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9节(2 / 2)

加入书签

苏爱国带着女儿到电子厂门口又等了半个小时,才看到姐姐从里面出来。

苏爱红依旧穿着从家里买的衣服,徐亚红却是穿着一套崭新的衣服,头上戴着发夹,头发也弄成时下最流行的发型。整个人没有刚来时的土气,倒像个时髦的城里人。

苏爱红脸色很是憔悴,徐亚红好一些,看到苏爱国,她神色自如打招呼。

苏爱国问两人今年要不要回去过年。

苏爱红有些犹豫,徐亚红理所当然点头,“当然要回去。”她碰了碰苏爱红的胳膊,“再怎么挣钱,你也得回去看看。你把钱全都寄回家,孩子还那么小,他们该不记得你了。”

苏爱红不好意思看向弟弟,“组长说过年有加班工资。我……”

苏爱国觉得徐亚红说得对,“挣钱是重要,但也得回家看看孩子。”

苏爱红犹豫再三,点了点头,然后问他要不要回老家。

苏爱国低头看了眼女儿,摇了摇头,“今年不去了。我们工厂不放假。”

这当然是假话,真实情况是,张招娣不想回去。上次回去,闹得一家人不开心。今年没必要再回去了。

苏爱红张了张嘴,到底没说什么。

不过苏爱国表示到时候会买些东西让她帮忙带回家给父母。

苏爱红点头表示记下了。

三人正说着话,不远处的马路尽头有灯光闪烁,红色光点隐隐闪动,苏爱国和苏以沫眯眼看去,看不清什么人。苏爱红和徐亚红却是紧张得不行,“又来检查了!我们先去躲躲,你们快点回去吧!”

说着话,两人撒腿就往厂后的小树林里跑,两人动作飞快,几乎眨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随后,门卫吹了声哨子,刺耳的声音响彻整座工厂,刚刚下班的工人因为长时间工作而疲惫不堪,这声哨后,就好像点了快速键,工人愣了几秒,反应过来后,纷纷加快步伐东奔西走,没一会儿,门口扬起漫天尘土,只剩下苏以沫和苏爱国面面相觑。

那个红色光点越来越近,原来这是一辆敞篷三轮车,慢慢停在苏爱国和苏以沫面前。

苏爱国不是第一次见到治安队,他太清楚这些人的品行,他紧张地握住女儿的手,将女儿藏在身后,紧张地看着这群人。

三轮车后座全是治安队的人,看到苏爱国两人,示意他们掏证件。

苏爱国随身携带三证,听到这话递给对方,这群人检查无误后,苏爱国骑着自行车离开工厂。

等这群人的身影不见,苏以沫叹了口气,“其实姑姑应该花钱办个暂住证,花一次钱能省很多麻烦。而且将来也好换工作。”

“200块都抵得上你姑姑大半个月工资了。她舍不得。家里三个孩子要养,种地也要买化肥,样样都要花钱。”苏爱国骑着自行车随口回答女儿的问题。

第103章

苏爱国绕过电子厂,骑到后面的林子时,旁边的林子里传来一声细微的呼叫,声音细弱,要是不仔细听根本听不见。

苏爱国下意识停下自行车,脚踩地面,竖着耳朵听了一会儿,好像真有人在叫。他逆着光眯起眼看向旁边漆黑的树木,他不确定地问,“会不会是你姑啊?”

马路上有路灯,但林子里黑灯瞎火,根本看不清,苏以沫也不太确定,“可能是吧?”

苏爱国朝里面喊了一嗓子,“苏爱红?姐姐?”

没人回答,苏爱国担心前面的警察听到,也不敢大声呼叫,只能让女儿站在路灯旁边等他,“你就站在这儿,别乱走。我进去看看,在里面能看到你。”

苏以沫颔首,“好。”

她扶着自行车,看着苏爱国跳过壕沟,踩着杂草和荆棘艰难往里走。

鹏城的冬天非常短暂,哪怕已经十二月份,道路两旁依旧长着茂密的野草,也有不少苍耳。

苏爱国扶着一棵树慢慢往里走,苏以沫站在原地等待,她太无聊,四下逡巡,可能是治安队来巡查,平时这条街道非常热闹,两旁有许多小商贩卖各式各样的小吃,附近工厂的工人也会出来透气。此时却没什么人,只有暖黄的灯光照在她身上。

也不知过了多久,林子里传来轻微的声音,苏以沫定睛看去,原来是苏爱国背着一个年轻男人走了出来。

这人似乎很虚弱,整个人就像没骨头似的趴在苏爱国背上。

苏以沫吓了一跳,朝四周看了看,确定没人才凑过来帮忙,小声询问,“爸,他是谁啊?”

苏爱国哪里知道,刚刚他在林子里看了一圈,确定不是姐姐喊他,正打算离开,身上就被人扔了一颗石子。然后就听到这男人在喊“救命”。

他能怎么办?他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对方死在林子里吧?他只能将人救起。

苏爱国示意女儿撑住自行车,他将男人放在自行车后座。

男人看着瘦小,但重量不轻,他坐在后头,有点头重脚轻,自行车差点翘起来,苏以沫差点摔了一跤。好在苏爱国紧急扶住自行车,这才稳住。

苏爱国让女儿坐在前面,男人坐在后面。

这男人还有点意识,手一直握着自行车的后座。

自行车往右拐,偏离家的方向,苏以沫小声询问,“爸?咱们去哪啊?”

苏爱国有些不放心,“他应该是发烧了。我先送他去医院。”

到了医院,苏爱国让女儿把自行车锁起来,等她将车子锁好了,苏爱国才背着男人进了医院。

将人送到病房,苏爱国被护士叫住,让他交医药费。

苏爱国的兜比脸都干净,他哪来的钱,有些窘迫。光想送人来医院,竟忘了自己身上没钱。

苏以沫从兜里掏出一张十块纸币,试探地问,“这个够吗?”

她自然不可能在身上装百元大钞,也不像江爱媛喜欢把存折揣在书包,十块钱就是她身最大的一笔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