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5节(2 / 2)

加入书签

冯宽看到这一幕,连忙把驾帖接了过来看了一眼,又恭恭敬敬的还给了张诚,随后说道“这位大人不知到盐城来所为何事?如果有什么下官能帮得上忙的地方,下官一定义不容辞。”

嘴上这么说着,冯宽心里面已经开始琢磨别的事了。

自己怎么就这么倒霉?不过就是当一个知府而已,怎么就惹来了锦衣卫这样的人?

要知道,自己为了活动这个位置,可没少花钱。这才刚开始捞钱,锦衣卫就搞这么大?

盐城知府这个位置看起来不起眼,但是谁不知道这里面的道道?

在这里做上三年,那就肥得流油;如果能做六年,就真的可以告老还乡了,把儿子孙子花的钱都赚出来了;如果做九年,别想了,根本做不了总结。你想在这里做九年,那些等不及接任的人都得把你弄死。

可是刚刚上任才半年,遇到这样的事,冯宽心里边那叫一个难受。

自己拿到这个位置容易吗?

第四四四章 通倭案

张诚看了冯宽一眼,继续说道:“这一次我们到这里来,是查一个大案子。这是钦命大案,需要你来配合。”

“大人请讲,”冯宽连忙说道:“盐城上下,一定尽心尽力。”

“很好。”张诚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这一次,我们要查的是一起通倭案。有人私通倭寇,将大量私盐给了倭寇;还走私铁器、铜钱,简直就是罪大恶极!”

“我们寻着查私盐的这条线,查到了盐城,这些盐是从盐城流出去的。我们到盐城来,就是为了搞清楚这件事,为什么盐城会有私盐?为什么盐城的私盐会被卖到倭寇的手里?”

看着自家一脸义正言辞的公公,董大宝有点懵。

都说的什么啊?哪来的倭寇啊?

这都什么时候了?您当是三十年前吗?现在哪有倭寇?

再说了,倭寇是怎么回事现在谁不清楚?当年那些倭寇楼是什么人?

那都是下海做买卖的人。他们在海上跑船,将大明朝的各种物资卖到外洋去。

朝廷禁海,那些人大发其财,有了钱之后就在海上疯狂扩张势力,从大明招募沿海的穷困百姓,到朝鲜招募朝鲜的贫困百姓。等到他们发现倭国那些战败的武士很能打之后,他们又招募了一大批倭国人;甚至有的人都直接跑到倭国去当岛主了。

他们最后是和岸上的商人闹翻了,所以才有了倭寇这一说,毕竟抢劫总比做生意来的快。

可是这么多年了,倭寇早就已经剿灭没了。

戚继光是干什么的?

你要是放三十年前,通倭的确是大案,只要查出来,就是抄家没族的足够大的罪。

现在呢?现在哪还有倭寇啊?

都没有倭寇了,哪来的什么通倭的案子?您这一套能哄住人吗?

董大宝看向了盐城知府冯宽,原本以为这位会直接说的什么。可谁能想到,这位脸色似乎不太好。

看到这一幕,董大宝自然就明白了。查了这么多的案子,这一看就知道是心里有鬼。

还真有通倭的案子?

怎么可能有通倭的案子?

但是这里有私盐的案子,有走私的案子。首先是私盐的案子,在这个地方如果不贩卖私盐,大家还怎么发财?

这种事基本一查一个准。

走私的案子那就多了,走私的东西也各种各样,可以说千奇百怪。他们这里走出去最多的东西就是钱,就是把大明的铜钱运到外面去卖。

各国的冶金工艺不一样,无论是倭国还是朝鲜,工艺都十分落后,所以他们的钱质量都非常不好,不但不精美,还十分容易坏。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更加喜欢用大明朝的钱。尤其是现在能通商的情况下,他们就更加喜欢大明朝的钱了。

这些钱可以让他们直接在大明花销、直接采买。所以走私大明朝的钱,就成了走势当中利润非常大的一块。

不过想干这种买卖,必须有非常大的现金流。在大明朝,哪里有这样大的现金流?

当然就是他们盐城。

冯宽虽然没有参与这件事,但是他隐隐地感觉得到,很多人会把大明朝的钱拿出去卖,换回的银子和铜。

换回来的这些东西,自然是没有办法使用的。所以他们会把它铸成银锭子和铜钱。

通常情况下,这种事都是有官府和衙门参与的,否则你私铸钱本身就是大事。何况这些钱铸造完成之后,你要怎么花销?

他们会和官府勾结,把这些钱送进官府的银库里,然后由官府的银库把它们融了,变成市面上可以流通的钱。

这种买卖无本万利,只不过就是来回倒腾一趟而已。

这种案子如果被人翻腾出来,那可不比通倭的案子来的小。这要是被紧急被查出来,自己全家都在跟着倒霉。

冯宽心里面忐忑不已,怎么就让自己赶上了?

董大宝看着冯宽的样子,再看看自家公公,心里面有一些不明白的,怎么原本稀里糊涂的公公,这个时候就如此精明了?换人了吗?

“大人放心,下官一定尽心尽力。”冯宽连忙说道。

“如此甚好。”张诚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这次的事查清楚之后,本官一定向朝廷证明你的功劳。不说其他的,给您升一个布政使问题不大。”

听了这话,冯宽不但没有高兴,反而嗓子眼都提起来了。

赏赐越重,代表案子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一个布政使可就是要了命的符咒。真要是翻腾起来,死都不知道怎么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