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走科举路 第43节(1 / 2)

加入书签

探花是正二品户部尚书孙成刚之孙女孙映雪,还是那种嫡亲的很得宠的孙女。虽然她年幼天真,在答题上不够沉稳,但是因为她幼年时期极其得孙成刚的宠爱,准她与男子一般念书,一直在京城之中颇有才名。

说句实话,皇后娘娘原本以为本届的女状元会是孙映雪,完全没有聊到会半途杀出时晗雪和周珍娘这两匹黑马来。

这种受宠的小姑娘,考试成绩又好,家世还好,容貌也不错,皇后娘娘以前见多了,对这类人心中不是很喜欢,对她们就两个标签:一个“不听话,不守宫规”,第二个“爱惹事、麻烦精”!

所以选秀的时候皇后娘娘都很不喜欢选择这样的小姑娘充实后宫,这些小姑娘还在身后嘀咕她不愿意选身份贵重女子进宫是为了稳固皇后位置,免得这类人受宠之后生下皇子,娘家还有人支持,影响她皇后的位置,心胸狭隘!

是啊,她这个皇后就是心胸狭隘怎么了?当然要选那些能掌控且听自己话的人进宫了,难不成还要选个竞争对手进宫来给自己添堵吗?多听几句抱怨又不会死,要真的一时意气经不住念叨选了这样的女子进宫才是取死之道呢!

皇后娘娘对之前选秀的时候上蹿下跳不得她欢心的孙映雪不算喜欢,总觉得她存了小心思,判断等她做了女官之后可能不会太好用,日后也很有可能惹麻烦,但是作为皇后,她可以在选秀的时候因为个人喜好让人落选,却不可能在女官考试之中昧了人家用真才实学考来的成绩。

女榜眼和探花二人均被赐了正七品女官的官职,与男子殿试齐平。

但是之后的女官却没有一个翰林院庶吉士的身份让她们去考,也没有时间让她们慢慢成长了,她们都被直接赐官了。

第四名至第十名被赐了从七品女官的职位,第十一名至第三十名则被赐了正八品女官的职位。

当然,虽然品级一致,但是分配的地方不一样,权力相差很大,日后的仕途进益相差也很大,在分配地方的时候皇后娘娘自然可着自己的心意来了。

她首先点了皇上答应过不染指还要保护的时晗雪到自己身边,可以让她与自己朝夕相伴学习一些东西,日后拉拢季家和时家有前途的男子们,给皇上和其他人传旨,在后宫和前朝行走。

她很喜欢的榜眼周珍娘也选在身边留用,她是可能一辈子留在宫中得用的人,要细心培养成心腹。

探花孙映雪就扔到御书房去整理书籍,基本上算是个清贵又没有权力的职位,但是因为那里可能有机会遇上皇上或者皇子,她应该也能待得住。

其他的女官们则都放到六宫尚宫们收下任职,□□几番。其中时媗妍被她悄悄关照过尚宫好好培养,日后可能要好好任用的。

女官考试成绩尘埃落定,时家成为最大赢家,一下子二女都一同考中,其中甚至出了一个女状元,抢去了之前孙映雪“京城第一才女”的名头,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作者有话说:

第93章 依依惜别

女状元、榜眼、探花的成绩出来之后, 也有皇后娘娘为她们簪花的环节。但是因为她们毕竟是女子,便不好像男子一般跨马游街,那样显得不是很庄重。

于是皇后娘娘为了彰显皇家给这三人的优容相待, 让人置办了三辆敞开的华丽马车让三人坐着, 沿着男子们游街的那条京城正街上行进。

大景朝也有男女大防, 虽然不算太重, 但毕竟有。皇后娘娘考虑到三位女子的容貌若是被太多人看清不知日后会不会有所影响,便有些疑虑地让三辆马车均放下薄薄的一层纱帘。这样一来外面的人可以看见三位女状元、榜眼、探花的身形、服饰和头饰等,却看不清她们的面容。

