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9节(2 / 2)

加入书签

苏以沫示意她小声些,“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被打,他肯定会记恨我们的。还是走吧。”

说着,不等邓舒月反应过来,扯着人就走。

邓舒月出了院门,还笑个不停,见苏以沫生气,她有些不好意思,“之前他在我桌肚子里放虫子吓唬我。我……”

苏以沫还真不知道这事儿,她不是每次都跟邓舒月一块上学的。运气好碰上就一块上学。

邓舒月到底只是个孩子,被人欺负了,不敢报复,就只能期待对方倒霉,这也是人之常情。也不能太苛责她。

苏以沫想了想,“不如咱们去商业街吧。我想找人下棋。”

邓舒月之前学过象棋,真的好难,她至今还没把象棋规则背熟,不过闲着也是闲着,看她跟人下棋也可以,爽快答应。

两人走到商业街,棋局已经开始,苏以沫只能在边上等这局下完,然后再上场。

下棋的是两位老人,有的是空余时间,每一步都要思考很久,没一会儿,邓舒月就有些不耐烦,扯了扯苏以沫的袖子。

苏以沫示意她再等等。

邓舒月百无聊赖,将目光移向旁处,谁知这一看,居然让她看到了惊人的一幕。

她下意识扯了下苏以沫的袖子,苏以沫顺着她的视线看去,只见许聪坐在不远处的石墩上,他正捧着一个馒头像只小仓鼠似地啃。

那个石墩就是当初苏以沫卖气球的地方。可是许聪为什么会在这儿?

哦,对了,虽说许聪搬走了,但他依旧是一班的学生。可能住得远,他上学总是迟到。

邓舒月小声问苏以沫,“你知道他考多少分吗?”

苏以沫摇头,老师只发了试卷,并没有在课堂上宣读成绩。

“听说考了倒数第一。”邓舒月撇撇嘴,“坐第一排还考倒数第一。他上课没带脑子吧?”

两人正说着话,一直啃馒头的许聪从地上拿起一个塑料瓶,拧开盖子,咕嘟咕嘟喝了半瓶。

就这么对付?连点咸菜都没有?

苏以沫正腹诽时,许夫人从街道另一头走过来,她并不是一个人,旁边跟着个男人,年纪可以当许聪爸爸了。

邓舒月年纪小,不明白两人是怎么回事,小声问苏以沫,“那个是许聪亲戚吗?”

苏以沫没有回答,一直盯着许聪的反应。

那男人和许夫人走到许聪面前,打量许聪时,眼里带着几分嫌弃,冲许夫人说了什么,许夫人看着儿子的目光带了点凶相。许聪不自觉低下头,连馒头都不敢吃了,小心翼翼塞进兜里。这可不像亲戚。

许夫人和那男人似乎没有谈妥,吵了几句嘴,两人分道扬镳,许夫人凶狠地拽着儿子的胳膊将他拖走了,那男人从另一头走了。

苏以沫下意识拽着邓舒月背过身,专心看人下象棋。

等两人走了,苏以沫才回头。

邓舒月这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不是亲戚吧?”

苏以沫点头,“应该不是。”

邓舒月想了半天,“那是谁啊?”

苏以沫怕她小孩子说话没把门,没有跟她解释。在这边看了一会儿象棋,买了点吃食就回家了。

晚饭时分,一家人聚在一起。

苏爱国说起一件事,“我打算腊月二十六就请假。太晚了,我担心买不到火车票。”

苏以沫点头,一直待在城里,她也觉得没意思,还是农村更好玩。既然要回去,那肯定要坐车。鹏城火车票一直都很难抢。这可不是十几年后,高铁、动车、火车、飞机有这么多交通工具。现在能坐得起飞机的人那是少之又少。最划算的交通工具还得是火车。

张招娣有些不情愿,“不能不去吗?”

她不想回老家,之前为了缩减一半生活费,她跟公婆在电话里大吵一架。回乡后,少不得又要吵架。

苏爱国看了眼女儿,“可咱们闺女自打出生就没回去过。她爷爷奶奶还没见过她呢。亲戚朋友也不认识她。而且……”他低下头,“我到底是养子,工作后一直留在城里不回乡,别人会说我是白眼狼。”

听到这话,张招娣立刻怒了,“你还是白眼狼?你比亲生的还孝顺。你到家属区问问,谁每月还给父母寄一半生活费。而且孩子还不放在老家。”

家属区有许多职工并没有带父母回来。因为住处太小了,根本挤不下。如果两口子都工作,许多人会把孩子留给家里老人照顾。每个月寄钱回去。一般每月也只寄一两百就够了。农村的物价便宜得很。更何况家家户户自己种菜,不用花钱买。

如果妻子和孩子带在身边,每年回家过年,会给一笔孝敬。但不会像苏爱国给的这么多。

苏爱国明白媳妇的意思,“我知道你的意思,但是咱们一直不回去,容易被人说嘴。”他顿了顿,“上回我打电话回去,村长就隐晦点了我一句。他这人从来不多管闲事,必定是听到什么风声才提醒我的。”

张招娣不知想到什么,点头应了,“那好吧。”

态度180度大转变,别说苏以沫看出蹊跷,就连苏爱国都觉得媳妇太好说话了,怀疑的眼神一直盯着她看。

张招娣拢了拢头发,“你不说我倒是忘了,我们一直不回家,你父母肯定在村里散播谣言说我们没寄钱回去。这样对我们名声也不好。你回头把银行转账单打出来,咱们回去好好跟乡亲们讲讲理。免得他们说你不孝顺。”

张招娣和苏爱国当初是在老家办的喜事,住的时间并不长,但她也算了解公婆。那就是一对不肯吃亏的人。做一丁点好事,他们恨不得嚷嚷全世界都知道,而且还特别夸张,把一分好夸成十分。

丈夫好几年没回去,他们肯定在村里说他不孝呢。

苏爱国脸色苍白,却又无法反驳媳妇的话。比起媳妇,他比她更了解父母的为人。

苏以沫见爸爸难过,忙给爸爸夹菜,“爸,妈妈不是在意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心疼你。爷爷奶奶……你别强求太多,有些父母就是没有父爱母爱,你又不是他们亲生的,自然要差一点,我和妈妈会一直陪着你。我们才是一家人。”

苏爱国摸摸女儿的脑袋,满脸欣慰。女儿说得对,不是亲生的就不是亲生的,不能勉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