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走科举路 第33节(1 / 2)

加入书签

时暄妍看见哥哥沿途给自己购买的这么多礼物心中很是开心, 欢欢喜喜地接过礼物让小丫鬟们放回自己的屋子里,同时带着哥哥送给母亲广思斯的礼物再回了广思斯的院子一趟。

一来是要把哥哥时穆瑾送给母亲的礼物转达, 让母亲的心情更加平复一些。二来她现在虽然协助母亲管家, 有部分的管家权, 但是家中丫鬟婆子、管事小厮们自然还是以母亲马首是瞻, 自己要去照看西苑那些人自然得先在母亲这处过了明路,得了母亲的首肯,要不然在时家是做不成什么事情的。

广思斯哭过一场发泄过一场之后心情舒缓了不少,可还是心中抑郁不已, 躺在榻上休息。听闻女儿去而复返之后虽然疑惑, 但还是见了自家女儿。

时暄妍笑眯眯地先将自家大哥给母亲一路购买的礼物奉上, 夸赞了一番大哥的孝心,再表达了一番自家兄妹二人对母亲的孺慕之情,将广思斯哄得开开心心的。

之后时暄妍才装作发愁地说道:“母亲,大哥还嘱咐我一定要提醒你多照顾一番西苑那三个亲人,咱们都是时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日后若是遇到什么祸事,总是要一致对外才是一个家族的兴旺发达之相。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这些。大伯和大伯娘他们是嫡出,是正房的人。可是这些年来他们对我们庶出的这一房怎么样?好吧?不但没有各种打压,在爹爹当官这件事上还多有帮助,平日里也与我们有来有往。

现在他们是比我们风光,但若是真有他们落败咱们家起来的那一天,你说咱们家敢不帮他们一把或者他们的后辈一把吗?那还不得被街坊领居和满京城的人用吐沫芯子给淹死?”

广思斯之前是因为情绪太过于激动,一时魔怔了才显得过于没脑子,现在恢复过来一些之后也能明白时暄妍所说的这些道理,否则她也不可能一路与时政道做了夫妻,在丈夫仕途上好好推一手了。

只不过道理虽然是那个道理,但是她心中厌恶方姨娘和她那两个嫡出的儿女,脸色很难看,便是面上情都懒得费心去做,心中并不认为他们三个人会有飞黄腾达起来反而需要自己去巴结的一天。

时暄妍摸清了自己母亲的脾性,此时见她表情就知道她心中所想了,便顺水推舟地说道:“我也与哥哥说了,母亲平日里照顾我们兄妹二人,还要操心爹爹的仕途,操心一大家子的吃用,最近有些精力不济。照顾西苑三人也不是什么大事情,我近来也学着母亲管家,完全能照顾得过来。

哥哥听了以后很放心,母亲你也放心吧。我这个嫡出的女儿去照看他们西苑来的三人也不算失礼的,等到傍晚吃饭的时候我再带着他们三人来向您行礼,大家热热闹闹吃一顿接风洗尘的饭。日后便免了她们日日请安,我们和西苑三人井水不犯河水,不让他们到您眼前招人烦,您看怎么样?”

广思斯闻言自然是满意的,她笑着拉着自家女儿的手说道:“我的儿,你果然是最懂母亲的心的!这件事交给你我可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就这样吧,好歹是一家人,今天晚饭时候我便见见他们随意应付一下,我自会和他们三人说我身体不适,之后也别让他们来我面前碍眼。你照看他们三人也不容易,我把对牌给你,需要什么就直接让人开了库房拿,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时暄妍点了点头,拿过对牌,谢过了母亲之后才带着丫鬟婆子她们一同去了西苑那边见方姨娘、时晗雪和时穆宁。这次他们三人进京之后少说也得待到过年与爹爹团聚之后才会回魏县,现在才八月份,少说也要在家中住上五个月,可不能怠慢了。

