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3节(2 / 2)

加入书签

他笑道,“只有10号一天空出来。其他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

“那今天呢?”

“今天有空。”郝思明斩钉截铁回答。

苏以沫握住她的手,“那就今天吧。”

张招娣颔首,“行。吃完饭再去王府井看看。那边应该有夜市吧?”

苏以沫乐了,“行行行。”

三人到了酒店,苏以沫和张招娣要了标间,郝思明住单人间。

办完卡,将行李放到房间,出来后,司机等着他们。

张招娣问女儿明天是待在酒店歇息还是跟她一块去见客人。

苏以沫确实想了解上市前要做的准备工作,不过她刚刚注意到酒店大厅有钢琴,她想待在那儿弹琴,“马上要比赛了,我再练练,手不能生了。”

张招娣点头,“行。”

三人到了北京饭店,跟他们在鹏城去的那家四星级酒店风格完全不同。

那家酒店是新盖的,装修风格向西方看齐,浑身上下都是亮闪闪,透着股豪奢气息。北京饭店完全不同,从上而下透着严谨,庄严肃穆,进入大厅,也是中式风格,柱子上都是金色的花纹,画栋雕梁,民国时期的灯饰,将古朴与精致相结合,让人仿佛回到了明清时期。

“这地方的饭菜肯定很好吃。”苏以沫忍不住期待起来。

到了座位,桌上的桌布也很有特色,是红鲤鱼图案,很有年代气息。

张招娣将菜单递给女儿,“想吃什么只管点。”

苏以沫打开菜单,里面有谭家菜、川菜、淮扬菜、上海菜、粤菜各式菜。

张招娣还是头一次听说谭家菜,“这个菜是属于哪个系的?”

苏以沫对吃是真的有研究,“民国时期京城就曾流传着一句‘食界无口不夸谭’,‘谭’指的就是谭家菜,属于官府菜系。”

张招娣眼睛一亮,官府菜系,那应该很好吃了,“尝尝吧?”

苏以沫摇头,“谭家菜以烹制干货海鲜为看家绝活,咱们可是鹏城的,跑首都吃海鲜,这不是浪费么?”

干货海鲜再好吃,也不如新鲜的好。

张招娣一想也对,“那吃别的吧。”

不过苏以沫还是点了一份罗汉大虾,她最喜欢吃虾,想尝尝北京饭店做出来的口味会不会更好吃。

除此之外,还点了三不沾、鹿茸三珍、砂锅白肉、马莲肉、京酱肉丝、炒合菜、四小菜。

张招娣瞧着她点了这么多,“吃得完吗?”

苏以沫颔首,“肯定吃得完。”

她摸摸肚子,“我要多吃点儿,待会儿要好好逛逛呢。”

想到紫禁城就在附近,“要不然先去故宫看看,我们拍点照片回去。”

张招娣被她逗得不成,“行啊,你爸肯定羡慕死了。他呀老早就想来北京了,可惜一直没有时间。这次要不是在试用期,他请几天假,厂里也不会不批的。”

苏以沫叹气,“是啊。不过等他通过试用期就好啦。不是说工程师要经常到其他厂交流知识吗?”

张招娣点头,“对。你爸现在有了奔头,工作也比以前积极多了。”

“不是他积极,是以前根本不会把重要工作交给他。工程师才能接触机密资料。”苏以沫捧着小脸,“我爸现在被苏工这个头衔捧得飘飘然,没想到他这么虚荣。哈哈哈。”

张招娣见她没大没小,弹了她一下,“竟胡说。居然埋汰你爸了。”

苏以沫嘿嘿笑,“就是觉得他挺搞笑的。以前我怎么没发现他这么要面子呢。”

张招娣偷偷告诉她,“你爸以前就指着你将来考上大学给他争面子。现在么?他自己就得到了。可不就抖起来了吗?随他吧。你爸这几年也挺辛苦的。”

不是谁都有勇气重新捡起书本的。尤其他要补那么多内容。

苏以沫颔首,“我们要不要给爸爸带点吃食?让他也沾沾光?首都这边有什么特产吗?”

张招娣笑了,刚才还想馋他,这会又心疼上了。

她不太清楚,“回头咱们找本地人问问。应该有吧?这边北京烤鸭不是挺出名吗?”

“天气这么热,烤鸭带回去,皮都不脆了,味道差了好多。”

服务员很快将菜端上来,苏以沫问服务员,对方想了想,“不如带京八件回去吧。是咱们老北京特色糕点,非常好吃。许多外地人来首都都会买它。”

苏以沫道了谢。

张招娣觉得这个不错,“你爸喜欢吃甜食,就买它吧。多买几样,回头送给季先生、小媛、你姑姑家。”

苏以沫颔首,“好。”

饭菜陆续上桌,苏以沫头一次吃到三不沾。她以前只从网上听过三不沾的名头,不粘盘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齿,她还没尝过呢。

鸡蛋又嫩又甜,入口爽滑,不用嚼就能咽,口味很独特。

鹿茸三珍,原汤原味,鲜香浓郁,味道极美,滋补又有营养,补身子的药膳。

砂锅白肉听起来很腻,看起来更腻,但是吃起来却完全不同,白肉跟酸菜一块搭配,酸菜的酸味很好地中和了五花肉的油腻感,薄如纸的白肉,入口软嫩,肥而不嫩,酸菜酸爽可口,汤汁鲜美,让人回味无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