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7章 第 157 章(1 / 2)

加入书签

第一百五十七章

黛玉一边一目十行的翻看大夏律,一边拿着笔将大夏律里的东西用表格的形式汇总起来,正弄得起劲就听丫头说老太太请她过去。

黛玉闻言,有些不高兴的放下笔。给了房里的泽兰一个眼神,泽兰默契的走出屋子,对着那小丫头说了句‘姑娘没在府里,出去了。等姑娘回来了再去给老太太请安。’

小丫头是林家的,自是知道心向着谁,看了一眼坐在窗边的黛玉,笑眯眯的点头,“是我来的不巧了,正好赶上姑娘出门了。”

泽兰见小丫头机灵,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去吧。”

“诶!”

等小丫头走了,泽兰才反身进屋,一边去准备黛玉出门的衣裳,一边吩咐留下来的丫头看屋子。

少时,黛玉便起身去内室换了一身外出的衣裳,然后带着人去了洞府。

林珝没在洞府那边,洞府那边就只住了惜春和妙玉,所以黛玉在家住的时候更多一些。不过自打贾母和巧姐儿姐弟住过来后,因黛玉实在不想去贾母面前凑趣,便时常以替林珝看屋子为由去洞府那边小住。

因罗宁和林珝之故,黛玉对荣国府这个外家没有半分好感,对贾母也同样只是面子情。住在荣国府那几年,黛玉已经太知道贾母什么样了。这一次罗宁接了贾母等人回林家后,让人意外或者说让黛玉都觉得齿冷的是贾母都不曾让林如海和罗宁照扶一下宝玉几个。

脱罪是想都不要想了,但请流放当地的官员帮忙照顾一下宝玉却是可以的。或者说,贾母也像赵姨娘和李纨那般跟宝玉一块到流放地生活。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罗宁顶着贾敏的皮囊就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让贾母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去过苦日子。如果贾母真要找宝玉,罗宁定然是会好好的将贾母送过去,并且派人安顿好贾母的生活。如此一来,宝玉在流放之地的日子也会更好过。

可贾母却...按常理,不管林家帮不帮忙,贾母都应该提一嘴。可贾母并不,仿佛是不想为难林家,但看她言行举止发现她真正不想为难的只有她自己。

当宝似的疼了那么多年的宝玉尚且如此,更何况旁人了。

她让罗宁去北静王府看看怀孕的迎春,说是担心家里的事再吓着迎春。让人要告诉迎春,别怕,万事有老祖宗呢。

不光如此,贾母还让人去了孙家,看望传说中有了身孕,受不得惊吓的宝钗。

结果就是迎春那里并没有收到任何消息,北静王妃也怕迎春受惊小产直接将消息拦下来了。同时又以迎春的名义给贾母送了些吃喝玩物,又以她自己的名义给罗宁送了份礼,着重说了一回北静王府子嗣艰难的话。

听说听音,罗宁一下子就明白北静王妃是什么意思,当即就向来人保证再不会让贾母去打扰迎春。

孙家那边宝钗也没来,派了已经梳了妇人发髻的莺儿。莺儿说宝钗有了身孕,从听说荣国府出事的时候就动了胎气,这会儿还在养着。

将宝钗的情况带到了,莺儿又留下了些银两和东西,说等宝钗坐稳了胎便来看贾母。莺儿说得情真意切,还特意去给贾母磕了个头。因为莺儿知道,等回头风平浪静了,光是冲着能进出林家,宝钗也会来给贾母请安的。但现在还不是好时机,她要确定贾家真没事了,林家也不会受到牵连。

罗宁也不是替人遮掩的性子,不但将东西都给贾母送过来了,还直接将两处的对话都学了一遍,然后贾母就一脸伤心的再不提迎春和宝钗了。

罗宁既然接了巧姐儿几个过来,就不可能像贾母当时教养三春那般只养不教。所以罗宁也没让巧姐儿姐弟在贾母跟前凑趣,而是特意请了位教养嬷嬷让她教导巧姐儿姐弟。

平儿在凤姐儿没了以后,正经难受了许久,可她还记得凤姐儿最后的交待,不管多难都要守着巧姐儿四个。

没错,就是四个。

连罗宁都知道在这个时空没有兄弟的姑娘会被人欺负,这才凭空给黛玉造了个兄弟。平儿和巧姐儿都是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女子,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个。于是在李纨将孩子送来问巧姐儿意思的时候,平儿就一下子跳出来,说这个孩子就是凤姐儿生的。说那些人冤枉了凤姐儿。大家被平儿的话吓了一跳,因宝玉的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所以不管平儿说的是真的假的,大家都不许平儿往下说了,以免再节外生枝。

