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走科举路 第81节(1 / 2)

加入书签

于是听到了宁王的答复之后,她简直是目瞪口呆——自己小儿子的想法,怎么和其他人的想法不一样呢?

只不过皇后心中却并不都是怨气,而是五味杂陈——作为一个母亲,虽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多多的开枝散叶,但是作为一个妻子,又如何不希望遇到这样一个丈夫?

皇后娘娘叹了口气,现在她已经是一个母亲了,只能坚定地站在自己的立场劝宁王,可是没有想到宁王竟然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完全不在乎她的劝解,一意孤行。

皇后艰难地叹了口气,只能找宁王妃过来商量,做一个恶婆婆了,她相信宁王妃这个听话的儿子媳妇儿肯定能让自己达成所愿的。虽然这样做会坏了她们婆媳之间的情分,但是为了那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也便顾不得那么多了。

哪不知一向很好说话的宁王妃在这件事情上也是顽固不化得很,她慈眉善目地和宁王妃说了这件事,希望宁王妃给自己的儿子纳几个美人,她甚至话里话外都提到了,若是宁王妃自己找美人的话,可以找一些家庭情况不太好的女子,不太美丽的女子,只要能生孩子就行了。

她还在话语之中暗示,若是宁王妃想要“去母留子”她也是不管的。但又隐隐对宁王妃有所威胁,说道若是宁王妃不愿意,那么她就会降下懿旨来,给宁王殿下赐下两个身份贵重的侧妃,来与宁王妃争权夺利。

一般而言,大家族身份贵重的女子是不太愿意为侧妃的,但是宁王殿下现在的情况不一样,在太子和魏王基本上都折了的情况下,他登基是很有希望的,所以如果入了宁王府的后院做侧妃,日后是有可能入后宫为妃子或者贵妃的,那个权势可不同以往,皇后娘娘所说也不完全是威胁。

宁王妃是个七窍玲珑心的女子,听闻皇后娘娘的一番敲敲打打的话之后也无奈地叹了口气,她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遭了,之前她也不是不想这么做,奈何王爷不同意,她自然是紧着自己夫君的意思。

即便是这一次,宁王也早就在与皇后娘娘长谈之后与她通了气,让她抵挡住压力,不要同意让宁王府后宅进人,宁王妃还是拎得清的,知晓自己的立身之本是丈夫宁王而不是皇后娘娘,所以她一定会与宁王殿下达成统一战线,共同进退,不可能舍本逐末去听皇后娘娘的意见,反倒在宁王面前受埋怨。

于是宁王妃只能跪下哭诉自己无法答应皇后娘娘的意见,也希望皇后娘娘不要逼迫宁王殿下纳侧妃、纳美人,给他们一家三口平静的生活。

皇后娘娘震怒!对于自己的儿子她不好发火,但是对于儿媳妇儿她可不客气了。之前对宁王妃满意也是建立在觉得她对自己小儿子夺位有助力的基础上,一旦她称为了自己对立面,成为了自己小儿子日后称帝的障碍,皇后娘娘可对她不客气。

于是整个后宫都知道宁王妃惹怒了皇后娘娘,在坤宁宫之中被罚跪。宁王殿下在宫中眼线不少,知道情况之后立即带着女儿朝霞郡主到了坤宁宫之中,一家三口人跪成一片,恳求皇后娘娘不要给宁王府赐美人,差点儿把皇后娘娘气得吐血。

最后皇后娘娘也没有办法,只能顺了自己儿子的意,毕竟儿媳妇儿跪得再久她也没有多心疼,但是自己的儿子却舍不得让他多跪一段时间,免得日后他的腿跪废了更加不可能继承大统了。

这件事传得沸沸扬扬的,好些人给宁王妃下了好些定义——善妒、不孝等等,不住地给宁王妃泼脏水,他们甚至希望皇后娘娘和皇上因此而震怒,让宁王休了王妃更好,那样他们的女儿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为宁王的正妃,日后稳定皇后的宝座了。

可是谁都没有想到,本应该是震怒的皇上竟然没有因为这件事对宁王殿下失望,更加没有惩罚宁王殿下,反而对他的表现十分赞赏,称赞他有情义,甚至力排众议将他立为太子了。

皇上的这一番操作可以说是惊掉了大家的眼球了,大家都不知道皇上为何会立这么一个“无男嗣”的宁王为太子,这难道不是一个缺点吗?怎么反而还推动了宁王殿下成为太子呢?

宁王妃也很想不通,不过也不妨碍她成为了太子妃。

册封典礼过后,新任的太子妃问自己丈夫:“殿下,难道您早就知晓了皇上的想法,知道他不会因为你无子而不立你为太子,反而会因此更加看重你吗?”

此事过后,太子妃觉得自己有些把握不住自己的丈夫,分辨不出来之前丈夫对自己的“情深义重”到底有几分是真情,有几分是在做戏给皇上看。她有时候甚至毛骨悚然地想到——她、皇后娘娘、朝霞郡主等众人是不是在无形中都成为了丈夫的工具,在丈夫被立为太子的路上推了他一把。

新出炉的太子爷闻言无奈极了,他只能摇摇头对自己的妻子说道:“之前我所说所做都是我自己内心真实所想,绝对没有半分在父皇面前演戏的因素。

我也不是算命的,不是父皇肚子里面的蛔虫,更不能猜得到父皇的想法。说句实话,我也很奇怪父亲为何会愿意立我为太子,当时我去做这件事的时候真的是认为这件事是对我夺位不利的一件事。

哪不知峰回路转,谁又能想到父皇的心思与常人所想的不一样呢?要不然大家又怎么不管随意揣摩圣上的意思呢?”

