿一女。张招娣结婚时,见过苏爱红的大儿子,那孩子见到陌生人躲在大人后头,连头都不敢露。

苏爱国没听出她的潜台词。也觉得女儿脑子真的好使,他想了想,“等买完房,咱们给女儿买一套新书桌。总不能让她趴在饭桌上写字。桌上全是油,不卫生。”

张招娣一口答应,“没问题。”她想了想,“要不然再买个书架?她以后的书肯定会越来越多。”

苏爱国应了,“你看着办吧。”

夫妻俩似乎对即将到来的福利房充满期待,甚至开始畅想拥有它的美好生活。

第27章

接下来几日,家属区为了福利房的事情上演几出骂战。

之前还有人打牌,这会为了争房子,全家出动,好像跟对方吵赢,房子就能到手似的。

小孩向来都是跟大学的。大人们之间闹矛盾,孩子也会受影响。

苏以沫就发现以前玩得好的小朋友在院子里打起来。

邓舒月这个厂长女儿更成了香饽饽。不少小伙伴在父母的授意下,送东西给她吃。

邓舒月也被父母嘱咐过,不许收人家的东西,毕竟吃人嘴笨,拿人手软。吃了东西,就得给人家办事。

福利房分配太复杂,邓厂长一人做不了主。

原本邓舒月放学都要在院子里玩,因为这事,她只能躲在家。

但是家里客人更多,她待在家,被这些客人吵得脑壳疼,只好跑到底楼。

一楼走廊里,有人正在下棋,一方是郑叔,一方是苏以沫。不少人都围在两旁讨论两人的下棋水平。

“这孩子水平不差。老郑都下不过她。刚刚已经连输两回了。”

“昨天老刘也输了三回。这孩子下棋让人看不懂。”

邓舒月挤进去瞧了一眼,发现自己看不懂,她碰了碰旁边正在观棋的刘梦薇,“你怎么也在这儿?”

刘梦薇笑眯眯道,“家里来了客人,太挤了,我来这边躲个清静。”

邓舒月恍然,看来刘家不比他们家轻松。

苏以沫将棋子往前挪了两步,“将军!”

其他人倒吸一口凉气,“哇,这招牛!太牛了!埋得太久了。”

好半天,才有人问,“输了吧?”

“输了。”

邓舒月和刘梦薇看了半天,愣是看不懂。听大人夸奖苏以沫下棋有多厉害。

要搁往常,邓舒月早就不舒服了,可她不能回家,于是只能躲在这儿,一直待到快到晚上,两人才离开。

周六早上,苏以沫吃完早饭,就被母亲带回房间,换了那件鹅黄色连衣裙。

又因为她头发扎得太简单,不够好看,张招娣把皮筋拿掉,将头发一分为二,两鬓各分一束出来,每隔几厘米就用一个发圈绑,中间的部分再用发圈绑上,编成麻花辫。下面多余的头发分扎成一束,然后把上面的麻花辫交叉绑到下面。

这样的发型看着清爽可爱,就是颇废功夫,苏以沫平时图省事,都是扎个马尾就行。

客厅茶几上摆着几样礼品,都是去季家坐客用的。

两瓶酒,两条烟,几斤水果,一个西瓜还有苏爱国特地早起熬的两瓶蒜蓉酱。

乡下人送礼透着股实诚,苏以沫觉得少了点什么,“季先生家里有孩子吗?要不要买玩具?”

苏爱国失笑,“他孩子都快毕业了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