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走科举路 第73节(1 / 2)

加入书签

时晗雪听闻这件事立马觉得瞌睡碰到了枕头。

她惊喜地对时暄妍说道:“我倒是有个主意,方安焕本身出自西南夷,懂得汉学和百夷语,可以让她到百夷族很多的地方做一个正七品的县令。

这样一来,她便可以被算做是一个特例,她根本不用遵从其他女官的任职原则,相反,其他后来的女官反而可以遵循她的原则。

这样一来,部分考中女坤士的人不用进宫去服役三年,直接可以外放做正七品的县令,所付出的代价只不过是多学一门西南夷的语言而已,能有多难。

日后皇后娘娘说不得还能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子,给考中女坤士的女官们一个新的去处,吸引更多的才女进入女官这个队伍。”

时暄妍闻言之后眼睛一亮,她说道:“是啊,其实一说起入宫,好多人首先的想法都是‘一入宫门深似海’,对进宫服役三年心生恐惧,总觉得自己会把小命丢在宫中。

因此,有好些人家的闺女虽然满腹经纶,但是都不敢参加女科考试,就是担心非要进宫做官这件事。

但是现在,若是那方安焕真的能给大家趟出一条新路子,大家可以到西南省这边不太介意男女身份的地方去做一个正七品的县令,我相信有很多女子都会乐意去的。

到外地做县令再怎么辛苦,始终是一个朝廷命官。若是那些家庭环境好的人更是简单,多带些婆子、丫鬟、家丁、乡勇就可以了,越是地位高的官宦人家,越是能做得得心应手。

但是进宫却不一样,他们会很担心自己女儿低不下头,脾气太臭,以至于得罪了人也不自知,可是他们这些臣子的身份再高,还能高得过宫里的主子去吗?

他们在宫外完全束手无策,帮不上忙啊,什么东西都得女儿一个人自己扛,很是担心三年后女儿无法平平安安的出宫。”

时晗雪毫不避讳地对自己的嫡姐时暄妍说道:“姐姐,你说得不错。

说句实话,我的女儿昀舒西南夷语说得很好,三年之后女科考试要是她能考中的话,我会走关系让她走方安焕这条路,不让她进宫。

说句实话,以她那种没心没肺的性格,我也不放心她进宫。

同时,我还准备聘请一些懂得西南夷语的人进京以及补充到灵毓女学全国各个分院里去,明年可以涌现出一大波懂得西南夷语的女坤士。

我想着我们就是要趁热打铁,趁着这几年西南省官职位置还松快的时候将女学生们尽快放进西南省各个县里去做县令,若是几年之后位置填满了,恐怕这条路子又很难走了。

就好像做外放女官开办大景女学一般,现在各个府县好的地方都被人挑选完了,只能到那些很艰苦的地方去,或者根本没有机会外放了。

大景朝里那种少数民族聚居的县数量更是少得多,机会真的是转瞬即逝。”

时暄妍忧虑地皱起了眉头,对时晗雪问道:“晗雪妹妹,这么好的点子,你真的确定此时要放在方安焕的头上吗?

若是你和妹夫真的将这个点子留到三年以后,那么与昀舒竞争的女生要少得多,现在真的没有多少人想得起要学习西南夷语的。

但是现在这个消息放出去之后,你们可以请懂西南夷语的人做老师,别人也可以请,世界上的聪明人太多了。”

时晗雪很骄傲的对自己的姐姐时暄妍说道:“姐姐你放心吧,昀舒很厉害的。

她在汉学方面不惧任何人,不怕参加女科的科举考试,在西南夷语方面她也不惧任何人,若是要加试西南夷语的话,她都可以参加好几门西南夷语的考试,不用为她担心,该担心的是她的竞争对手们。

再说了,为皇后娘娘排忧解难是姐姐你的分内之事,若是让这样一个好点子放在你面前,而我们因为有私心不去向皇后娘娘回禀,日后方安焕在宫里真出了什么问题,西南省百夷族一支真的出现什么变故,才是让我们大家后悔还来不及。

而且这世间的事,只要一做出来必然会漏了痕迹。

我们此时想到了这个好点子,却没有告诉皇后娘娘,三年后若真的将这个点再拿出来,让我家昀舒得了好处。

皇后娘娘到时候反过来想想,若是知道了我们姐妹二人在三年前便想道了这个点子却因为私心按捺着不告诉她,日后她是否会怀疑你我姐妹二人对她的忠心,然后不再信任我们两姐妹。

若真的失去了皇后娘娘的信任,对我们姐妹二人来说才真是毁灭性的打击呢。

姐姐你就先把这个点子和皇后娘娘建议一下,我觉得娘娘采纳的可能性很大。

到时候方安焕和皇后娘娘都受益,你好我好大家好,不是挺好的吗?”

