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42章(2 / 2)
厨房里一个大砂锅,伊凡把淘洗干净的红绿豆、芸豆、藜麦先放进锅里熬着,水开之后再用凉水冲下去,反复几次,激发出食材里最原始而纯粹的香味。
等绿豆这些难煮熟的食材煮得差不多了,又往里加大米、小米、鸡头米、江米、高粱米、花生米,再次熬煮一小时左右。
第三次加入莲子、小枣、核桃仁、南瓜子、桂圆、葡萄干和一小勺碱。
小砂锅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小胖师傅在厨房里来来回回地忙碌,这一大锅腊八粥熬了差不多三个小时,这三个小时伊凡都一直守在火炉旁。
她熬粥的食材不是一次性放进去的,而是根据食材软烂的时间分批次下到锅里,怕粥糊底,必须一直用木勺搅动着。
等到粥一出锅,十多种食材的软烂层度都刚刚好,层次丰富的食材和谐地组成一碗香浓的腊八粥。
曲老师和蒋老师是最先来到小吃铺的食客,小吃铺偏远,一路上走过来冻得手脚发凉。
他们也没进屋,就坐在院子里的火塘边烤着手脚。
江萍笑盈盈地端出来两小碗腊八粥,“今天过腊八,这粥是免费的。”
虽说是免费的,但粥做得一点都不含糊,数十种食材,炖煮得软软糯糯的,红的绿的满满一小碗,看着就特别喜人。
蒋老师老家这边没有吃腊八粥的传统,只觉得这粥又糯又香,暖暖地一碗喝下去,全身上下都暖洋洋的。
可曲老师则是小时候每年腊八都要喝腊八粥,老母亲熬的粥不似这般豪华,只有简单的红枣大米和小米。
腊八当天,不管多早起床,母亲总是已经熬好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真的是暖胃又暖心。
他喝了两口香浓软糯的热粥,突然对蒋老师说,“老婆,我们今年回老家过年吧。”
蒋老师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不是说不回去了吗?妈也在你弟家过节。”
“妈今年都八十多了,过一年少一年,以后春节能回去我们都尽量回去。”
“行,都听你的。”蒋老师说着,又往嘴里送了一口香稠的热粥。
一大锅腊八粥都见了底,食客们吃得暖呼呼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意。
江萍收拾好碗筷走进来,对伊凡说,“好些个食客要我们以后也卖腊八粥呢,说是又好喝又营养。”
“不行啊。”伊凡摇摇头,“腊八粥就是节气食物,在腊八这天喝才有意义呢。”
小胖师傅在旁边听了半天,鼓起勇气问道,“小老板,之前说要做腊肉,你是要做四川腊肉吗?”
“嗯。”伊凡点点头。
在广式腊肉、湖南腊肉和四川腊肉这几种做法中,她最喜欢吃的是四川腊肉,熏制好的腊肉肥肉透明发亮,黄里透红,瘦肉也不柴,肉香四溢,是真正的“一家煮肉百家香”。
小胖师傅又说,“熏四川腊肉最好的是用柏树的枝丫,我想明天肉送到了,我就去弄点柏树枝丫来,就怕您觉得太麻烦。”
“好呀。”伊凡大力赞成,“怎么会觉得麻烦呢?用最好的食材最传统的工艺做最好吃的美食,一直是我们店训啊。”
小胖师傅愣了一下,“我怎么没听说过还有店训?”
江萍也迷惑地抬头,“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伊凡有点不好意思,“我刚想到的。”
到了中午的时候,小吃店里突然来了很多客人,而且都很面生。
江萍借着上菜的功夫出去打听了一圈,回来告诉伊凡,“这些客人都是彦颜那边介绍的,听说是她发朋友圈了。”
这是伊凡第一次感受到网络的强大,一个简简单单的朋友圈,就让小吃店差点被挤爆。
别说伊凡,今天连出租车司机老陈都觉得很奇怪,接连拉了好些个客人,都是去山花路小吃街街尾的。
拉完最后一个客人,刚好到中午饭点,老陈听客人们说来这边是去一家小吃铺吃饭,干脆把车停好,自己也去会会这小吃店。
到了店里一看,排队的人还真不少。
老陈排队买了一份红烧排骨套饭,老板送了一份料满满的腊八粥,店里小菜免费,感觉还挺实惠的。
店里坐满人,江萍笑着招呼他,“师傅,院子里有卡座,生着火呢,不冷。”
老陈又去院子里找了个位置坐下,他点的红烧排骨很快上来了,老远就闻到浓郁的肉香气。
这排骨炖得软烂脱骨,色泽也很漂亮,汤底还有一层油亮红润的汤汁。
Q弹飘香的米饭上浇上一勺肉汤,香掉魂了。
老陈还在红烧排骨里吃到了煎碱豆腐,豆腐外皮酥软,经过炖煮以后,内里吸饱了排骨鲜浓的肉汁,又带着丝丝豆香气。
很多做快餐的店会在肉菜里面加素菜一起炖,有时候是为了节约成本,毕竟排骨28一斤,土豆才两块钱一斤。
但这个加在排骨里边的豆腐,却没有那种敷衍的感觉,而是感觉炖得比肉还香。
排骨给的分量很足,老陈一个大胃的哥都吃得饱饱的,他满足地摸摸肚子,突然想起来什么,这家店,以前好像听说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