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走科举路 第19节(2 / 2)

加入书签

初五之前一般都是自家人互相串门拜年,外人很少登门的,初六到初八又是童生试的第一场的考试和批改试卷的时候,季兴杰作为县学的教谕非常的忙,时征道也不好打扰。

于是时征道便让自己的夫人准备了好些拜师礼和拜年礼,在大年初九那天才带着自己的儿子到季兴杰府上拜访,也算是见见这个让自家儿子在学业上脱胎换骨的名师。

而大年初九的时候,季兴邦这个“先知者”便早早待在自家大堂兄家“守株待兔”了。他的心中也是忐忑万分,不知道这一世的婚事是否还会像第一世一般发展。待他真的像前世一般在大年初九的时候在大堂兄家等到了登门拜访的时征道,心中是松了一口的。

季兴邦暗暗握拳,前世里自己和大舅子时穆宁就是好得形影不离的,自家大堂哥也确实在学问上指导了时穆宁很多,这便有了自家岳父时征道在大年初九这天带着时穆宁上门拜访这一遭。

这一天,时征道像前世一般与季兴杰聊得很投机,不多时便引为知己,觉得季兴杰这个人有大才,比自己学问还扎实,假以时日怕是能考中个进士。他对季兴邦的父亲这个淳朴的老农也挺有好感的,也不抬着官架子,笑眯眯地问了好些田间地头的事情,一同唠嗑,看起来一点儿不怠慢。

时征道更是对季兴邦这个俊俏的少年眼前一亮,随即考教了一番季兴邦的学问,却发现他的年纪比自家儿子时穆宁小,学问却比自家儿子还要扎实,日后又是一个妥妥的科举好苗子,顿时起了爱才之心。

一天下来真是宾主尽欢,走的时候时征道还开口邀请季举人和季兴邦及其父亲明天到自家去做客。

这天晚上季兴邦兴奋地整夜难眠,他知道明日赴宴是个重要的日子,岳父大人定然要让自己媳妇儿时晗雪在席间挑夫婿,到时候自己和她的婚事便成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季兴邦还骚包地特意好好穿了一套新衣,整了整自己的衣服和头发,力争成为一个翩翩少年郎,让自家媳妇儿从屏风后面一眼就要看中的那种!

可是等到他跟着父亲、大堂兄来到时家的时候却觉得差点儿炸裂了——怎地除了自己、父亲和大堂兄之外,来赴宴的人还有曾伯父和曾阳夏,闵宏达和父亲,以及他哥闵宏泰。

前世里初十这一天明明只有自己、父亲以及大堂兄三个人来时家赴宴的!

一瞬间,季兴邦的心都揪紧了——这辈子和上辈子完全不一样了,出了这么多的变数。曾阳夏虽然年长但是家境更好,闵宏达学习与自己不相伯仲还比自己刻苦淳朴,自己真的能在这场比试之中脱颖而出吗?

若是自己没有被挑中,自己该怎么办?

真是晴天霹雳啊!重生回来这么久的时间之中,季兴邦都一直将时晗雪看做是自己的媳妇儿一般,从来都没有想过时晗雪会嫁给别人。

他之前为了别人的幸福各种不断地改变别人的命运,使得现在与前世完全就不一样了。以前他总是为此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做得对,做得妙,救了这个救了那个,心中美滋滋的。

可是现在他却只想抽自己——看吧,你把自己的生活轨迹都作成什么样了?要是好媳妇儿真被作没了可怎么办?

在这样的担忧和惊恐下,季兴邦觉得自己和人打招呼的时候脸都是僵硬的。

时穆宁拍着他的肩膀,搂着曾阳夏说道:“我父难得回来一次,我早就想请你们一同到我家吃饭了,这次便你们三个与我相处得最好的同窗过来赴宴。

也不是故意不邀请你们府上的女眷的。我嫡母不在家中主持中馈,我姨娘不方便待客,便只邀请男宾了。”

季兴邦抽搐着嘴角说着无妨无妨,可是心中却悄悄吐槽道:“其他时候我都愿意与其他两个同窗好友形影不离一同玩耍,可是今日里我却觉得若是你不邀请那两家,单单邀请我一家人过来赴宴就好了,我今日可一丁点儿都不想见到他们两个!”

第45章 步入正轨

古人们常说“无酒不成席”,确实如此。

像今日这般的饭局之中, 几个身份不一样的男子坐在一桌, 本来气氛很僵硬, 大家脸上虽然挂着笑容, 但多半是假笑,心中都还是有些忐忑的;嘴上虽然说得热闹,但是却没有走心,只是尬聊而已。

但是几杯酒下肚之后, 气氛一下子就上来了!大家慢慢都放松了自己,脸色红了,胆子大了,嘴里的话也多了,什么话都敢说了。

几个男子在饭桌上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虽然他们身份不一样, 有官员、教谕、农夫、商人,但是因为几个孩子相交莫逆, 他们本身也都是随和的人, 再加上几杯酒下肚, 所以相处起来非常的愉快, 酒桌上一片称兄道弟之声。

因为是过年,所以他们也没有拘着几个孩子,上了些不太上头的果酒也给孩子们喝了起来。他们四个人难得喝一次酒,开心地喝了起来, 便是心事重重全身紧张到僵硬的季兴邦也暂时忘却了烦恼, 与同窗们喝了起来, 说笑着。