然后巧姐儿就站出来了,说这就是她弟弟,是她爹和她娘的孩子,又说她娘生产的时候她就在院子里,说无论如何她都会抚养亲弟弟长大成人。

不管真假,反正这个孩子李纨是不会养的。既然巧姐儿她们愿意要,那就留给她们好了。

于是李纨将小少爷留给了巧姐儿,同时又抠抠搜搜的给了巧姐儿五十两银子,给了贾母二十两银子便头都不回的出京了。

罗宁将平儿和巧姐儿四个都安排在一个比较大的院子里,一应饮食起居都按荣国府对待姑娘小爷的份例标准来。

每月二两月钱,一个季度几身衣裳什么的。平儿是姨娘,算半个主子,但罗宁也没区别对待,图省心的将平儿的用度也提到了跟巧姐儿四个一样的标准。

之所以按荣国府的标准,那是因为林家就黛玉和林珝两个,姐妹俩除了象征性的月钱外,其他的东西都是没啥标准的。

黛玉来了兴致就会给林珝设计衣裳首饰,林珝想吃什么想要什么了也只管打发人弄来或是让人去府外买来。

给自家孩子花多少银子,做父母的都乐意。虽然中间夹了一个捡来的,可捡来的那个更是不能怠慢。

但别人...反正罗宁不认为她可以慷林家之慨的过份优待贾家人就是了。

再一个,别看罗宁将巧姐儿几个接到了府中教养,但巧姐儿的年纪在那里摆着呢,不过几年就可以定下亲事了。

等巧姐儿定下亲事了,罗宁这边再用贾敏留下来的嫁妆给巧姐准备一份嫁妆。然后再买下一处庄子让巧姐儿从那处庄子出嫁就是了。

巧姐儿的身份在那里摆着呢,她能嫁的也就是商贾和农户了。现代人对商贾和农户都没有歧视,甚至可以说还挺羡慕的。买个庄子,既可以让巧姐儿从那里出嫁,回门,之后也可以安顿平儿和剩下的三个孩子。

长姐如母,巧姐儿既能成亲,那就是大人了。做为大人,照顾自己的弟妹本就是她自己的责任。

所以在罗宁这里,巧姐儿五人从来不是她这个姑祖母的责任和负担。到是贾母这个贾敏的生母确是实实在在是罗宁的责任。

罗宁有责任和义务给贾母养老送终。

给贾母养老这个事,说省心也省心,说不省心也不省心。贾母喜欢享受,在罗宁看来只要不浪费,就是天天吃山珍海味也无所谓。贾母喜欢热闹,罗宁觉得这也没什么,还特意安排了几个上了年纪的婆子去跟贾母解闷。

反正那些上了年纪的婆子本来也是快到荣养的年纪了,平时也不分派太重的活计,送到贾母的院子里正好发挥余热了。

但贾母并不满足,她还想让罗宁,黛玉以及巧姐儿姐弟都到她跟前凑趣,就像之前她在荣国府的日子一般。

对了,贾母有次到是隐隐提起有几日不曾见过林如海了。罗宁一听这话就知道贾母在说林如海不懂规矩,瞧不起她这个岳母不给她晨昏定省。

其实林如海到是想要按规矩给贾母请安的,是罗宁拦住了。当时她就觉得她和林如海不能都太重视贾母了。

一个热络些,一个冷淡些才好。

于是俩人就商量了一回,定下每十日休沐时再去给贾母请个安,平时就不去了。

然后贾母问起来的时候,罗宁就语气淡淡的说林如海不比赦政两位兄长,为了这个家日出晚归不敢懈怠公事什么的。

贾母一听她闺女这么说,心下不悦,可到底没跟她闺女硬碰硬,讲什么孝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