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节(2 / 2)
地方官府借此威势,甚至都没用东厂出手,便轻而易举地将白莲教及地方上的流民平定。
现在的大明,看起来有些奇怪。
国内灾荒愈演愈烈,一年比一年的规模更大,但却根本不足以动摇朝廷的统治,境内称得上是四海升平,国际上的地位,也是与日俱增。
二次援朝之役以后,在一些西方国家的眼里,大明现在已经是当之无愧的远东第一强权。
纷至沓来的便是各国央求与大明签订商贸协议的使团,当然,对于这些人,朱由校早没了一开始对待西班牙使团的热情。
第一个来的永远会得到款待,这些现在来的都是墙头草,根本不值得朱由校亲自接见,让鸿胪寺去意思意思就行了。
现在朱由校眼前就有一个难题,让谁去朝鲜做幕后王。
这可是实打实的权柄,朝鲜新国王李淏还是个十二岁的小屁孩,文武众臣稍有些能力的,全都死在觉华岛了。
现在的朝鲜国王,就是空有名头,大明派谁过去,谁就是真正的王。
大明直接吞并朝鲜,那是傻子行为,还是派个王去帮李淏那个小屁孩理政稳妥,肉得烂在一个锅里。
第八百零三章:派信王去朝鲜
“你说说,朝鲜那边儿,朕让谁去合适?”朱由校放下手里的书,向侍立一旁的王朝辅问道。
后者问道,想了一会儿,讪道:“奴婢怎么会知道,陛下天纵英明,心里该是有了最佳人选。”
朱由校哈哈一笑,道:
“朕是有些想法,不过你说吧,朕想听听。”
王朝辅心知,这时候再推辞,便是不识好歹了,他道:
“爷,朝鲜接连辽东,需得派一位可靠得力的王爷过去,才能让朝廷放心,否则那边三番两次起乱子,朝廷也是劳师动众。”
“嗯,朕也是这么想的,你觉得信王如何?”朱由校说这话的时候,着意观察了一下王朝辅的神情。
后者明显的慌乱一下,随后说道:
“爷不知道信王殿下与东林余孽暗通款曲的事吗?派信王殿下去朝鲜,只怕是个隐患。”
朱由校呵呵笑了一声,随口说道:
“连你这个太监都知道的事,朕怎么可能没有考虑过,不过朕自有想法,去告诉司礼监拟旨吧。”
皇帝既然决定,自然不便再提。
王朝辅点头退去,朱由校听他的脚步声渐渐远去,道:“来人,传旨,召唐王朱硕煌并唐世子朱器墭来京见驾。”
小阉在皇帝跟前没什么地位,自然不敢和王朝辅似的与皇帝闲聊,忙不迭地领命离开乾清宫。
对于现在这些亲王,朱由校的印象都不怎么样,也只了解那么几个人,印象中历史上在南明比较靠谱的,好像就只有唐王朱聿键和桂王朱由榔。
这两个人之中,朱聿键今年已经二十岁,朱由校天启三年才出生,现在也就刚三岁,指望他挑大梁,还有时候。
大明的王那么多,大部分都是被当猪养的,王朝辅说的很对,朝鲜是诸藩国中最应该重视的一个。
朝鲜接连辽东、渤海的极佳地理位置,可以给大明带来贸易上极大的便通,而且朝鲜抱了大明这么多年大腿,是目下最好控制的一个藩国。
就连普通朝鲜百姓都心系大明,甚至不同动用武力就能堂而皇之的占领,这样的国家,不要白不要。
所以对朱由校来说,去朝鲜的人选只有一个,唐王朱聿键,当然,现在这货连个唐世孙都还不是。
朱由校想要让朱聿键在以后掌控朝鲜,就得支持他成为唐王世孙,召现任唐王朱硕煌和唐世子朱器墭来京师,也是要表个态。
一般来说,除非事情闹大,否则家丑不会外扬,皇帝是不会插手藩王本家之事的。
但是唐王这一脉不同,朱由校日后有大用,朱聿键怎么也得顺利被册封为唐世孙。
约莫五日后,河南南阳唐王府。
现任唐王朱硕煌已是花甲之年了,老态龙钟的坐在王府的王位之上,接旨的时候身边儿竟然还伴着一个打扮花枝招展的小妾!
王承恩晋升为司礼监秉笔,一是托了魏忠贤之“福”,二也是人家自己争气,机警懂事、敢说敢做,这在大内闯出了名堂。
自晋升为秉笔太监的高位以来,王承恩也开始了收儿子、孙子的脚步,一年多下来,一收就是三十多个。
对此,朱由校虽然知情,却还不打算管。
魏忠贤的儿孙只怕有成百上千个,这么多年过来也没见有谁闹出过什么乱子,只要控制好他们的爹或爷就行了。
当然,在大内有权有势的太监虽然都会收干儿子,儿子也会再给他们收干孙子,可却都明白一个道理。
怎么收都成,反正不能越线,一旦越线,招了皇帝的注意,那就是所有人的死期。
收儿子也不是随便收的,必须要看出这人有点本事,日后可能混出些名堂才行。
为的,就是万一自己失了权势,也好有人给自己养老送终,可不是收一帮干儿子给自己惹事的。
带着圣旨前来的王承恩看了看眼前,笑道:“王爷好兴致,都六十五了,还是老当益壮啊?”
老当益壮个屁!
明眼人都瞧的出来,唐王朱硕煌坐在位子上,肥得流油,又是满眼的血丝,进气儿多出气儿少,明摆着大限将至,没几年活头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