游街的这一天也很热闹,路两边和楼上两边的百姓们无论男女也都很激动, 像之前看男状元、榜眼、探花游街一般纷纷将鲜花和香囊往车上抛,使得三位姑娘的车上堆满了各种鲜花,名副其实成为了“花车”。

大家也都在纷纷打听这三位姑娘的情况,孙映雪素有才名,很多人知道, 可是她竟然只得了第三。因此得了状元和榜眼的时晗雪和周珍娘的才学便十分让人震惊。不过京城的闺秀圈内都没有什么新鲜事, 之前时晗雪也跟着时暄妍参加了好多次京城闺秀们的赏花会,她的容貌和已经定亲的事情被人熟知, 闺秀们也不会对她起什么敌意。

只可惜那些今日见面之后对时晗雪惊为天人的京城纨绔或者是才子们, 想要稍微一打听时晗雪的情况, 便会知道她已经定亲了, 未婚夫还是那个之前“击鼓救兄”的太学生季兴邦,这可是个狠人,大家不敢招惹,起码明面上便都歇了心思, 私底下如何想的就不知道了。

到了御花园之后, 众人发现皇上、皇后娘娘以及其余考中的女进士们都已经等待在那里了。

后面的程序照例是三人自寻鲜花采摘。时晗雪想了想曾经听大堂兄说过之前中状元的男子刘世贵选了唤作“魏紫”的牡丹花, 她作为女状元也选取牡丹花应当是比较适当的,便避过刘世贵的选择,挑了一朵唤作“姚黄”的牡丹花,很是蓉蓉华贵。

时晗雪之前簪花从未簪过牡丹这样的名品,但是这朵花在她头上却是显得这么的合适,没有衬得她“人比花娇”,反而衬得她“雍容大气”,显得沉稳了很多。皇上、皇后二人看后心中更是频频点头,觉得这个女状元虽然年纪有些小,出身也不算高,但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端得是一番好气象!

周珍娘出人意料地选取了一朵小小的苔花,但是大家都知道那首名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注1),知道她这是个好选择。一方面彰显了自己的谦卑,说自己“苔花如米小”,姿态放得很低。另一方面却说明了自己的志向“也学牡丹开”,让人不敢小觑,感觉她这个选择并不比牡丹差。

探花孙映雪则选择了一朵兰花,这个选择却让人有些琢磨不透了。一般来说兰花的品性是“幽静”,人都说“空谷幽兰”。曾有名诗称赞它“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注2)难不成这个女探花不想介入权力之争吗?

亦或者是她已经知道了皇后娘娘对她的不满,将她扔到了御书房的举动是一种敲打,她便用这种姿态来“自证清白”,以退为进?

众人均为说什么,自然是纷纷祝贺了她们一番。因为今日赴宴的都是女子,皇后娘娘怕大家酒后失态,便都让太监、宫女上了度数很低的果子酒,皇上也很赏脸地敬了大家一杯酒,说了好些勉励、夸赞的话,之后便离席了。

皇上来参加这个“女子琼林宴”是给皇后娘娘面子,是给女官们面子,告诉大家这些女官的身份一点儿都不低。但是在这种都是女子的场合,皇上觉得他还是早些离开为妙,免得到时候被有心人利用出了什么事故,便毁了这出好宴席了。

皇后娘娘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的,因此对于皇上的早早离席一点儿都没有生气,笑着恭送皇上离开之后,反倒与其他剩余的女子们喝了好些酒,说了好些话,甚至都感觉自己回到了之前闺阁时代,与闺蜜们酒后放浪形骸,十分之开心愉快。

