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节(1 / 2)
夜色深沉,远远的能看到发射塔架,火箭遥遥矗立,顶部返回舱外喷绘着庄严的红旗。这是一种她从来没有过的感受。全息舱投入使用的第一天,她亲自做第一个实验体,那个时候她都是镇静的,一切如常。心脏微微紧缩,呼吸仿佛被什么牵绊着,她望着那面旗。
她说:“做了那么多次模飞试验,明明我知道它没有任何问题……”
张启行笑了。
“整个设计耗时三年,每一个零部件都经过工程师日夜推演,地面人员检查了上千次,它确实不应该有任何问题。”他说,“但紧张是正常的。因为华国航天,这四个字本身就是一份沉甸甸的重量,重若千钧。”
杜诗怡仰着头,她能理解其中大半的意思,那是她从踏上科研路后一直坚守的准则,也是来到航天基地后随处可见的标语,“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哪怕已经在地面上实验过千百次,不到真正发射的时候,谁也无法放下高悬的心。
她说:“我明白,我们会保持警觉到最后一刻。”
“你做得很好,”张启行说,“原本我们以为,全息计划至少要持续四年,天梦十八号的时候才能开始验证,但你将时间提前了这么久。如果一切顺利,周政他们带回来的空间实验结果符合预期,很多事或许能够提前启动,也许在下一艘天梦,就会有华国的宇航员登上月球。”
杜诗怡抬眸,纤长的睫毛在月色里轻轻闪动。一年前,她刚刚从信安局走出,就接到了来自国航局的召唤电话,老师曾经让沈砚带给她的玫红色盒子,终于到了揭开真相的这一天,她赶到位于城郊的航天基地,与同样刚结束上一个任务过来的沈砚会合,在基地科研楼顶层的会议室,一起翻开了那份绝密计划书。
华国航天载人登月。
短短八字,扑面而来却是无比磅礴厚重的气息,黑色的方正宋体印在封面纸页,笔锋遒劲,震撼无声。华国将在2030年前后实现载人登月,采用两枚火箭连发方案,于绕月轨道进行两次交会对接……而他们要做的是这个庞大计划中的一个分支,最终目标就是突破全息舱技术,具体任务包括七大项二十六小项,比如:
第一,建立飞船内部、空间站出舱等全息微重力场景。目前地球上极难模拟太空失重,各国常用的中性浮力水槽能达到大部分效果,但水中存在的极大阻力仍会导致其与真实太空感保有差别。而通过意识入境,航天员将可以在全息舱构建的全真微重力环境里随时演练,提前适应太空出差,降低在实际执行任务时遇到危险的可能。
第二,建立仪表板、照明光源、检漏仪等全息设备模型。这不仅用于训练提升操作熟练度,而且在教练员的操控中,每个仪器都可能在全息空间里突发损坏,以同步训练航天员掌握故障维修。同样的用途体现在医学训练及紧急避险训练中,各种特殊场景只需要完成建模就可以使用,以最小的经济代价获取最逼真的体验感,方便快捷。
第三,建立全息模飞系统,全真模拟火箭发射及飞行全过程,助力火箭设计、组装及测试等各个流程节点,进一步提升研发效率及安全……
……
本是为了数年后的载人登月,但这些技术如今已经全部用在了天梦十六号身上。如同周政所说,它将成为登月计划的前哨站,成为以全息为代表的新一代航天科技的首个试炼场。直到今天,她仍然记得初见那份计划书时的震撼与胸中涌起的热血,而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他们已经站在了最后一道关口,离宣告成功只差一步。
“我们现在站着的地方叫梦园广场,每一次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宇航员在这里举行出征仪式,从这里走向太空。”张启行伸手划过此刻空寂的夜,“明天,这里将迎来第九批征战者,他们要接过先辈的旗帜,代表华国奔赴星空。”
“和你们说这些,是因为将来或许还要召你们回来,华国不仅要探索月球,还要探索火星、木星。更甚至,太阳。这其中会有很多艰险,一定会与计算机技术深度融合,你们这一代人的任务远远没有结束。”
头顶的星空浩瀚无垠,脚下的土地沉默坚硬,张启行负手立在夜风里,短短几句,揭示了华国航天今后的十年。
杜诗怡和沈砚对视一眼,神情都郑重:“随时等候国家召唤。”
“不急,这次回北城之后先给自己放个假。”张启行道,“今后或许还有很多硬仗,你们要把最好的状态留到那时。”
许岳温声道:“回去休息吧,养足精神明天看发射。”
杜诗怡点头,与两位前辈道别,和沈砚并肩离去。张启行和许岳在后面看着。直到两个年轻人去的远了,许岳有些担忧地问:“现在就告诉他们,是不是太早了?”
“老许,别总把他们当孩子。”张启行悠悠道,“他们已经能面对很多风雨。”
“是啊,他们已经这么厉害了。”许岳笑叹,“我还总觉得是诗怡刚入学的那会儿,一晃眼,孩子们都长大了。”
“你相信那个txt文件说的话吗?”
“什么?”许岳愣了一下,“曼陀罗u盘?我不知道,也许……”
“也许那只是个无聊的玩笑,也许真的存在地外文明。”张启行久久地望着远处发射塔架上的灯火,“但不管如何,深空探测势在必行,永不止步。”
夏夜温和寂静,他们站在广场上,遥望着穹顶酒泉的星空。那里浩瀚璀璨,流淌着千百年来不灭的银河,那里古老神秘,有太多的谜题等待着人类揭开面纱。
终有一日,人类将登上银河。
***
翌日。
杜诗怡清晨起身,看了一眼窗外晴朗的天色,深呼吸,披衣下楼。
十一时四十许,航天员出问天楼。
雄壮的音乐声响彻梦园广场,人群的热烈冲散了紧绷的空气,道路两旁全是人,送行的队伍将视线挤满,每个人都挥舞着手中的红旗,前排少先队员手捧的向日葵在阳光下纷繁灿烂。直到三位航天员走到广场中心,那里站立着一位军区司令长,音乐消失,呐喊也消失,天地一片静谧,只剩下四个人相对肃立,目光坚毅,掷地有声。
“总指挥长同志!我们奉命执行天梦十六号航天任务,准备完毕,请指示!”
“出发。”
“是!”
这一声铿锵有力,传至神州大地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航天员齐齐敬军礼,指挥长还军礼,随后航天员登车,前往北区发射塔架。那里,矗立着我国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那里,将把我国第九批航天人送上苍穹。无数呼吸自这一刻屏起,无数目光自世界各地望向酒泉。多少人注视着这个庞然大物,等待着它最终冲天而起的一瞬间。
北城航天飞控中心,零号指挥员按下了总控台上的对讲。
“各号注意,两小时准备。酒泉。”
“酒泉明白。”
“文昌。”
“文昌明白。”
“华山。”
“华山明白。”
“长城。”
“长城明白!”
……
一连串的口令迅速响起,飞控系统里传来各地分中心的回应声音,那些声音或青春或庄重,但有志一同。十数个测控站点全国待命,组成强大的地面保障团队,时刻监测火箭的运行轨迹,护卫天梦飞船奔赴苍穹。倒计时一小时,飞船最终状态检查完毕,倒计时三十分钟,四组回转平台全部打开,倒计时十五分钟,最后一批工作人员撤离发射区域,只余塔架下那面迎风飘动的红旗,数年如一日地立在风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