况且时暄妍心中还存了心思,想要慢慢说服母亲、爹爹、大哥,将方姨娘等三人一直留在京城居住,别让他们三人再回魏县了,这样才能让时家利益最大化。

只不过现在母亲对他们三人这么反感,不是说这件事的好时候,等过年之后父亲回来,或者等自己开春之后真的考上了女官再说,也能更有分量些。

时暄妍自然不会空手二来,她带着一串丫鬟婆子浩浩荡荡地带着好些东西来到了西苑。

方姨娘他们三人行李物品比时穆瑾这个单身汉多,现在都还在指挥丫鬟们收拾东西、置办屋子,还没能躺下休息呢。见得时暄妍过来之后三人无不惊讶不已,多年不见,时暄妍样貌变化很大,他们三人已经不怎么记得时暄妍了。

时暄妍笑着对方姨娘行了晚辈礼,虽然她是嫡女,若是较真起来也不一定需要向方姨娘行李,但是行这样晚辈礼以示尊重也是极为合适的,一下子便得了时穆宁和时晗雪的好感。

之后时暄妍再对比他年长的时穆宁行了礼,时晗雪便笑眯眯地也对她行了礼,亲切地唤她“三姐姐”。时暄妍拉着时晗雪的手将她好一顿夸,心中也有些感慨。自家这个四妹与自己相比恐怕只败在不是嫡出这一点上。其他的文采才华不必说,便是样貌也比自己好上很多。

当然了,自己的生身母亲广思斯也不过是中人之姿,自己的样貌再怎么保养打理也算不得十分出色。但方姨娘当时能让爹爹心仪这么久,让爹爹每年不愿万里也要跑回魏县那个小地方去与她一同守岁过年,自然是容色过人的。他们的女儿时晗雪自然也是容貌惊人,完全不输现在风头大盛的什么“京城第一美女”“京城第一才女”之类的人。

只不过当时选秀的时候她基本上都是跪着低眉垂眼地回话,不敢抬头看看宫里的娘娘们长什么样子,不知道时晗雪的样貌比起宫中的娘娘来说又如何。

当初她若是能有时晗雪这般的样貌,是不是在选秀的时候也不一定会落选了?

脑海中的想法倏忽而去,而现实之中的时间却只过了那么一瞬,时暄妍很快便将这些想法丢下,与方姨娘三人一边寒暄,一边让带来的丫鬟婆子们将从库房之中拿出来的东西展示一番,对他们示好。

时暄妍笑着说道:“母亲听闻你们回家了,心中十分高兴。她本想亲自过来与你们说说话,只可惜身子骨不好,便让我做个跑腿的,赶紧来帮帮你们,免得你们回家了却样样不顺手。

这西苑以前便是你们住惯的,但是之后你们去了魏县侍奉曾祖母,母亲怕东西放坏了,便都收了起来。现下我已将库房里你们原本的摆件和用惯的东西都拿来了,还加了好多这些年里我娘她精心给你们存着的好东西。

我们早就收到家书知道你们要来,家中已经给方姨娘、还有晗雪妹妹和穆宁哥哥做好了今年时兴的好些首饰、玉佩,这当然是不够的,现在一并送过来只是先应应急,之后我们可以多去逛街,看中什么喜欢的再细细购买、添置。

只有一样是没有办法提前预备下的,那便是给三位做新衣裳!我已经从库房里找了好些时兴的料子来,请方姨娘、穆宁哥哥,晗雪妹妹选一些自己喜欢的料子来,赶紧让裁缝将衣服置办起来。”

看着她笑盈盈的模样,再加上她送来的这么多好东西,方姨娘三人回京之后的一些恐惧和忐忑才慢慢放下了,开始与她说笑着,也收了这些礼物,不再担忧他们三人回京住得不适应。

方姨娘他们三人也不是不知礼的,赶紧将他们三人在路途之中给广思斯和时晗雪准备的礼物送上,时晗雪也笑着收了,一家人才算是真的和乐融融。

时暄妍说了好些话之后,待看着婆子们将三人的身量记好了才离开,让三人好好休息一番,晚饭的时候大家再团聚。

同时她还亲切地拉着时晗雪的手,告诉她自己住在东苑那边住在暖春阁之中,让她常来找自己玩。还抱歉地对时穆宁说道:“穆宁哥哥,是暄妍之前想岔了,没有考虑到以前因为你还小,所以一直在西苑与方姨娘、晗雪妹妹一同居住,现在竟然也这么安排了。