方姨娘和时晗雪趁着招呼下人上菜的间隙,悄悄地躲在屏风后面观察了一下席间众人的姿态,也听了听几人的谈吐,待得将几人的情况都摸得差不多了,才离开了饭厅。

回到后院之后,方姨娘有些忐忑地对时晗雪说道:“雪儿,你爹爹之前和我说过,若是能在魏县挑选到喜欢的夫婿,他可以帮你把亲事定下来。不过今年他要去一趟京城,若是你有意,也可以和他一同进京去,让你嫡母给你说一门在京城里的亲事。

我寻思着这京城里的亲事和魏县里的亲事可是两码子事儿,这个选择对你来说很重要,日后说不准就是两种人生了。

雪儿,魏县太小了,与你适婚的男子不多,县学里的学子有好些算是不错的。人与人之间相处也要看缘分的,你哥哥在县学里面念书这么久也只遇到这三个投契的同窗,你爹爹刚刚也偷偷和我说他觉得这三个小伙子都不错。

你观你哥哥那三个处得好的同窗里面,有没有心仪的人?若是有一定不要瞒着我,我赶紧和你爹爹说说,帮你把亲事定下来。

你爹爹难得来一趟,你现在已经过了十四岁的生日,今年底就要及笄了。而你年底及笄的时候,你爹爹不一定能赶得回来。

所以若是你定了想要嫁在魏县的话,最好便是现在就把你的亲事定下来,等到年底及笄之后便可以商议出嫁的日子。到时候不管是立即出嫁还是缓几年再出嫁都可以,关键是得先定下来。”

时晗雪没有吭气,思索片刻之后她才抬头看了方姨娘一眼,问道:“姨娘,你觉得我选哪种好呢?”

方姨娘有些颤抖地抓住时晗雪的手,说道:“以姨娘的私心来说,自然是希望你能够嫁在魏县的。

你爹爹这些天考教了你哥哥的学问,告诉我你哥哥的成绩不算很好,若是留在魏县一直考试,他明年很有可能会考中秀才,三年后也有可能考中举人。若是能这样好好地发展,那么等他考中举人过后我们就可以举家搬迁去京城之中,让他以本省举人的身份安心在京城等待考试。

若是现在就搬去京城里居住的话,一来那边能耐的人更多,竞争更大,你哥他不一定能考得中秀才、举人。二来我们三人都已经到魏县服侍老夫人八年多了,现在老夫人身体不好,随时可能归山,若是到时候我们反而不在她跟前侍奉着,这孝道的名声也没有了,这么些年也白辛苦了。

我听你爹爹的话,里里外外不过是不希望我们娘仨儿跟着去京城罢了,我也不知道这些话是出自他的本意还是出自你嫡母的意思,总之便是我和你哥哥跟着去了京城没好果子吃,要将我们二人留在魏县。

你若是选择了嫁在魏县,自然就是在我和你哥哥的眼皮底下,若是还选择了嫁给他的同窗好友,日后两家来往也极为方便,你那夫君便是看在你哥哥的面儿上,也不敢为难了你。你若是有什么苦楚可以告诉你哥,他定然能帮你撑腰。

可是若你选择了嫁去京城,一来不知道你那狠心的嫡母能不能给你说上一门好亲事。我只怕她是内里藏奸的人,给你说那种表面风光但是内里却烂透的人家,让你爹爹那种大老粗说不出她的不好来,却让你这个小姑娘日日在那黄连苦水里泡着。

二来你若是真的嫁人了,我和你哥哥都鞭长莫及,你爹和嫡母也都去外地做官上任了,若是遇到了什么事情连个撑腰的人都没有,连个诉苦的地方都没有,日后日子过得艰难。

但是雪儿,姨娘知道你念书很厉害,为人也很聪明,甚至比你那不着调的哥哥天赋更好,若是你想要好好经营的话,定然能经营好一段婚事,将男人拿捏在你手心里。今年若是你跟着你爹爹到京城去,说不得也能在你嫡母面前得了好,让她给你说上一门上好的亲事,日后成为京城里有头有脸的当家奶奶。

所以娘不敢帮你做主,全屏你自己挑选。若是你想要进京去拼闯一番,娘亲就去帮你收拾行李。若是你想要在魏县里嫁人,那么就告诉我你看上了谁,娘亲一定帮你办好定亲的事情。”

时晗雪犹豫了一番,拉着方姨娘的手对他说道:“姨娘,我知道你是一心为我好的。其实作为女子天生就被拘在后宅之内,能发挥的机会太少了。我不敢托大,不敢将我的一辈子送进京城去在我嫡母手中搏一搏,做一场豪赌。

我情愿选择现在这一条看上去就很平坦的路,嫁在魏县之中,嫁给哥哥的至交好友。

诚然,我若是到了京城可能会高嫁,嫁入那些勋贵或者大官家中。但是以我爹这个小小的从四品官儿的身份,以我这个庶女的身份,能嫁的人也不会算太好。大部分不过是家中庶子或者是没有继承权的嫡次子或者嫡幼子罢了。

这样的人除了一家子麻烦之外,又有什么好的呢?若是人成器一些,说不得还能因为科举晋身,让我也当当官夫人。可是这样家中出来的人,能用心念书并在科举上有所建树的只怕是万中无一,我何不选择魏县里那种有潜力的读书人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