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走科举路 第12节(1 / 2)

加入书签

曾阳夏、时穆宁、闽弘达三人都比季兴邦早些进了县学,他们之前与李思齐是同学,但不是同窗。没有办法,李思齐是秀才,他们三个只是童生,平日里并不在一处学习、居住。

但是李思齐因为学习成绩特别好,所以在魏县县学里面很有名气,大家都知道他是季兴邦季举人的小舅子,此番是到府城里面去考府学去了。但奇怪的是府学考试的时间都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可是他竟然还没有回来,很是稀奇。

于是时穆宁忍不住问道:“兴邦,你说说呗,你帮李思齐算了一卦之后怎么样了?他考上府学了没?”其他二人也是眼巴巴地看着季兴邦,对这个话题很有兴趣。

毕竟李思齐基本上已经代表了魏县县学秀才的最高水平,他们倒是想要看看与府学的学子相比如何,他们日后中了秀才是否有可能像李思齐一般去府学考一考,更上一层楼。

季兴邦说道:“我算出来思齐哥此行会平安归来,他原来的目的考府学是没有达成了,但是他也不算吃亏,得了另外一个天大的好处,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只是不知道他能得了什么好处。”

其他三人就着这个话题讨论了半天,可是他们并不是季兴邦这样的重生者,不知道青山书院的事情,所以怎么都猜不中,还越猜越离谱。

曾阳夏猜测李思齐是不是在府城见到了什么独门的生意,准备回来告诉李老爷,然后李家就此生意更上一层楼。时穆宁猜测李思齐是不是在府城被哪家小姐看上了,要和他定亲了。闽弘达则是猜测李思齐是不是碰到文曲星下凡了,两年后的乡试必然能考中举人。

季兴邦抬头看了闽弘达一眼,说道:“闵兄的猜测与卦象比较接近,思齐哥得到的好处也是与学业、科举有关的,但是估计不像闵兄猜测的这么......这么神奇。”

说过八卦之后,大家也就不再谈了,觉得这个事情过了,专心念书,静待下一个休沐日。

可是还没等几天呢,就听说李思齐从府城那边回来了,而且还准备在县学这边办理离开的手续,等五月端午过后便到府城那边去念书了。原来他虽然未考中府学,但也考中了府城那边一个很有名的青山书院,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对于这个新冒出来的青山书院,大家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是个什么地方。可是一讲起这个书院是以前在朝为官的大儒左青山建立的之后,大家对这个新冒头的书院便没有半分质疑了。

人的名树的影,左青山这般大儒建立的书院比起本府的府学来说谁更厉害尚未可知,但是自然比大家所在这个小小的魏县县学要好得多了!要不然也不会还需要入学考试。

所以李思齐能考中这样一所书院,日后代表着更进一步的可能,自然也是人人艳羡的对象了。

好些在魏县县学已经取得秀才身份的学子们坐不住了,纷纷到李家去找李思齐,问他青山书院考试招生的问题。他们自己觉得自己的成绩虽然比不得李思齐,不敢到府试那边去参加考试,但是到青山书院那边去碰碰运气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出路?

李思齐这个人为人爽快、好交友,他对同窗们毫无保留地传授了自己考试的经验,说了青山书院的现状等,也告知了同窗们那边高昂的学费。

听了李思齐的话之后,家中资财不算很足的人立马就打了退堂鼓——他们家可没有更多的银两给他们去耗费了。可是那些家里条件好的人却心动了,觉得这个青山书院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李思齐可以考上,他们虽然比不上李思齐,但说不定也能考上呢?

李思齐闻言便热情地介绍了五月份的时候青山书院还要招收一批新学子的消息,于是好些同窗便和他约了端午节后一同启程去府学,也考一考这个青山书院试试看。

县学里童生这边的学子对于李思齐的议论并未那么热烈,毕竟他们还要先努力考上秀才之后才能畅想其他的事情,他们没有那个多余的精力。

只是曾阳夏、时穆宁、闽弘达三人却不在其中,他们回过头来猛然想起几天前季兴邦算的那个卦象,后知后觉地想到——天哪,太准了!

于是他们三个人已经在心中对季兴邦很是佩服了,觉得季兴邦在学周易上算是很有天赋的那种人,连李思齐这样的事情都能算得很准。

但是却也没有觉得他有多么的神,毕竟瞎猫碰到死耗子的事情有不是一个人只能有一回?不过他们心中也对季兴邦的神棍身份将信将疑了。

季兴邦觉得这是一个好兆头,日后要是找准机会再算准一次,怕是神棍的身份就坐稳了,到时候再和曾兄说一些话可能就会有些分量了。所以他一定要好好找一个能算得准的机会再算卦,不能堕了自己“神棍”的名声。

因为李思齐回家,也因为临近端午佳节,李家在县学休沐日的时候做了一大桌饭菜邀请季兴杰、李思微夫妇二人过去吃饭。李老夫人很会做人,也没有忘记邀请自家姑爷现下在县城里面的亲戚季桃花夫妇二人与季兴邦。

季兴杰上午还是认真地教了四个孩子一番,检查了一番他们的功课。在其他三人问起季兴邦算卦的事情之后,并未有什么避讳了,将季兴邦算卦的“实情”向三人说了一番,算是给季兴邦“背书”了,使得另外三人对季兴邦更加深信了一分——他不是吹牛,这两件事确实都算准了啊!

