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41节(2 / 2)

加入书签

后来入了内阁,张学颜还偷奸耍滑,搞得张居正没办法。

张学颜觉得张居正的有些做法不合适,觉得过于霸道了。

他们两人关系有多好肯定谈不上,但是说有多坏也说不上,毕竟有朱翊钧在这里。

这些年,张学颜的事越来越多被民间所传颂,尤其是他和海瑞的事更是被民间当成传奇一样在讲。

没有人愿意得罪张学颜,就是怕得罪了他就会被打成反派。虽然张学颜不像海瑞一样被称为海青天,但是也很强了。

大家在一起工作这么多年,张居正和申时行想要去看看也没有什么意外的,毕竟都是内阁大学士。

何况人死如灯灭,这个时代的人遵循着死者为大的原则。人都没了,其他的就不重要了,送上最后一程也是好的。将来谁都有这一天,谁都希望自己能有人送送。

三人出了皇宫,径直赶往张学颜家。

现在张学颜家中已经来了不少人。京城中很多人和张学颜的关系不错。关键是朝廷的气氛好了不少,有很多人都是张学颜的门生,也有很多人崇拜他,甚至干脆有很多人都想要学习他,成为他这样的人。

这就导致了张学颜的地位不断上升。现在张学颜病重,来看的人自然非常多。

自从传出张学颜病倒的消息,就一直有人来,有的人甚至只是到他家门口看了一眼、鞠个躬,就走了。

后来消息传出去之后,百姓们也蜂拥而来,有人干脆每天都在张学颜家门口的这条街上祈福。

朱翊钧看到这一幕,脸色有些凝重。

张学颜得人心是真的。

坐在马车上,张居正对申时行笑着说道:“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张学颜如果看到这一幕,恐怕也心满意足了。”

“这一辈子做了事,还能名留青史,”申时行的语气中带着羡慕说道:“的确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张居正两人的年纪也不小了,也可以去考虑身后事了。

张学颜活了这么大的年纪,真要是死了的话也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到了他这个年纪,已经能坦然的面对这件事了。

反而更在意的是身后事,是身后名。他们都是大人物,来了这个世界一趟,做了这么多事,总想留下一点什么。

张学颜留下的东西,恐怕他们两人都不一定有,眼中的羡慕那都不是假的。

申时行看了一眼张居正,笑着说道:“阁老就不必羡慕他了。阁老为大明所做的事,千秋万代都会有人记得,名留青史那是一定的。古之贤相能到阁老这个地步的也不多,天下读书人都以阁老为榜样,说不定以后还会有人为阁老著书立传。”

张居正摆了摆手说道:“但求无愧于心罢了。”

马车来到张学颜的家门口。这座宅子不小,这当然不是张学颜的家,在京城这种地方他买不起这么大宅子。这座宅子是当初朱翊钧分给张学颜住的。

朱翊钧从马车上走了下来。

这个时候,已经有人从大门口走了出来,为首的是一个中年妇人,在身边身后还跟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

见到皇帝,他们纷纷都跪了下来。

看了一眼,朱翊钧就明白了,缓缓地说道:“你们都起来吧。”

“是,陛下。”妇人恭恭敬敬的答应道。

朱翊钧点了点头说道:“这些年你把张爱卿照顾得很好,难得了。”又对陈矩说道:“定一个封赏送过来。”

“是,陛下。”陈矩躬身的答应道。

“谢陛下!”妇人答应了一声,就从地上爬了起来。

“走吧,进去。”朱翊钧迈着步子就向院中走去。

走到后院,朱翊钧闻到了浓重的药味。

实际上,药这种东西到了这个阶段也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根本没什么用。

朱翊钧很了解,自己送来的丹药已经失去了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其他的药根本就没什么作用。张学颜基本已经到了大限。

”你们在这里等着,朕进去看看。”朱翊钧对身边的陈矩等人说道:“告诉外面的人,小声一点。”

“是,陛下。”陈矩答应了一声,就带着人站在了旁边。

朱翊钧挑起帘子,迈步走进屋子,一眼就看到了躺在床上的张学颜。

此时,张学颜闭着眼躺在床上,整个人很是虚弱,脸色十分苍老,身材也很消瘦。

听到有人进来,张学颜缓缓地张开双眼,见到皇帝进来,不可置信的瞪大了眼睛,挣扎着想要起来,“臣……”

朱翊钧连忙走过去,一把按住了他,轻声说道:“不必了,身子都这样了,还起来干什么?”一边说着,一边伸手拉过床边的一把椅子坐了下来。

张学颜很是无奈,在皇帝的伺候下斜靠在了床头,缓缓地问道:“陛下怎么过来了?”

“听说你病重了,过来看看。”朱翊钧笑着说道:“看你这个样子,还是这么瘦。这么多年了,朕给了你那么多好东西,你怎么还没吃胖起来?可惜了朕的那些好东西。”

闻言,张学颜的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臣这辈子就这样了,想胖都胖不起来。小时候吃的苦太多了,等长大了想吃好的也没那个福分。看人家吃大鱼大肉的,也只有羡慕的份。”

朱翊钧闻言,笑着伸手拉住他说道:“你这一辈子,都在为了让天下的百姓吃饱饭努力。现在天下人都能吃得饱,你做得很好,朕很满意。相信天下的老百姓都会记得你的恩德,朕也记得。”

张学颜的眼圈有些发红,用力的点了点头说道:“臣多谢陛下!臣这一辈子宦海沉浮,失落过也得意过,可是现在想想,这辈子也算是做了一些实事。”

“为百姓做事、为陛下尽忠,臣这一辈子没有什么遗憾。现在看到大明中兴,臣心满意足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