太子妃闻言松了口气,她还是愿意相信自己的枕边人的,只不过心中始终留了半分警惕,只等看他之后的所作所为了。

若真是为了自己母女二人好,为了他们一家三口好,那么太子殿下日后登基作皇帝和现在应该也是一样的想法。若是他只想在皇上面前演戏,那么等到他日后登基为帝,上面没有了掣肘,应该就会暴露真面目了。

她还是愿意相信自己的丈夫的,毕竟不相信也没有办法,目前她并未能有与丈夫抗衡的实力,她只不过是丈夫的附庸而已,完全没有能与丈夫制衡的能力,只能被动接受丈夫的想法、做法。

他们夫妻二人也有着诸多的猜测,其中一个很靠谱的理由便是——他们夫妻二人猜测皇上可能觉得这件事表现出来宁王殿下是个重情重义的人,这样一个人便是对妻女都能做到违抗懿旨的这一步,若是日后做了太子,应当也会很好地孝顺皇上、皇后娘娘,不至于会做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来。

他们不知道的是,其他他们只猜中了皇上心思的一小半。皇上确实看重宁王的品质,最后愿意立他做太子,但这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因为皇上非常的谨小慎微,他甚至品行好的人在某种时候也会做坏事,品性差的人在某些时候也会做好事,因此一个人在某个时刻如何选择,与他本身的品性有一些关联,但也并不绝对。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皇上肯让宁王殿下当太子的最主要愿意还真就是因为宁王殿下无男嗣。

皇上觉得,宁王现在便是当了太子,但是因为没有儿子,位置也是不稳当的,也是无根之木、无水之源。若是太子殿下日后做得稍微不合他的心意,他完全可以提拔一些孙子起来与太子殿下打擂台,说不定还能立个太孙什么的。

这样一来宁王虽然做了太子,但是他的皇位却仍然是高枕无忧的。

第155章 皇帝巡游

新出炉的太子夫妇二人没有想明白的问题, 皇后娘娘却是有所感悟。

皇上立宁王殿下为新太子的举动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自然也让皇后娘娘惊诧不已。可是作为皇上多年的结发夫妻,她在事后推演一番, 却是想明白了其中的关窍。

她不同于宁王夫妇二人, 对皇上的了解不深、不透, 竟然会以为皇上立他做太子是看重了他“重情重义”的一方面。

皇后娘娘敏锐地察觉了皇上对废太子、魏王以及几个庶出皇子的几个皇孙不同寻常的照顾和称赞、培养。以前她只是把这个当做是皇上自己在玩弄权势, 巩固自己的地位,没有往深处想。

可是在皇上立了宁王这个有重大“缺陷”——无子的皇子做了太子之后,皇后娘娘终于想明白了皇上的深意——他可以培养出色的皇孙来制衡新任太子的权力,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坐山观虎斗、高枕无忧了。

可是这样一来, 也会养大了这些皇孙们的野心,让他们看不清楚自己的位置,时间越长、新太子越是迟迟生不出儿子来,他的太子位置会越发的不稳当。

皇后娘娘对自己这个小儿子是了解的,他之前那番作态绝不是在皇上面前做戏, 便是坐上了太子的位置, 他也不会找其他女人生儿子的。

换句话说,皇后娘娘反倒希望自己这个儿子能够有一些心计, 能够为了那个位置一往无前, 她也就不用像现在这么发愁了。

皇后娘娘认真分析了皇上的心态之后, 深深明白了有些时候想要得到什么不必把自己弄得样样完美, 不用身上揽了许多权力。这样的话反而会让皇上对自己有了戒心,更加抓紧他手中的权力,不愿意放权。

于是她找到皇上那里哭了一场,说道:“我这个老婆子现在说话是不管用了, 小九以前挺听我的话的, 现在为了媳妇儿也违抗我的旨意了, 皇上您不但不为我做主,反而还为小九撑腰,立了他做太子,现在我也没有什么指望了。

女官这一块儿的事情现在我也不想管了,现在我年纪大了,耳聋眼瞎的,身体也不如以前了。不如将这一块儿的事情都移交给太子妃处理吧,她们年轻人有精力。”

皇上听闻皇后这一番放权的话,自然是心中开心的,自从皇上生病之后,皇后娘娘的权势日益隆重,虽然在以前他与两位皇子的斗争之中给了他帮助,但是现在也已经隐隐成了他心中的一个隐忧了。

他之前还在想如何能在不损伤夫妻感情的情况下,慢慢地劝皇后放权,现在皇后竟然主动提出放权这件事了,他自然是愿意的。

于是他立即准了皇后娘娘的建议,将女官这一块的考核、管理全都交给了新任的太子妃来负责,而皇后娘娘则每天在宫中逛逛园子,召朝霞郡主来与她说说话、陪陪她,召几个处得来的嫔妃们打打叶子牌等等,十分的开心。

皇上每日被沉重的公务弄得很烦闷,见到皇后这般开心,便说了一嘴。

皇后打了那么久的埋伏,现在终于趁机说出了自己的劝解的话语:“皇上,那么多朝臣你,你挑几个得用的为你分忧不久行了?

你看看像我这样,什么事情都有太子妃挡在前面替我出手管了,若是她做得和我的意,我就不吭气,别人有什么怨气我就说这件事不归我管,让她们烦太子妃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