时暄妍闻言之后拉住自己妹妹时晗雪的手,笑着点了点头。

之后时暄妍将这个点子告诉皇后娘娘,皇后娘娘果然赞不绝口,然后采纳了,与皇上商议之后给方安焕封了一个西南省百夷族聚集的勐卯县做正七品的女县令。

这个例子一处,各方都还是很满意的。皇上、皇后娘娘和方安焕三方都对她不用进宫做女官这个结果很满意。

一些朝中的顽固派、老学究们虽然对册封一个女子做正七品的县令嗤之以鼻,但是因为这个女子本身就是百夷族族长的女儿,在族中具有很高的权威。

而且分封给她的地方勐卯县也是百夷族自治的地方,之前从未有汉人男子去做过县令的不毛之地,一般都是象征性地让百夷族自己报一个人选来皇上直接盖印通过,大景朝廷一点儿自主权都没有。

现在将方安焕册封成了朝廷的正七品仙令,反倒显得朝廷将勐卯县城纳入了大景朝自己的治下,算是白白的扩张了领土或者权力的边界,他们这些老学究、老顽固也没脸说点其他什么的。

这可是皇上收服西南夷的功绩啊,便是日后史书上都要记上一笔的大好事,他们如何敢置喙。

时暄妍没有独吞这个点子,老老实实的向皇后娘娘说了这是她问妹妹时晗雪之后讨来的主意。皇后娘娘对时暄妍、时晗雪两姐妹都很满意。

一个积极主动的发动自己的所有能量积极地为自己排忧解难;另一个毫不藏私的将主义贡献出来,两人都很忠心。于是皇后娘娘对二人赏赐了好多礼物。

在与皇上商议此事的时候,皇后娘娘也为时暄妍和时晗雪两姐妹表功,让皇上心中对这两个有功之臣记上一笔。

帝后二人对这次事件的处理基本上是很满意的,只不过还有一个遗憾——那就是百夷族的族长并没有很多个儿女,只有方安焕这一个独女。

况且方安焕读书那么成器,在百夷族之中也很有威望,被当作是百夷族下一任的继承人,他们一族基本上不介意族长是男还是女,只要能力够强,在族中足够有威望就可以了。

若是那个百夷族的族长膝下还有众多儿女,而且他看中的下一任继承人不是念书最好的那一个,朝廷可就有乐子可以看了。

然后百夷族族长将那边的势力交给一个孩子,朝廷这边再根据读书成绩的好坏将县令之位册封给另外一个孩子,百夷族中便会引起长远的内斗,他们族中势力会慢慢衰弱,朝廷不就可以趁虚而入了吗?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样做虽然符合朝廷的利益,却并不符合时晗雪和季昀舒的利益,若百夷族继承人真的是那样一个混乱的情况,时晗雪根本不会出这样一个能让百夷族内乱的点子。

时晗雪所求的是方安焕这个女子三年后也安稳的坐在勐卯县的县令这个位置上,同时能将勐卯镇管理得很好。

在三年之后,其他女坤士连同她自己的女儿考出来之后,能有方安焕这个正面的例子在一旁激励着,也能让自己的女儿季昀舒去西南省做一个正七品的县令。

若而若是方安焕这个女县令在勐卯县站不稳脚跟,百夷族内乱不断,勐卯县不但没有发展得欣欣向荣,反而更加衰落了的话,季昀舒想要去西南省其他县做县令的美梦很有可能就会泡汤了。

因此,时晗雪和季兴邦二人都不可能坐视这种情况的出现,他们二人都会拼命帮着第一个女官方安焕坐稳她县令的位置,为自己的女儿三年后铺出一条通天大道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