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节(1 / 2)
苏仙不但能吃,还能一边吃一边写诗,顺带名留青史。
有的人觉得朝廷干的对,这些人就应该去挖河劳改,而且甚至觉得都轻了,应该把这些人全都砍头。
最近这两年,大明民间的风气转变得很厉害。这一切的幕后推手是谁?
就是当今的皇帝朱翊钧。
从他鼓动海瑞开始,方向就已经开始转变了。
大明现在最流行的戏曲是什么?
海瑞系列。
什么德州放粮、海瑞断案,一件件全都拉出来了。通过各种形式,对海瑞的行为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包括不限于单口相声、评书、戏剧等等形式。
还有包拯系列也被提前搬上了历史舞台。什么包公赔情、包公吊孝、包公断太后,简直就是风靡一时。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秦香莲等等,基本大江南北各种艺术形式都展现了这种故事,深受广大劳动人民喜爱。
在这些艺术形式的背后,是朱翊钧对文化和历史的推广,要让百姓明白什么是正、什么是邪,什么是恶、什么是好。
让百姓明白那些官员究竟是怎么作恶的、他们是怎么坑害老百姓;那些有钱的人是怎么样为富不仁的、是怎么算计老百姓的钱财。
顺便科普高利贷是怎么让老百姓倾家荡产的、你们家的地是怎么没的、你的女儿是怎么被逼着卖的。
一桩桩一件件,全都被编成了故事宣演了出去。
刚开始,这些表演在地方上还得到了非常大的抵触。后来随着皇庄的建立,外务府规模的扩大,基本就没有人敢再阻止文化下乡了,因为鼓动阻止的那些人全都被查了。
你们家肯定有问题,没有问题你为什么不让演?
你是不是觉得朝廷推行的这种价值观有问题?你什么意思?
你是不是觉得朝廷做错了、皇帝做错了?你是不是觉得大明朝不应该存在?
反正一顿连续死亡之后,直接就把这些人弄懵了,根本就没有人再敢出来质疑文化下乡。
经过如此大规模的宣传,老百姓都明白了一些事。即便是乡村还有些不太明白的,但是大城市的百姓基本都弄清楚了是怎么回事,心里面对那些贪污腐败、罪大恶极的人自然是深恶痛绝。
平常不知道也就算了,现在查出来了,百姓们恨这些贪官恨得牙痒。
尤其是随着案件的进行、各种消息不断披露,比如那些腐蚀官员用的办法,如何逼迫漂亮的女人去侍奉那些官员。
当然了,这些只是基础的,还有更多,比如这些官员是如何的抢男霸女、他们的儿子是如何逼良为妾。
一桩桩一件件,像是飓风一样传遍了整个南京城,一些腐败的官员自然就受到了百姓们的咒骂。
百姓们的恩仇理论是十分朴素的,在他们看来,这种人就应该直接弄死,满门抄斩都不为过,送他们去挖河堤都便宜他们了。
甚至有一些极端激进的百姓,觉得这些人就应该凌迟处死,他们对海瑞十分吹捧。但这一次就是很不满意,你判罚的太轻了。
甚至还有书生去找海瑞理论。
如果不是这个案子是海瑞查出来的,恐怕这些人都会攻击海瑞了。
海瑞没有办法,总不能说朝廷缺劳动力,让他们去挖河堤是对朝廷好、对百姓也好?
如果海瑞敢这么说的话,外面的百姓肯定会说我去挖。
海瑞更不能说这是为了以后改革减小阻力。
因为在百姓看来,减少什么阻力?
那些人就应该全都弄死,为什么要减小阻力?
他要是造反,那就直接把他们平了。
你不能说百姓的这种想法是错的,你应该支持。只能说双方考量的东西不一样,但这种观点还是要维护的。
朱翊钧一边派人解释,一边想办法改变舆论风险。
看着手中不断获取来的消息,朱翊钧的脸色有些阴沉。
看着走进来的陈矩,朱翊钧问道:“有没有查到什么消息?”
“回陛下,已经查到了。”陈矩躬着身子说道:“有人在背后搞鬼,他们在引导百姓,拉升他们对这些贪官的仇恨。”
“顺水推舟,借力打力!”朱翊钧面带嘲讽的冷哼了一声。
陈矩在下面没有说话。
他知道陛下说的是对的,关键是他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怎么接口才好。
“说说,他们都干什么了?”朱翊钧冷哼了一声。
“是,陛下。”陈矩连忙躬身答应道:“这些人在到处挑唆,找那些读书人和那些激进的百姓。现在的主要说辞就是判罚过轻了。”
闻言,朱翊钧明白,这些人是要挑起矛盾。
现在说是判罚过轻了,再过一段时间肯定就变成了海瑞包庇这些贪官。即便不是海瑞,也会变成其他的人。
海瑞查出这个案子引导不起舆论,他们就会把目标指向更高层,说海瑞之所以不敢严判,是因为上面有人把这些东西压住了。
他们选定的目标会是谁目前还不得而知,但绝对会隐隐的指向自己这个皇帝。
如果闹腾起来,他们就能浑水摸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