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0节(2 / 2)

加入书签

至于脚踩咸菜这种安全隐患,苏以沫觉得根本不会引起大家的重视。因为国内现在的生活水平很低,大家以填饱肚子为先,还真没法计较卫生问题。比如许多人腌制咸菜会上脚踩。甚至认为有了脚臭才能踩出香味,脚越臭,踩出来的咸菜越香。

苏以沫倒是替她想到一个好主意,“妈,其实你可以腌泡菜。”

张招娣一愣,“泡菜?”

“对!”苏以沫给她讲h国那边的人非常喜欢吃泡菜,三餐都吃。他们国土面积小,白菜价格相当贵,“如果我们腌的泡菜出国h国。可以赚到外汇。”

泡菜卖到国外,国家可以退税,相当于不用交税。国内的咸菜种类太多了,再加上国人只有吃早餐才会吃咸菜,竞争相当激烈,价格不占优势,未必能出头。但是用机器生产泡菜,出口h国,他们的优势就很明显,是个非常好的选择。

张招娣眼睛一亮,“可以啊。”

苏以沫提醒她,“如果出口到国外,必须通过人家的检测标准。像是用脚踩咸菜肯定不成。”

传统腌白菜选菜要选棵大、梗多的,摊晒脱水要风干,而不是晒干,腌制要一层盐一层菜,用“脚”踩,要大力地、不停地踩上2到3个小时,不留空隙,才能腌制均匀,更入味。(来自新闻)

但是用“脚”踩不讲卫生,细菌也会超标。

国内国外对泡菜要求并不一致。比如国外明确规定泡菜中不得添加防腐剂和焦油色素,但中国却允许添加。此外国外还规定在总重一公斤的泡菜中镉含量不得超过0.2毫克,而华国却没有此规定。(来自校闻)

想要出中国外,苏以沫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工业化,严格按照标准。

腌泡菜需要进料、清洗、脱盐、拌料、调味、杀菌、包装等步骤。需要用到的机器分别为:蔬菜分拣机、毛辊清洗机、气泡喷淋清洗机、多功能切菜机、脱盐机、脱水机、搅拌机、真空包装机、巴氏杀菌机、震动沥水机、风干机等等。

张招娣钱不多,一套流程设备,她都买不全。像泡菜不需要大规模切菜,多功能切菜机就可以省了。

最终她买了蔬菜分拣机、气泡喷淋清洗机、震动沥水机、风干机、蔬菜滚揉机、巴氏杀菌机和真空包装机。

只是这几样就将她的钱全部掏空,但是她还需要建个冷库。如果建造气调冷库大概可以储存三至四个月左右。

出口h国泡菜不加防腐剂,保质期也仅仅只有三个月。想要时刻保鲜就需要将买来的白菜放进冷库,下了订单再生产,最大限度保证口感。

苏以沫问她冷库的价格,张招娣摊了摊手,“四万。”

苏以沫张了张嘴,这可是1991年的四万。十几年后冷库造价一般在2.8万到16万之间。她认识的一位朋友造十立方也仅仅只要一两万。她妈要建的就是十立方,为什么却要四万?翻了三倍。可是又一细想,现在的电器都比十几年后要贵。冷库更贵有什么奇怪的?

只是这么一来,钱就不够了,苏以沫提议妈妈向银行贷款。

张招娣思来想去,除了贷款也没有别的路可走,于是拿着各项手续去银行贷款。

这年头公司越大,款越好贷。像张招娣这种又小又新的厂根本贷不到款。最后她只能拿好美味盒饭的股份抵押,才贷了五万块钱。

好美味没有房产可抵押,但是她去年交了不少税,银行根据纳税证明进行估价,贷了五万。也幸亏张招娣没有逃税,要不然现在都贷不到款了。

等厂房建成,张招娣开始招募人手管理工厂。

这次管理人员不是本村人,也是为了避免村民一言堂。

这次招的人名叫郝陆,对方是外地人,也当过厂长,厂子倒闭后就来鹏城打工,他找不到工作的理由和顾正光一样。张招娣招工,除了他知道怎么管理,还因为他前一个厂也是食品厂,懂得一些注意事项。

张招娣看他将工人管得服服帖帖,就让他负责管理。

她则招募销售人员。

这次没办法在村里招人,这些村民多是地里刨食的农民,哪里懂得什么销售技巧,让他们兜售,他们都张不开嘴。

村长见此,也只能暗恨村民不争气。平时在家比谁都能吹,到外面连个屁都不敢放,忒丢人。

张招娣劝村长消消气,扭头就在报纸上登了招聘启示。这次招的销售人员分两种类型:一是在国内销售,二是销住国外,需要中文和h语。

国内销售好找,懂h国语言的国内销售人员却不那么容易。

她在报纸上打了好几天广告,愣是没招到人。

不过张招娣将泡菜加入盒饭里代替咸菜,顾客们的反应却是相当不错。

饭桌上,苏以沫问妈妈的价格?

张招娣不明白她的意思,“还能怎么批发?当然是在成本价的基础上加价,然后批给别人呀。”

苏以沫满脸震惊,都不可置信了,“郝厂长没教你定价吗?”

张招娣一愣,“这个价格就是我俩定的。”

苏以沫真的是一言难尽,她总算知道郝厂长之前的食品厂为什么会倒闭了。光会管理有什么用?连定价都不会。

她给妈妈讲,“批发定价应该采用阶梯式定价方式。批发一千斤的单价格肯定要比一百斤要低。你要鼓励批发商在你这边长期定货。”

改革开放十来年,许多老板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郝厂长之前的厂估计是国企,价格一致,定价不灵活。私企要是失了灵活,那不是连唯一的优势也没了吗?

张招娣眼睛一亮,“我明白了。”

这个主意不错啊。她给每位批发商建立档案,根据他们的进货量给予不同批发价。

她给女儿夹了个鸡腿,看着女儿的眼神带着惊喜,“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怎么比别人灵活这么多。”

女儿才七岁呀,居然连这都懂。她一个成年人都不如闺女。太失策了。

苏以沫表情一言难尽,“你卖盒饭的时候,没遇过讲价吗?”

张招娣确实遇到过,但是让她主动提出减价,她却没想到。她想起女儿说的,要站在消费者那边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卖出东西,她算是深有体会了。

消费者说出来,就等于消费者占了主动权,要是她先说出来,就是她占主动权。这是不一样的。

张招娣眼睛冒光,“销售确实是一门大学问。我还差点呢。”

她卖盒饭时,还以为自己挺厉害。可现在看来,她的功力还是不够。得再加把劲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