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三、备考(二)(1 / 2)

加入书签

此前与刘熙的谈话再度涉及令她难忘的官场过往,更是让她想到,即便她并不身在当中,如同市井小民一样总觉得天家事已不再关乎已身,但今日一谈,才又重重将她打醒。梅静宣该知道的,自己不过是一直逃避而已。国家做的一切决定,怎么可能不会影响到她这样的一届小民呢?更遑论今上周显,如此好战之人早已做出多次影响百姓生活的举动了。

梅静宣扔开手中的长条布包,随性地倒在地上,溅起一波明黄与晕红的落叶。待一切沉寂之后,她所能感受到的仅剩吹过耳畔与身际的寒风了。

忆起十年前她初入朝廷,冀望自己的理念能使皇帝用于施政上,前三年也确实如此,她是朝中与君上最谈得上话的人,在许多事上他们总能达到共识。就在她认为自己能够实现抱负以后,周显却开始暴露他展望中原的野心了。

花费了五年,梅静宣仍旧无法以自己的理念说服周显,甚至还在青春年华便早早耗尽了自己的健康。直至终于正视当下的情况后,梅静宣放弃了。

这五年、连续九次的战争之后,似乎才让周显对于向外扩张的野心稍有停歇,尤其最后一次真正算得上是「战争」的「丛山围战」。被戚周激怒的晏国请出了他们引以为傲的高士平海君,以诡譎的战术与阵法杀得戚国兵将措手不及,甚至这场劫难造成的死伤人数相较之前八场战役总和还要更多,此后才终于像是搧了周显一掌一样,让他停止这种荒唐的侵略行为。

梅静宣当时的状况已无法知晓周显是如何向百姓交代最后那一场惨烈战役所造成的损伤,只是她如今见眾生依旧平静过着自己的生活,彷彿外界发生了什么都与他们无关一样,她的内心就感到万分复杂。

究竟人们是在心底默默舔舐着战争造成的伤口?还是被朝廷隐瞒了相关消息?抑或是令人心寒的可能……百姓其实对这一切的发生,从来都认为不关乎已身,于是一点反应也没有?

冷风吹拂之下,梅静宣有些打颤,心也随之发疼。她躺在枯叶堆上,转头看向被她扔在一旁的长布包,最后慢慢起身,探过去拿起它。

布条落下,长剑显露,质朴而几无纹饰的剑鞘紧接着被随手扔开,锋利的刃闪过白光,倒映出梅静宣脸上平静肃杀之气。沉默的隐士微微呼气,口中吐出的白雾缓缓飘升,继而散去,万物乍然寂静,连随风逐渐落下的枫红都静止了,彷彿时间停止流动。梅静宣握住剑把的手慢慢捏紧,屏气之后快速向外一划,那一霎那,她脚踏之地的枯叶随着剑风被扫飞,连树上将掉未掉的老叶也被她这强烈的气势一併震落。只是她才松口出气,却立刻收住,被扫飞的叶子又因此停顿在半空。梅静宣顺着未完动作踏出步伐,身子一轻,接着挺腰一旋,稳稳落地,剑锋又一次扫向不同方向,而大片枯叶像是随她意志操纵似的纷纷飞向其目所视之处。隐士藉着剑的支撑一跃而起,手中挥舞着綺丽的剑式破开寒风,她倏然凝目,使得空气瞬间凝滞。在制高点处,她轻轻舒了口气,才重新释放寒气流动,可这阵不安定的气流随着她逐渐落地而扰动地越发剧烈,连带原本似乎被梅静宣控制住的落叶变得剑拔弩张,在她触地以后朝她大举攻击。包围过来的叶与风之墙细密而无法逃出,要是被风刃切过恐怕会血肉模糊,可梅静宣凌厉的眼透着无畏,剑锋一转,臂上施力,猛力一斩就让袭击而来的风墙顿时瓦解,再是一个回身,她狠狠地横向一劈,伴着喝斥,就在那一剎那,失了风势而漫天飘散的枯叶直接化个粉碎,宛若暴雨一般随着重力流下。梅静宣静静看着一切,微微喘着气,眼神逐渐失焦。待尘埃落定后,她一个股气,身上的碎屑又被震离,再各自飘落。

心脏又是一阵疼痛,梅静宣不禁摀上胸口,脸上流露着痛苦,沿着一旁的树干缓缓坐下,调整呼吸舒气。反胃的感觉不断涌上,她只好放慢顺气的速度,直至头不再晕为止。身上的力气似乎都因为刚才的剧烈动作而被抽光,梅静宣甚至连握住剑柄的力都无法使出,只能让它静静躺在一旁。

「还是…未能恢復啊。」隐士微微睁眼,看着冬日并不算明亮的天空。阴阴的云层掩盖住大部分的光亮,再能够透过树林枝叶而洒下的也无剩多少,整座林子随着流动遮掩的乌云逐渐变得阴暗。

独自看家的刘熙十分焦躁不安。明明梅静宣也不是小孩子了,而这一带也从未听邻里说发生过什么坏事,且对方手上还带了「武器」,自己其实并没有理由担忧对方会遭遇不测。可是看着近几日隐士的模样,刘熙心中总有一丝无法解释的忧虑存在。

可又说来,梅静宣的剑法如何呢?

应试时武艺是必考核的项目之一,权力较大的官员除了学识好、理念能受重用以外,其武艺亦是取仕的重要指标。六国尚武风气较之前代更甚,比起将文、武视为两个项目分开来考核与用人,现代倾向于要求仕人各项全能,不仅要会挥毫,且善于武剑。

且不说荆戎驃骑大将卓兰行武艺高超,打遍天下无敌手,晏国平海君除了兵法战术无人能出其右之外,写过的诗词歌赋更令中原多少人为之倾心、争相效仿。于是渐渐地,显于表面的「才华」成为六国君主取仕的首要标准。文墨或许讲求天赋与经歷,可武艺却是能够「培养」而成的,六国中原人几乎无人不会打拳使剑,且还出现了许多流派,收弟子教人习武,或意在取仕、或意在求道者皆有,练武风气可说是在此时代开始向巔峰发展。

戚国朝臣中实力最为坚强者刘熙首推白氏。其之所以能够安稳处在中立派而不受人找碴,并非如刘熙这般玲瓏应对的态度,而是白家的武力值并非现阶段其他朝臣势力能够惹得起的。虽然这点同样是白家「必须」站在中立方的原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