到了中午的时候,李思微夫妇二人带着季兴邦坐牛车去李家,季桃花夫妇二人也坐着驴车在李家门口等候,众人汇聚以后一同进了李家的门。李思微和季桃花都是心思细腻的人,都准备了适当的上门礼,只有季兴邦有些害羞——他可是一点儿都没有准备,两手空空就上门了。

没有办法,习惯了媳妇儿时晗雪随时将这些走亲访友、人情世故的事情都打点清楚,做惯了甩手掌柜,他已经不管准备这些礼物了。

本来季兴邦想要赶紧临时去买一些礼物,但是被李思微拉住了,她笑着说道:“兴邦,你还未成家,还是小孩儿呢,不兴走礼的!再说了,之前你帮我娘算了一卦弟弟的事情,还得谢你呢,买什么?不许去!”

然后就拉着季兴邦进了李家的门。

季桃花有些好奇李思微说的算卦的事情,季兴杰便将季兴邦两次算卦的事情说了说,虽然没有多么夸赞,但是也对他算得准的事情说得详尽。季桃花忽然心中一动,也想找季兴邦给自己算算。

作者有话说:

本文将于2022年3月6日(周日)入v,届时爆更,希望各位亲继续支持我,谢谢啦。

第30章 桃花烦恼

在李家吃饭的时候,座位基本是不分男女的,全都坐在一大个桌子上吃饭。完全不像季家那般要将男女分开摆饭,男子可以坐在堂屋吃饭,女子只能在厨房摆一桌。

因为李家人丁单薄,在魏县县城内没有什么亲戚,满打满算就是李老爷、李老夫人、李思齐三人。在加上邀请过来的李思微、季兴杰、季兴邦、季桃花、杨荣正,也不过将将8人而已。

虽然李老夫人将信得过的杨厨娘派给李思微去用了,但是李家也不缺使唤的人,做了一大桌饭菜款待大家,席间大家一边吃一边聊,和乐融融的景象。

李夫人忍不住又将季兴邦算卦的事情说了一遍,还一边说一边忍不住再将季兴邦夸奖一番:“那个时候兴邦和我说思齐虽然没有考中府学,但也另有奇遇,我还一直想不通会是什么事情,没有想到竟然应到了青山书院上!

兴邦可真是不得了啊,小小年纪就这么厉害,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虽然李夫人因为自家儿子李思齐考中了青山书院非常的满意和开心,但是她也不好意思在席间对自己儿子大夸特夸,但是夸一夸季兴邦就没有什么问题了,顺带也可以把自家儿子考中青山书院的事情说出来显摆一下。

果然,她这句话说出来之后,季兴杰、季兴邦都好奇地问起了李思齐青山书院的事情,李思齐也细细对二人说了一番。

对于李思齐来说,季兴杰既是他的姐夫,又是他的启蒙恩师,他对季兴杰自然是赞赏有加崇拜有加的。但是之前他对小姐夫十岁的这个亲戚季兴邦完全没有什么概念,平日里大家也只不过是逢年过节见面打个招呼而已,并未有任何深交。

可是这次回家之后听得母亲说季兴邦小小年纪中了童生,而且还对周易之学极有天赋,不但算卦比菩提寺的签文还准,而且还能算出来自己一行的吉凶,实在是一个厉害的人物。

李思齐此番便对季兴邦有了些探索的兴趣,即便在吃饭之后也与他增加了一番交流。

季兴邦对于李思齐也是满怀敬意的,他知道李思齐这个人人品很好,学问也很好,于是也有心和他交好,二人谈得很投机。

李思齐笑着说道:“兴邦,以你的水平,两年之后在府试之中考中秀才定然不算是什么难事。考试的时候你可以到府城那里来找我,我可以照顾你。

等到张榜公布你中了秀才之后,还能继续在府城里留一段时间,温习一下书本,准备考府学和青山书院,我也可以给你一些参考的资料,助你一臂之力!”

季兴邦自然是笑着好好谢了李思齐一番,真诚地对他说道:“思齐哥,多谢你对我的照顾。不过两年之后也同样是你要赶赴省城去考乡试的日子,若是你留在府城这么久,怕是担心路途上有什么妨碍,影响你乡试考试。

到时候劳烦您事先帮我在府城租赁一个合适的院子吧,之后便不用替我操心了,我也盼着你能在乡试上考中举人,日后多教教我呢!”

李思齐之前并未想到这一节,只是想着府试考完之后还有一个多月才是乡试的考试,若是路上赶一些完全来得及,只不过若是能早些到省城去准备一番自然是极好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