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走科举路 第62节(1 / 2)

加入书签

他在临汾府的时候可以用府君的身份强制推行三五年,但他不希望自己一走,这个事情便荒废了,这不是他的本意。

他希望他的这项制度能够长长久久的实施下去,便是三五十年之后,甚至百年之后,临汾府的女子们也能有可靠的学校可以启蒙,然后再到他的妻子时晗雪的灵毓女学去进一步深造,或者是到皇后娘娘让女官开到本地的大景女学去深造,日后能有机会考女官。

他们夫妻二人游说大家的时候都会以灵毓女学来举例子,时晗雪在办灵毓女学的时候也是收钱的,这样才能维持学校的运转。盈利之后再招收一些资质好,但家境贫寒的免费生源作为回馈社会的方式。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俗话又说“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君”。因此这一次季兴邦初任府君之后的一轮游说成效显著。

所有的乡绅和富户们都提心吊胆的,摸不透季兴邦这个新府君的脾气。只能按照他的要求认真去做。

虽然说以前他也在临汾府当过农事官和当过通判,但是当时他不是主官,没有那么大的权力,有可能会将自己的真实性格隐藏起来。可是现在他在主官的位置上了,就不知道性格会变成什么样了。

万一自己现在不按他的要求做,被他抓了典型,成了被烧的那“三把火”其中一个,可就全家完蛋了。

虽然看不透他要建立这么多男子启蒙学校和女子启蒙学校有什么心思?要从中以什么方式牟利?

但是大家只能一边先把学堂建起来、运转起来,再一边私下里偷偷讨论——或许日后季兴邦府君会在临汾府之中针对所有的蒙学收一笔单独的税费以充盈府库。

或者是更狠一点,要求这些所有启蒙的学堂以什么方式私下送银子给他,或者是送到他的夫人时晗雪开办的灵毓女学之中?

这些私下里的议论,自然也到了季兴邦的耳中,属下想要“媚上”,自然会找到各种各样的方式,其中给上司打小报告,做上司的耳报神便是其中很便捷的一种,他听到后也只能无奈的笑了笑,并没有奖励那个耳报神,也没有处罚说他坏话的人。

季兴邦总觉得清者自清,他不想与这个学堂的事情牟利,只想将这件事情做好,造福百姓。

但是别人总会以自己的角度揣摩他人,别人都有私心,便会以为他也有私心,要用此来敛财。

现在他便是对别人磨破嘴皮,别人也不会相信他,只有他自己行得端,做得正,天长日久下来,大家便会相信他。

除了那些富户和乡绅瑟瑟发抖之外,季兴邦属下的官员们也是瑟瑟发抖的。

因为季兴邦刚刚上任的时候便将自己临汾府治下的十个县令邀约到府衙后宅吃顿饭。

那十个县令们以为这次也是按照以前的老规矩,便准备了很厚重的礼物,里面不乏金银珠宝、银票之类的值钱东西。

他们很默契的准备在饭后献给府君大人。待府君季兴邦收了这些礼物之后,便你好我好大家好,上下两级官员形成默契,日后继续搜刮临汾府以及治下十个县的地皮,盘剥百姓,继续过自己的好日子。

但是没料到,季兴邦在吃饭的时候就先说了自己执政的想法。

他先摆明他自己在临汾府治下是不会贪银子的,同时也要求治下十个县令也不能贪污受贿。

若是有人举报线索让他发现之后,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向京城监察御史举报,让这个贪污的县令丢官甚至丢命。

这几句话下来,将县令大人们当头棒喝,吓得瑟瑟发抖——这么多年来这些县令大人们谁没贪过银子啊?他们瞬间觉得这个季兴邦大人是不是要血洗府衙了?