但是现在您年岁大了,应当是搬到前院去与哥哥作伴,住在他旁边的那个院子之中。只不过因为暄妍考虑不周,那个院子一时半会儿打扫不出来,还得委屈您在西苑住上几天再搬过去。”

众人都很满意时暄妍的安排,并未说什么,之后的家宴上广思斯也没有出什么幺蛾子,方姨娘三人很好地融入进了京城时家之中。

作者有话说:

第72章 各自考虑

话说季兴邦他们一行人到了李家在京城的宅子之后, 都被李夫人和李思微二人安顿得好好的,住起来很舒服,即便是跟着他们来的书童、丫鬟小厮等都觉得心满意足。

因为需要居住的人比较多, 李思齐这个本来的李家人自然居住在他自己的院子之中, 而曾阳夏、曾老爷二人便暂时与他居住在一个小院之中。

季兴杰、李思微夫妇二人居住另外一个小院子, 季兴邦和闵宏达则在这个小院子内占了一间屋子, 二人共住一段时间。李老爷和季兴杰等人也承诺了,之后等他们二人到京城太学报到做了太学生后,还欢迎他们休沐时间回来继续居住,季兴邦和闵宏达二人都笑着应了。

晚上的时候, 大家聚在一块儿吃了一顿团圆饭,可比时家那顿面和心不和的团圆饭热闹多了,也真诚多了。

季兴杰看着自己教出来的这么多个孩子现在都中了举人,甚至自己的小堂弟季兴邦还中了解元,心中十分开心, 直喊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一改往日那严肃谨慎的模样,竟然放开怀抱喝了好些酒, 甚至都喝醉了。其他人也喝得很开心, 几乎醉倒了一片。

季兴邦难得清醒, 他现在年岁还小, 大家也没有怎么灌他酒。他只是看着今日的盛况有些感慨,难得见到大堂兄这样开心得喝醉酒了,这样的醉酒不甚伤身。回想起前世里的大堂兄,难得有这般能够开心得喝醉的时候, 多数时候都是眉头紧皱的, 看着都帮他累。

现在才刚进入八月份, 会试是在九月一日,季兴邦自然是希望大堂兄能够考得好成绩的,甚至还想要偷偷摸摸地将前世里知道的这一科的考题稍微不着痕迹地透露一些给大堂兄,希望他能够考得好成绩。

当然,这辈子李家甚至来京城买了宅子,大堂兄也并未租住在前世那个地方,目前为止与张家都没有什么交集,也希望他之后能避开那些前世那些不好的命运。

第二天醒来之后,季兴邦先是打听了一下昨日里酒醉了的大堂兄是否醒过来了,难得地听说了大堂兄竟然还未醒来看书,忍不住感叹了一番大堂兄现下终于有了些活人的烟火气了,若是他今日再早早起来看书,真要吓死人了。

之后季兴邦便约了昨日并未喝醉的闵宏达一同出门去逛逛,主要是要到太学去办理一些手续。李思齐和曾阳夏二人都酩酊大醉了,根本不用考虑约他们一同去。

李家这边心细如发的李思微自然安排了马车和小厮带着季兴邦、闵宏达、周平安一同去京城太学,闵宏达一直都没有书童,都是他只身一人的。季兴邦觉得这也无所谓,因为听说京城的太学学风也是很好的,禁止带书童、仆役入内伺候人,大家都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他和闵宏达共用一个书童周平安传递一番消息已经是足够的了。

到了京城太学之后,刚开始门房看着两个人的衣服不甚华美,知道他们二人是从山北省魏县来的学子,那是一个眼高于顶,说起话来语气呛人,甚至想要颐指气使的。甚至见季兴邦和闵宏达并未主动孝敬他,还有些不高兴,不愿意直接带着他们去找夫子报到,有点儿想为难他们的意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