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8节(2 / 2)

加入书签

不能吧?现在都二月份了。

小亮也不确定,因为他考完试还去山上挖过,那会儿挖了不少冬笋呢。

他抓了抓头发,觉得现在这个月份有些鸡肋,哪怕早回来两个月,山上也有不少好东西,野果,野菜,山珍、蘑菇之类的数不胜数。现在冰天雪地,好东西太少了。

他含糊说,“试试看吧。兴许能挖到呢。”

苏以沫想了想,觉得可以一试,于是她在自己脚上套了个塑料袋,一脚一稀泥往山上走。当然也没忘了她的小篮子。

从山脚往上都是竹子,爬山时只要握着竹子往上走就行,倒也没人滑倒。就是竹子这么多,她根本没看到哪儿有竹笋。

她对竹笋记忆还停留在:竹子稍微不注意长高。当它从泥里冒出来时,弯腰一拔,就是一大颗。

当走了半个小时,她累得精疲力尽,小亮终于停下来,说要挖竹子,她还愣了愣。

“真要挖吗?这个竹笋刚刚冒出头啊?”苏以沫左看右看,都看不出来这竹笋哪里值得挖。因为它真的只有一个芽儿。再怎么也得等它长出一小截再挖吧?

小亮一愣,啼笑皆非,“你真是城里长大的。这个看着小,往下挖是一大颗。”

苏以沫不服气,把自己从电视上看到的竹笋说了。

小亮笑道,“你说的是春笋,那个是发芽出土的笋。现在是冬天,吃的是冬笋,就得从地里挖。你别看这个只露一点头,其实下面可大了。而且冬笋比春笋要好吃。”

苏以沫是吃过冬笋的,确实比春笋好吃,但是她不知道冬笋只发了个小芽就开始挖。她决定听小亮的话。

小亮手里拿着挖竹笋的工具,但是冬天土地冻得邦邦硬,小亮刨了半天,也只刨了一丁点。

他累得气喘吁吁,在边上喘气。

小琴嘲笑他一通,“你怎么这么没用?连地都刨不起来?”

小亮被妹妹嫌弃有些不服,没好气道,“说我没用。你来挖。我倒要看看你有多大力气。”

小琴比小亮小两岁,手劲儿自然没有小亮大,挖了好半天,只挖出拳头大的土,小脸涨得通红。

小亮嫌弃得不成,嘴里不忘挖苦,“你倒是拿出吃奶的力气啊。怎么这么没用!”

小琴自动忽略哥哥最后一句话,嘴上不饶人纠正他的错误,“你这话说的,好像我喝过奶似的。”

小亮噎得不轻,三岁前的记忆,他根本不记得,所以也不知道妹妹有没有喝过奶。

他于是将视线落到小华身上,这个弟弟比他小了四岁,他看过这小子喝了妈妈很多奶,肯定能使出吃奶的力气,“你来!”

苏以沫抽了抽嘴角,不明白小亮为什么会认为五岁的小华会比七岁的小琴有劲儿。

小华倒是没想那么多,他觉得大哥在跟他玩,于是他学着大哥的样子往手心吐了口唾沫,双手拔锄头,但是使出吃奶的力气,锄头愣是纹丝不动。他歪了歪身体,锄头终于动了,他又往右边歪了歪,锄头晃了晃,他这才将锄头举起来。

不等他将锄头举到最高处,他的双手就因为支撑不住,锄头落了下来,差点把冬笋露出来的尖尖给砸扁。好在他眼急手快,脚一滑,偏了准头,冬笋尖才幸免于难,只是也因为这样,他一屁股坐在地上。

小琴捂着肚子哈哈大笑,小亮脸都裂了,苏以沫背过身,扑哧一声也笑了,哈哈哈,太搞笑了。

小华被三人嘲笑,小脸憋得通红,从地上爬起来,奶凶奶凶瞪着三个哥哥姐姐,意思是“你行你上啊”。

苏以沫忍住笑,接过锄头也想试试。

小琴和小亮不敢再笑,看着苏以沫忙活。她拿起锄头的把手,好家伙,真够重的。

她学着小亮的动作,高高举起,然后落下,准头倒是挺好,没有挖偏。但是当锄头嵌入泥土时,她想将锄头拔出,顺便带动泥土,谁知她使出浑身的力气,锄头却是纹丝不动。

小亮抚了抚额,表情一言难尽。小琴背过身偷笑,肩膀一耸一耸的。小华年纪小,睁着那双黑亮的大眼睛好奇打量苏以沫,好似在说:你怎么不拔啊。

苏以沫涨得小脸通红,却不认输,一脚踩在锄头一脚,借着力,将锄头的柄扛到肩头,借着肩头往上一顶,泥土终于挖开。

挖是挖开了,但是好疼啊。

苏以沫揉了揉锄柄压到的部位,又酸又痛,这要是换夏天,保准破皮。

小亮见三个弟妹没什么力气,压根不能指望,他也认命了,只好吭哧吭哧一个人挖。

苏以沫不会挖,嘴上却不闲着,在边上给他加油鼓劲儿。

小琴见哥哥被夸后,身上就有了力气,也开始改变策略,不再损他,为他加油打气。

一个竹笋挖了大半个小时才收尾。苏以沫以为要回家了。谁知小亮说竹笋都是好几个长一块儿,顺着竹笋的径往前找,肯定能找到。

于是他又花了半个小时,挖了好几个小的,个头不大,不过几个加起来也够一盘菜了。

挖完后,小琴四下看了看,“咱们再往上找找吧?”

小亮差点跌坐在地,瞪了眼唯恐天下不乱的妹妹,“找什么找!你要把我累死。”

小琴委屈,“我也不想的,但是谁叫这土这么硬呢。”

明明两个月前,泥土还软软的。她也能帮着挖。

苏以沫玩够了,她鞋子外面套的塑料袋破了,泥水把鞋子里面都弄湿了,脚趾冻得僵硬,“就这些吧。我好累。咱们回家吃饭吧。”

于是四个小孩子深一脚浅一脚下了山。脚踝处不免被野草打湿。

回了家,三人在灶房烤火。

g省处于南方,不像北方有炕。又买不起暖气,所以农村冬天取暖靠的是火塘。屋内挖块区域,点上篝火,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煮饭炒菜熬茶烤红薯,上面烟熏腊肉,好不快活。

张招娣搬到鹏城生活,早就不习惯烟熏火燎,所以一家人都不在这边吃饭。不过炖肉却是没问题的。

苏爱红正在炖肉,看到四个孩子棉裤和鞋子都湿了,赶紧将架上的汤锅端下来,让他们过来烤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