为免女官们夜晚出事,皇后娘娘安排所有女官今夜住在宫中,待明日酒醒之后才送回家中休息十日,十日后带着自己的行李物品进宫走马上任。

她们这第一届的作为也成为了往后几届的惯例,之后的女官考试和女官花车游街、女官琼林宴便都照此办理了。

第二日等到时晗雪、时暄妍从宫中回到时家的时候,就发现季兴邦、李思微、李思齐、闵宏达、曾阳夏等平日交好的亲戚、朋友们都在家中等候了。

广思斯也是满脸的笑容,拉住时家的两个女儿不断地拍手说好。虽然她对于时晗雪考得比时暄妍好还是有些微微的酸涩,但时晗雪这个女状元确实是给她长脸了,庶女能考中女状元自然是她这个当家主母的功劳!为此,时家大房的时秦氏都对她高看了一眼呢!

况且时晗雪现在算是起来了,日后一飞冲天之势已经不可挡,自家女儿日后在宫中还要受她照应,她无论如何也要对时晗雪亲亲热热、嘘寒问暖,让她暖心暖肺,若是能在宫中多照看自己女儿一些,就比什么都好了。

照广思斯的想法,今天只不过是家人小聚,从明日起自然是要摆上三天的流水席庆贺自家两个女儿考上女官的。因为这是喜事和时家的荣耀,大家都纷纷祝贺,然后表示到时候一定来赴宴,然后纷纷回家准备礼物不提。

季兴邦有了与时晗雪单独说几句话的机会,自然是笑得比蜜还甜,真心地祝贺了自家未婚妻夺得了女状元。上辈子晗雪跟着她到很多地方做过官,给他出过很多主意,造福一方。可惜当时的政绩几乎都只能算是他一个人的,晗雪后来被御赐诰命夫人的身份也是因为自己做官的成绩,这一世就不一样了。

这一世的晗雪比上一世更加光彩夺目,更加能绽放出她与众不同的风采,季兴邦觉得很高兴。看着时晗雪真心的笑容,他真是觉得不枉此生。

时晗雪对于自己中女状元这件事半是真心的欢喜,半是有些疑虑,就半真半假地与季兴邦打趣说道:“兴邦,以前你是一省解元,比我才名高,压我一头。可是现在我已经成为大景朝的女状元了,你是不是压力很大,觉得不如我了?日后若是你没能考上状元压我一头,是不是会不开心?反倒恼了我?”

季兴邦笑着说道:“怎么可能?我若是那种心胸狭窄的男子,怎会容你去参加女官考试?既然支持你应考,自然希望你考得越好了。你考中女状元,我也脸上有光啊,起码日后我就可以在街上横着走,谁的妻子也比不上我,我妻子时晗雪现在是大景朝独一无二的女状元呢!”

他那眉飞色舞为妻子考取女状元而开心的样子极大地取悦了时晗雪,惹得她噗嗤一笑。

因为科举考试的难度很大,季兴邦无论如何也不敢打保票他能考中会元、状元,其实真的考不上的可能性更大。季兴邦不希望时晗雪考中女状元之后还要担忧那些有的没的,他很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让时晗雪的开心完全没有了负担。

但是在自己的内心中,季兴邦却是下了苦读的决心,想着自己要加倍努力的学习,往状元那个方向去努力考试,若是考中状元自然更好,能与时晗雪成为一段佳话,才子才女凑成一双。但即便最终没能考中状元,也不能太差,起码要中了二甲进士才能成为配得上时晗雪这个女状元的夫君。

若是三年后只考中三甲同进士或者落榜的话,他怎么能配得上如此美好的妻子晗雪?

但是这些话现在都万万不能说出来,是真男人就要独自扛起所有的压力,不能将这些压力化作脾气传递给女子,反而影响了时晗雪此时考中女状元的美丽心情。

果然,他这些话说出来之后时晗雪的脸色好多了,笑容也越发真心了起来,二人一起说了一些离愁别绪,再商议了一番日后时晗雪进宫可能遇上的事情,如何处理,如何联络,如何见面等等,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了,他们都来不及把所有想说的话说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