季兴邦见大家被吓得差不多了,便话风一转,也说道他知道人无完人,他知道先前的府君跟他不是一种风格,所以往事既往不咎,只从今日起开始起算。但若被他查出来,从今日之后还有人贪污和收受贿赂,便不会容情。

他极具威胁的对大家说道,他的大堂兄季兴杰便是在太学里做官的,他可是知道太学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学生等着出仕呢。

大景朝虽然有很多个县,但是所有的县令都是实职,都有人盯着位置。若是他治下的这十个县令大人愿意把这些位置让出来,自然有成千上万的人等着来赴任呢。

因为可以当县令的不只是进士,举人也是可以谋一个正七品县令的职位的。而大景朝等着授实职的举人何止成千上万。

他这话一说出来,十个县令们立马瑟瑟发抖了。他们凭空脑补出了季兴邦有十多个举人亲戚等着他们腾位置的画面。

季兴邦在打一棍子之后也给他们一个甜枣,告诉他们——自己只是禁止贪污县衙的公款和禁止他们收受贿赂。若是他们的家人和亲友正正当当的做生意,不管赚了多少银子,他也是不管的。

当然,这个做生意也是要有限制的,只能是真正去做正当的生意,完全按照市场规律去盈利或者亏损,千万不能利用自己的官位去打压其他的竞争者。

若是大家都正正当当的、以市场为规律去做生意,应当是能赚到些钱的。因为他们不用像那些可怜的商户一般,需要去贿赂各个衙门,省了不少内耗的银子呢。

十个县令大人们开完会之后,都两股战战的拿着自己的礼盒走了,谁都没能把礼物留下。

有一个县令大人吐槽道——季大人之前不是这种性格啊?太迷惑了。

作者有话说:

第127章 生财之道

其中一个姓周的县令一拍大腿说道:“哎呀, 刘兄,我们以前都小瞧季大人了。

以前我们只是平日看着他不收银子,与我们也和气, 便把他当成与我们一般的人。

殊不知在之前府君沈章留治下的时候, 我们这样收银子的人是主流, 他那样不收银子的人才是例外。

按道理来说, 特立独行的人一定会受到群体的排挤的。但是他竟然给我们一种他与我们和光同尘的感觉,与我们的关系倒也挺好。

虽然他不收银子,但我们却没有觉得他是异类,排挤他, 打压他,反而觉得他不收银子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省了一件麻烦事,还与他更为亲近了。

而他竟然也藏得够深,竟然从来没有在府君沈章留面前表露过他对于贪污受贿这件事情的愤慨, 并未当着府君大人的面说过什么过激的言论, 或者在别人面前揭露府君大人的贪污贿赂这件事情,让府君大人不喜或者受到处罚, 与府君大人产生什么矛盾?

其实以他的性格来说, 只能说他当时伪装的太好了, 把我们所有人都骗了过去。

现在以前的府君沈章留大人荣升到朝廷中枢去做官了, 季大人做了咱们临汾府的主官。

现在便立刻将他性格之中的本来面目展露出来,雷厉风行的在上任第一天就请我们吃一顿饭,说了这些重话。

以前你们对着那个笑眯眯的又很好沟通的农事官季兴邦,可能想象得出来他会是今日这个黑面阎王?

他之前能隐藏的这么深, 面对府君大人和我们各种贪污受贿完全没有一丝怨言表露出来, 是不是太可怕了?

所以我觉得他今日说的这些自然都是真话, 这个季兴邦真是个狠人,日后说不得爬的比以前的府君沈章留大人还高呢。咱们最好还是按照他说的做,免得被他给‘杀鸡儆猴’立了威就惨了。”

提问的朱县令好奇的问道:“不会吧,沈章留大人虽然收了很多银钱,但我知道这些银钱他并不是自己全拿了的。

就好像我们几个人收了好多钱,并不是全部落入我们自己腰包,一样都是要孝敬上面的。

沈章留大人现在升到京城中枢里面去了,自然是用银子开的道,可这新府君季兴邦没有用银子开道,那日后怎么升得上去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