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走科举路 第38节(1 / 2)

加入书签

张长栋和张广威二人闻言也连连点头,都按照张广文的说法回复,称愿赔偿一大笔钱。

裴成乐不吭气,要听听季兴杰的说法。季兴杰出来的时候穿着一身喜服,让其他人吓了一跳。衙役们向裴成乐禀告他们是在后院里一个屋子前面找到的季贡士,当时他不住咒骂张家人,张家家丁却紧紧按住他不让他走。

裴成乐听完衙役禀报之后还未问话,那张广文便赶紧扑过去喊道:“季兄!季兄!是我对不起你啊,是我太爱惜你的才华了,没有调查清楚就去榜下捉婿铸成大错,我们张家愿意好好赔偿你,只希望你不要怪罪!”

季兴杰看到张广文之后心中十分生气,说道:“原来竟是张广文你做的孽!张广文,什么没有调查清楚,呸!我才不相信你的话呢!

我来京城之后每交一个朋友、认识一个人,都会说我季兴杰已经娶妻,儿子都快满两岁了,家住西城‘李氏绸缎庄’,你竟然有脸说你不知道?无耻!

竟然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将我迷晕了绑来,坏我名声,毁我清誉,我要告你!你不配做举人!”

季兴杰一直畏惧自己会被人“榜下捉婿”,所以他除了不乱走不认识女子之外,还会很注意地告诉所有他在京城新认识的人他有妻有子,务必要让人知晓之后不起“榜下捉婿”的心思。张广文那套说辞骗得了别人骗不了他。

张广文没有想到季兴杰竟然反抗得如此激烈,一时之间哑口无言。

裴成乐又细细问了季兴杰事情的经过,季兴杰愤愤地当着所有人的面将他与张广文认识的过往说了出来,还说了刚才在后院里张广文的妹妹求做平妻,不成之后竟然自请做妾的事情,一丁点儿脸面都没有给张家留。

在场的张氏父子闻言脸都气得青了,可是既然事实如此,他们也无法在裴成乐面前辩解什么。

他们父子三人此时心中只是庆幸张柳氏和张语棠两个女眷不在场,若是在场恐怕张语棠要羞愤欲死了。

裴成乐说道:“张大人,今日我将季贡士带走,但是你们张家的所作所为我必然会写成折子直接上达天听,弹劾于你,你们张家家风不正,做事不公,飞扬跋扈,日后等着皇上发落吧!”

说完之后裴成乐便带着衙役们走了,季兴杰有些恼怒自己身着的这一身喜服,可是苦于没有替换的衣服,只能先坐上马车回家再说。

马车里,季兴杰叹了口气,赶紧抱住面上依稀能看见泪痕的李思微和季绍楠,说道:“思微,我回来了,没有被人捉走,我这一生只有你一个妻子,你一定放心!”

李思微终于忍不住大哭了起来,倒是季绍楠懵懵懂懂地跟着母亲跑了一圈、哭了一场,此时见到母亲哭泣又再哭了起来。

听到季绍楠哭了之后,李思微倒是止住了泪水,赶紧又开始哄儿子,等到回到李家的时候,一家三口已经和乐融融了。

其他来帮忙的人也跟着看了一场热闹,此时除了状元楼的小厮们被打发走之外,其他人聚在李家为季兴杰庆祝考中贡士,大家都默契地不提今日里这一遭晦气的“榜下捉婿”,希望不要影响季兴杰复习明年春天殿试的心情。

季兴邦心中觉得京兆尹裴成乐大人所说的些奏折弹劾张家怕是不会作数的,那张长栋怎么也是个伯爵的儿子,此番季兴杰虽然被抢,但是并未铸成大错,怕是也不会有什么惩罚,这件“榜下捉婿”的事情就算是结束了,他们季家人、李家人算是吃了亏却也无处伸冤了。

季兴杰在席间与朋友们喝了不少的酒,心中确是第一次发了狠要好好地考殿试,日后功成名就报复张家一番。

他自诩是个读书人、正人君子,一直以来都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教妻教子,完全按照书本之中的礼教来做的。可是到了今日才发觉那些权贵人家竟然如此飞扬跋扈,不将他这个贡士当人,对待那些升斗小民的性命岂不更是如同草芥?

季兴杰觉得自己若是想不再被人鱼肉,只有不断地变强,现在他只有一条科举之路可以走,便要走得比别人更加努力些。

聚会过后,季家、李家众人都回复了往常平静的日子,该上学的上学、该复习的复习,但是他们心中都知道,经过这一遭,他们众人的心态还是都有了些变化。

作者有话说:

第82章 决意参考

季兴邦第二日一早便和留宿在李家的闵宏达一同坐上了李家特意准备好的马车前往京城太学念书。他们因为时间比较紧所以直奔学馆。

早上在上课的时候, 季兴邦便发现全班的同学都用好奇的目光偷偷看他,甚至还在一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完全都没有心思上课, 惹得老教谕气得拍了好几次桌子, 罚了好几个学生才将学子们躁动的心都安抚住了。

