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5节(1 / 2)

加入书签

“有啊,上个月才拿到的,干什么?”

“我们准备找一辆越野车去那个地方,我和你爸都不会开车,你想去,你就来开车。”李子安说。

“我……”康馨欲言又止。

“你是不是不会开车?”李子安问。

康馨跟着说道:“我当然会开车,不然我怎么会拿到驾照,我告诉你,我车技溜得很,到时候我带你飙车。”

李子安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康馨拍了李子安的肩膀一下:“就这么说定了,我来开车。”

“康馨!”康海川的声音从楼下传来。

这是县级招待所,隔音设施什么的根本就不存在,这房间在三楼,也不高,一声就入耳了,洪亮又清晰。

“估计是要出发了,我回屋把东西拿上。”康馨转身就跑。

李子安也把合金工具箱提上,下了楼。

大堂门前的空地上,五个考古系的学子,还有康教授站一边,对面是几个本地人,衣着朴素,还有一个穿着民族服装的男子,留着很有个性的大胡子。

李子安瞧着眼熟,仔细瞧了两眼,然后就有了眼睛被针扎了一下的感觉。

那大胡子居然是国字脸刘军。

那胡子是假的,可这里恐怕就只有他知道。刘军的鼻梁很高,眼窝也偏深,这大胡子贴脸上,还真有点新人的感觉。

他都辨认得这么费劲,没见过他的人那就更难瞧出他的破绽了。

刘军冲李子安眨了一下眼睛。

李子安这边收到的却是张飞抛媚眼的感觉,背皮上有点麻酥酥的感觉。

一个领导模样的人介绍了一下那边的人。

刘军的名字叫“迪力热哈”,是一个司机,这边文化局租的就是他的改装过的丰田皮卡车。

李子安觉得他的名字应该叫“迪力热二哈”更为贴切,那粘在脸上的粗粗的,卷卷的是胡子吗?

他持谨慎且怀疑的态度。

两边各自介绍了一下,聊了一会儿。

刘军招呼考古队的成员上车,那辆丰田皮卡车的车厢装了棚子,安了凳子,可载人,也可以拉货。男人肯定不好意思去车里坐沙发,把位置留给了四个女人。康教授和两个男生,还有一个文化局安排的向导都上了后面的车厢。

李子安拖到了最后上车,刘军似乎也知道李子安有话要跟他说,故意蹲在地上检查轮胎。

李子安走到他的身边,压低声音问了一句:“是董曦让你来的吗?”

刘军点了一下头。

“她给你安排了什么任务?”

刘军低声说道:“保护这些学生,还有你,我们要少说话,要是没有必要,最好不要跟我说话。”

李子安提着合金工具箱爬上了后车厢。

他很乐意遵守这个约定。

第209章 沙漠丽影

下午就到了太阳墓。

李子安跟着康海川和几个考古系的学子去参观了太阳墓,其实也没什么好看的,就是用石块在藏人的地面上摆出一个太阳的形状。墓葬里的人面东跪着,是一种对太阳的崇拜。

几个考古系的学子,包括康馨却激动得很,又是拍照,又是做笔记。

李子安也不凑热闹,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走,一个人看,寻找与符号和天图有关的线索。

当年黄波和康海川在这片沙漠之中,发现了那具额头上有神秘符号的骸骨,这应该不是巧合。这片沙漠之中一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以及故事。

还有姑师大月儿,她不是黄种人,但也不是欧罗巴人,她的身上有着浓浓的西域风,她会不会是古楼兰人的后裔?

最后,姬达是西周人,西周存在于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跟古楼兰文明有一段重叠的时间,姬达他老人家会不会是从这里得到了大惰随身炉,从此开启了一段牛逼的人生?

无从知道。

黄昏的时候,考古队在向导穆拉迪力的指引下,来到了计划中的营地,开始安营扎寨。扎的都是那种简易的户外帐篷,几根铁棍子一撑,几根牵引绳一拉就是一座帐篷。

新地的昼夜温差很大,白天还是标准的入秋气候,二十几度,晚上就还有几度了,所以必须得住在帐篷里。

考古队的几个学子每个人都有准备户外帐篷,就连康海川也有准备。李子安来的匆忙,到了乌木市也忙着办事,压根就没想到去买一支户外帐篷,眼看着别人都扎好了自己的帐篷,他却只能孤零零的坐在沙堆上,好不尴尬。

“李先生,你没有帐篷吗?”一个女研究生李子安招手,眼神里充满了热情与期待,“我这帐篷宽敞,你来跟我挤一晚上吧。”

这个女研究生就是那个自称师太的贝佳佳。

李子安风中凌乱,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了笑。

贝佳佳冲李子安笑,大大方方的样子:“你别不好意思嘛,就只是睡觉,又不干别的。”

李子安:“……”

康馨从一座刚刚扎好的帐篷后面站了起来,很大声的咳嗽了一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