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节(1 / 2)

加入书签

汪红英把一行人让进家门,忙着端茶倒水的招待。

乐喜这边倒不居功,毕竟当时出力的都是卫诚,她其实没帮什么。

曲老太太顺势就问:“那你知道他家的地址不?他救了我孙子的命,我们总得去感谢一番,不然于心不安呐。”

乐喜得知他们真正的来意,心下一顿,有些犹豫。

按说应该告诉他们,但她可没忘记当时在医院时卫诚低喃的那句话,还有他之后神态的变化。

同来的警察同志这时候开口:“乐喜同志,可是有什么为难?其实你只要告诉我们他的姓名就可以了,派出所可以自行找到人。”

曲老太太和曲立国均是点头连连。

乐喜心知这么一来,即使她不告诉他们,他们八成也能从其他人那里得知卫诚的情况。

谁让当时救人时围观的人那么多,其中可不仅仅只有认识她的同学,能认出卫诚的估计也有。

那与其让别人说,还不如她来讲,说不定还能帮他一把。

心思电转间,乐喜主意一定,随即就说道:“倒也不是为难,只是他家情况有点特殊,你们知道了不一定还愿意上门感谢。”

曲老太太不以为意,斩钉截铁道:“不管怎么样,老婆子只知道他救了我大孙子,是见义勇为的大好人,就应该得到感谢和表彰。”

乐喜听了一喜,看向警察同志。

警察同志确认地点头:“是这样没错,那位同志不光挽救了一个孩童的生命,还拯救了一个家庭,他们一家又是知恩图报执意想找到救命恩人感谢对方的,那么以那位同志的救人事迹,完全可以评定为一个‘见义勇为’,找到人送上表彰和锦旗是理所应当的事。”

曲立国适时表示,如果那位同志是属于家庭困难,他们可以拿出一些钱做奖励,正好帮他家改善生活。

乐喜摆摆手:“那倒不必,他肯定不要的,不过表彰和锦旗可以有,其实他家刚平反回来……”将卫家目前的处境和困难简单讲了下。

反正即便她不说,到时等他们找过去也会知道的。

曲老太太哎呀一声,拍手道:“这不正好,他们刚翻身回来,最容易被人欺负,咱们赶紧的送上表彰锦旗,他们家就有底气撑起腰板啦。”

要知道表彰和锦旗可是代表了政府,有这两样东西在,看谁以后还敢对救命恩人家不敬,不然就是和政府作对。

乐喜也是这么个意思,而且她也看出来曲老太太母子俩听到卫家是刚平反回来的人时,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嫌恶鄙夷的神色。

但考虑到卫诚那天的话,她仍然需要再考察一下。

“那好,我就说了,他叫卫诚,是我的相亲对象,家里的地址不太清楚,但我知道他的单位,他在畜牧兽医站工作,是办公室的一名文书干事,你们如果现在去,肯定能在那儿找到他。”

她留了个心眼儿,没让他们知道卫诚家在哪儿,免得一不小心惊扰了他爷爷,听卫诚说老爷子年纪大了,身上又有伤,能不打扰他还是不要打扰他的好。

在说到这些的时候,她还特别注意着曲老太母子的神情变化。

结果是,没有丝毫异样,只有终于找到救命恩人的惊喜。

乐喜这才放了心,送他们离开去找卫诚。

同一时间,在城市另一端的畜牧兽医站里,卫诚也被民警找上,正麻烦缠身。

第21章 报警

卫诚昨晚连夜托媒人向乐家递了信,今儿个一早来上班,心里已经在隐隐期待多久能收到好消息。

办公室的同事们一见他与昨天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不禁都了然一笑,忍不住问道:“卫干事,昨天的相看怎么样?”

卫诚笑了笑,像往常一般没多话。

大家的反应却与平时不同,因为瞧他这样子,八成是成了的,这就不禁叫人心生好奇了。

按说以卫诚家现在的情况,想找到让他满意又合适的对象,怕不是那么容易的,但现在瞧着他相亲后的反应,貌似和他们想的不一样呢。

这么一想,他们都顾不上再冷落这位新人,赶紧开口问问咋回事。

恰好领导这时候到了,顺嘴也问卫诚昨天的相亲结果。

卫诚耐不过大家的热情,只好回道:“其实还没成,只不过昨天见了面感觉都不错,刚托人送电影票过去,正在等消息。”

同事们嘘的一声,原来还没成,那还说个锤子。

这下羡慕嫉妒恨的都心平气和了,纷纷散开坐回自己位置上。

领导拍了拍他的肩膀,给他一个鼓励加油的眼神,也回自个儿的小办公室喝茶去了。

卫诚对此心态良好,拿了份资料坐在工位上,一边继续看,一边等着好消息。

结果好消息没等来,倒是有人到单位来找他了,还带着民警。

办公室的同事见到警察同志上门,立马请出领导,顺便也将事情喧嚷的上下皆知。

新来的卫干事被派出所找上门,是不是犯什么事了?

不少人抱着这个疑问和八卦的心理,趁着早上没什么事闲着无聊,都开始往这边跑着看热闹。

于是人警察同志刚到没一会儿,片刻功夫,办公室外就被围满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有这么多围观者,不说警察同志态度如何,那个找过来的人先满意地昂了昂头,对接下来的事更有把握。

领导却因此皱紧了眉头,作为办公室的一把手,首先迎上去问:“几位同志,你们过来有什么事?我是这儿的领导,可以和我说。”

话是这样讲,但他的语气明显带着不满,神情也很严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