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节(1 / 2)
赵夏意看了一圈,发现不少人都看着她的方向。
赵夏意:“……”我只是想赶紧回去休息找个理由而已,真的,请相信她。
许是因为赵夏意的高分,让大家伙觉得她说的话挺有道理的,赵夏意和刘凤梅她们出来回宿舍的时候其他同学也纷纷打算回宿舍预习课本了。
赵夏意觉得她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待会儿回去少不得还得学习了。
好想睡觉啊。
回到宿舍,赵夏意拿了暖瓶去打热水,喊刘凤梅的时候刘凤梅有些窘迫,“我还没买暖水瓶。”
这年月买什么东西都得要票,在乡下谁家有个暖瓶那都是很有面子的事,刘凤梅能出来上大学已经很不错了,其他的那根本想都不用想,就连她坐车的钱都是她拿着通知书去村支书家里打欠条借的,等她放假回去就得还上。
似乎怕赵夏意不好意思,刘凤梅道,“你去吧,我用凉水就行。”
赵夏意想了想,“其实我有点懒,这样行不行,你帮我打热水,热水我们俩一起用,怎么样?”
“啊?”刘凤梅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儿,对她来说跑一趟腿打个水算什么,大冬天里最缺的就是热水了,能有热水洗个脚能有热水刷牙,那是多么美的事儿啊。
赵夏意问,“你不乐意就算了。”
“行。”刘凤梅笑了笑,拿过暖瓶就出去了。
宿舍里其实不止刘凤梅没有暖瓶,另外一个叫徐晓慧的舍友也没暖瓶,林海荣见此便提了和赵夏意一样的说法,徐晓慧也高兴的打水去了。
这样的变化其他人看在眼里,张凤慈撇嘴,“资本主义享乐。”
赵夏意没吭声,反倒是林海荣不乐意了,“这不叫资本主义享乐,这叫同学间互帮互助。”
“就你们歪理多。”张凤慈哼了一声也出去打水了,林海荣皱眉,“她不会在外面乱说吧?”
赵夏意摇头,“不知道。”
但很显然,张凤慈是看不惯她们的行为的。
赵夏意并不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好,如果直接提出给刘凤梅白用可能刘凤梅都过意不去会拒绝。她提出让刘凤梅打水这样刘凤梅也没有心理压力了,这不是很好的事儿吗?怎么到了张凤慈嘴里就变了味道呢。
过了一会儿刘凤梅和徐晓慧回来了,几人一块去洗漱,回来又泡脚,之后上床舒舒服服的打开课本开始看书。
对赵夏意来说,困难也是刚刚开始。
虽然她高考分数很高,可现在压力也同样很大。
在别人不知道她高考分数的时候她以后专业课哪怕学的一般也不显眼。但现在班上的同学都知道她的成绩了,她要是学的不好了,估计好多人都得背后议论她了。
赵夏意可是个要脸的人啊,撸了一把脸开始学习吧。
赵夏意呼了口气,开始在微弱的电灯下看书,过了一会儿赵夏意就放弃了,光线有些暗,看着就伤眼睛。刚想合上书去睡觉,就看见刘凤梅等人都靠在一起在电灯下看书了,赵夏意无奈便凑过去一起看了。
晚上十点,赵夏意终于困的不行,书一合,睡觉。
见她去睡了,其他几个也纷纷合上书睡觉,林海荣笑道,“我们都等着你合上书呢,没想到你看到这么晚。”
赵夏意一梗,“其实我也在等你们合上书呢。”
几个人顿时笑了起来。
张凤慈忿忿的敲了敲桌子,“我还得学习呢。”
晚上十点半宿舍会统一熄灯,趁着这点时间张凤慈也要赶紧的学习呢。
唉,谁让她高考成绩最差呢。
林海荣突然问道,“你们知道我为什么那么清楚工农兵大学生的吗?”
刘凤梅问,“为什么啊。”
林海荣笑了起来,“因为我上过工农兵大学生啊。”
“啊?”
这下不止刘凤梅惊讶,就连赵夏意也惊讶了。
虽然林海荣比她们年龄大了点儿,今年二十四五了,但是她还真没想过这个可能。
既然能上工农兵大学都是各地经过层层筛选出来的,那么毕业后回到地方上肯定也能安排不错的工作。可林海荣居然又来考大学了,还考到鲁大来了。
林海荣笑了笑,“我其实去年刚好工农兵大学毕业,毕业后也回原来的公社担任了一个干事。可紧接着恢复高考了,当初我们这一届的好几个同学关系不错,我们合在一起一琢磨,现在在公社也只能当个小干事,上头那么多领导想混出头也不容易。还不如再去考大学,将来国家分配单位。而且一旦恢复高考就不可能再停止了,今后大学生会越来越多,工农兵大学生可能也越来越不值钱,与其这样,还不如拼一把,能考上大学就去上,考不上就在原来的单位也不吃亏。所以我们就都去考试了。”
赵夏意惊讶了。
林海荣感慨道,“我们一共八个人,只有两个没考上,其他六个都考上了,我算是考的最好的,其他几个也考上了师范学院,有大学有大专,另外两个没考上的也已经在复习,等夏天高考的时候再参加。今后大学生会是主力,我们也不能落后的。”
像林海荣这样的不在少数,但对赵夏意来说是非常惊讶的。这种向学的魄力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有的。
赵夏意真诚道,“换了我,可能就没这魄力了。”
“很多人看不上我们工农兵大学生,可我们也是凭真本事得到这名额的。”林海荣说,“能得到学习的机会不容易,我们绝对不能浪费时间的。”
刘凤梅点头,“是啊,我们村当初也有好些知青,知道恢复高考的时候都高兴坏了,当初也是他们肯帮我,不然我也考不上这里。”
说着刘凤梅不禁想到远在家乡的知青们,他们又的人真的是很好的人,也真的很认真学习的人,但他们却没几个能考上的。
刘凤梅说,“我打算有时间就写一下高考的经验寄回去给他们。”
来上学前刘凤梅就把自己的笔记送给那些没考上的知青了,她现在再写一些经验和想法,总能帮助他们的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