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5节(2 / 2)

加入书签

苏以沫怕妈妈自卑,于是就握住她的手,“妈,咱们肯定能追上的。以前鹏城可就是小渔村,你再看看现在,高楼大厦、工厂数不胜数。”

张招娣深吸一口气,“你说得对。总有一天,咱们也能像港城这么好。”

一家三口走进旁边的店铺吃美食。

同样的东西,港城的价格是鹏城的好几倍。

张招娣肉疼,却又不能不吃。

吃饭时,一家三口听本地人聊天,他们在鹏城待这么久,粤语也是能听懂的。

隔壁桌的几个青年正在讨论股票,说得热火朝天。

张招娣听着没意思,碰了碰女儿胳膊,“咱们待会儿去买黄金首饰吧?以前我在拆迁村卖花甲,他们都是来港城买黄金。”

苏以沫想了想,“因为没有增值税和关税。不过港城首饰并不便宜,他们人工要比内地贵很多。”

张招娣点头,“咱们不买首饰,买金条,这个应该不需要加工费。你觉得呢?”

要是没有听到刚刚的股票,苏以沫还真心动了,但是她想试试炒股。

于是她将自己的打算跟爸妈说了一遍,“我想炒港股。”

为什么要炒港股呢?因为港股成立时间比国内要早,更加稳定。

张招娣一听女儿要炒股,不等男人表态,她头一个不答应,而且她还拿自己在公交车上见过的一个男人举例,“每天正事不干,连工作都给辞了,天天跑去股票交易点炒股。听说那字有绿有红,晃得人眼睛疼。这股票跟d品一样都有瘾。”

苏爱国觉得媳妇太危言耸听了,“d品是对身体有害,股票又没有。而且我听说有人炒股赚了很多钱。”

苏以沫巴巴看着他,“谁啊?咱们家属区有人炒股?”

苏爱国颔首,“当然有啊,咱们鹏城的成立了股票交易所,好多人都在炒股,赚了很多钱。而且你们别以为股票好买,新上市公司发售,他们凌晨三点去排队,许多人扛着钱都买不到。”

苏以沫上辈子没怎么碰过股票,只听过1997年香港金融危机以及2007年的大牛市,至于1992年股票有没有牛市,她是不知道的。不过她想进股票试试水。她不懂技巧,投个几百元就够了。

苏爱国正在兴头上,小腿突然被人踢了一下,扭头一看,踢他的不是别人,正是媳妇,此时一双眼睛正直勾勾瞪着他,好像一只即将发怒的狮子。

于是他话峰一转,“小沫啊,炒股太危险。你现在是学生,不能把时间花在炒股上面。”

苏以沫看看这个,看看那个,轻轻叹了口气。

张招娣见女儿不高兴,提出去海洋公园玩玩,“听说那里有许多海底动物。你不想去看看吗?”

苏以沫摇了摇头,没什么兴趣。

张招娣又提出去星光大道,“听说那里有许多名人拍过电影。”

苏以沫还是摇头。

一连说了好几个,苏以沫都没什么兴致,张招娣看了眼苏爱国。

苏爱国耸了耸肩,表示他也没办法。

张招娣看了眼女儿,咋这么犟呢,她试图跟女儿讲道理,“炒股跟d博差不多。会让人疯狂的。”

苏以沫想了想,“我不会上瘾的,大不了我每周只去一次。”

张招娣摆了个最现实的问题,“你每周要来一次港城?你能把路费赚回来吗?”

苏以沫被问住,好像也对,她爸妈这么忙,总不可能每周都陪她来港城买股票吧?那她退而求其次,“那我买国内的股票,这样可以吧?”

苏爱国摇了摇头,“恐怕不行。股票交易时间是:周一到周五上午的9:15-11:30,以及下午的13:00-15:00。这段时间你要上学,你根本没时间。”

苏以沫没想到自己居然败在时间上面。现在连手机都没有,就更不用说手机app了。

她炒不成了!

苏以沫抓耳挠腮想了半天,都想不到好主意,只能认输,“那好吧。我不炒了。”

张招娣看向丈夫的眼神闪闪发光。还是她男人厉害,居然能说服闺女。

苏爱国有些得意,他女儿有点犟,武力镇压,她不服你,自然也不会听你的。但是以理服人,她就能听得进去,而且还不会阳奉阴违。

张招娣见女儿不闹脾气了,问她要不要去买黄金。

苏以沫还是摇头。

张招娣有些困惑,这怎么又不买了?难不成还在想着炒股?她不由自主看向丈夫。

苏爱国问女儿为什么改变主意了。

苏以沫抬了抬下巴,示意爸爸快看。

苏爱国顺着她的视线看去,她看的是收银老板。这怎么了?有什么好看的。

苏以沫提醒他看老板后面的酒柜,“有茅台。”

苏爱国一愣,茅台怎么了?港城人也喝茅台酒的,这很正常,毕竟港城自古以来就是华国人的地盘,喜欢喝白酒很正常。

苏以沫也是看到茅台,才想起一个比黄金更保值的东西,茅台酒。

她上辈子走人际关系,茅台就是必备。她也买过很多茅台酒。

她看向爸爸,“现在一瓶茅台多少钱?”

苏爱国脱口而出,“两百一瓶,怎么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