好不容易挨到放学, 季兴邦和闵宏达才出学馆门口便被好几个同学团团围住了。

这几个同学都是与闵宏达、季兴邦日常玩得好的几个人, 出身都不算好,不是农家子就是商户子弟,反正是各个省以成绩选拔上来的人,不是这些京城权贵或者官宦子弟。

为首的一个唤作熊喜来, 年纪比他们大两岁,是辽东省的学子,为人很重义气,且身体强壮高大,惯是会为他们出头的人。

熊喜来焦急地问道:“季贤弟, 昨日之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听闻闵贤弟说你大堂兄被京城张家强抢了, 你去京兆尹衙门敲登闻鼓了,便都跟着去瞧, 看看能不能帮上忙。

可是刚去到就见到你们驾着马车跟着京兆尹大人和衙役们骑马去了张家, 我们又一路跟随, 可是脚力始终比不上马力, 等我们去到张家的时候你们都在乘马车回家了,闵兄还见到了一个姓曾的朋友跟着他一同乘车去找你了,我们只得又步行回太学,到现在还是一头雾水, 什么都不知道呢!”

其他十余名同学也是如此, 纷纷七嘴八舌地问他情况, 很是担忧。

季兴邦对同学们的帮助十分感激,于是拱手、鞠躬郑重地谢过了各位同学,并且说道:“此事说来话长,中午午休时间较短,我们先各自吃饭休息,等到下午我请大家到贡院附近的‘状元楼’吃一顿席面,到时候再给大家介绍几个朋友,给大家好好说一说昨日的事情。

下午的时候也请大家稍安勿躁,若是再像早上一般惹了教谕生气,惹得大家被罚,就都是兴邦之过了!”

大家闻言之后纷纷点头散去,只等着下午吃饭的时候再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季兴邦则在饭后回到自己的宿舍写了一封信和几个帖子,都是准备交给周平安的,让他将邀请大家吃饭的帖子分别送给大堂兄、李思齐、时穆宁、时穆瑾、曾阳夏等人,同时还转交给曾阳夏一封信。

写完之后季兴邦便出了太学,到附近一家书铺之中找到了在那里抄书赚钱的周平安,让他帮忙送信。

周平安还是像之前那般好学,他每日都不惜脚力从西城李家走到东城太学这边来,然后在太学边的这家价钱平实的书铺之中抄书,一边学习一边又能赚点儿钱花,更重要的是候着季兴邦有没有什么吩咐,若是又吩咐就可以随时出太学的门口到这里找到他。

每日下午季兴邦吃过晚饭之后也会到这间书铺找他,与他一同帮老板抄书赚钱,一边给他讲解一下学问,回答一些他的问题,约莫一个时辰左右之后二人分离,季兴邦继续回太学念书、学习,周平安则步行回李家。

今日也是一样的,季兴邦很容易就找到了周平安,嘱咐完周平安该做的之后,他拿出了坐马车的零钱交给了周平安,让他坐马车送信,免得走路太多伤了脚,之后便走了。周平安此人很有上进心,做事也滴水不漏很让人放心。

果然,下午放学之后,季兴邦与闵宏达、熊喜来等十余名太学同窗来到状元楼的时候,少东家曾阳夏已经笑眯眯地在门口等着迎客了,说道:“兴邦,季先生、穆宁他们两拨人都到了,在二楼雅间等着大家呢,各位跟我一同往楼上请。”

季兴邦谢过了曾阳夏,因为曾家与他相熟,肯给他一个优惠价,他才敢在京城宴请这么多朋友、同窗,若是换了一个其他的酒楼,他可就不敢这么托大了。

上到楼上之后发现这个雅间挺大的,能放得下两张分别坐十人的大圆桌,他们便分两桌坐下,因为没有坐满,所以一点儿都不显得拥挤,一点儿都不影响大家摆开阵势吃饭。

季兴邦向同窗们引见了自己的大堂兄季兴杰,也就是昨日被“榜下捉婿”的苦主,姻亲李思齐、时穆宁、时穆瑾等人,还有自己的好朋友状元楼少东家曾阳夏,也同时说明了他们贡士、举人的身份。

能进太学的人自然有傲气,等闲的人是不愿意这节下交的,可是季兴邦介绍的这几个人至少都是举人的身份,且年纪都不大,有一个更是今年考中第十名的贡士,他们便一扫身上的傲气,与几人都热情的打了招呼,介绍了自己。

其他人对太学生一般也都高看一眼的,与他们相识的时候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不尊重的话,再说季兴邦的朋友、亲戚们都是及其有涵养的人,所以双方认识之后便十分融洽,互相聊了起来。

其间少不了的自然是昨日那桩轰轰烈烈的事件,苦主季兴杰因为恼恨张家飞扬跋扈地欺负人,所以并未给张家或者张氏女留脸面,将这件事原原本本对这些太学生们和盘托出,并且说到他已经与今天早上正式写了状纸到京兆尹衙门交给裴大人了,正在等候消息。

太学学子们纷纷拍案而起,大骂张家,为季兴杰鸣不平。还有人气不过要去敲登闻鼓告御状的。

可是季兴杰和季兴邦却把其他人劝下了,说道季兴邦和李思齐昨日已经去敲过登闻鼓了,裴大人也答应上奏朝廷、上奏皇上此事了,大家要相信朝廷和皇上可以公正处理此事,不用再去闹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