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80节(2 / 2)

加入书签

接下来,朝廷的日子还算安稳,顺天府依旧在抓人,倒卖奴仆案子牵扯到谁就抓谁。已经有两個伯爵和一个侯爵被牵扯进去了,现在正在家里战战兢兢地等着,看看皇帝怎么处置他们。

除此之外,藩王见面的事也提上了日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藩王进了京。到京城之后,这些藩王不敢闹事。毕竟外面都在传,皇帝要收拾他们。有了这样的传言之后,他们也就不敢再做什么,每天做人做事都是夹着尾巴小心翼翼的,生怕皇帝找个理由把自己收拾了。

当今陛下的权威越来越重,已经让人望而生畏。

除此之外,就是大明准备对倭国的战事。

这一次,朝廷倒是没有出动更多的人马,只是出动了两万人由李成梁率领,会同水师出征。

唯一变更的,可能就是装备。

在这次的军队中,装备了金属定装弹药的火枪,虽然只有五千支,但是也足够吓人了。

另外还配备了一百门的新式火炮和一百辆新式的火箭弹。这玩意使用的全都是金属定装弹药和黄色炸药,威力远不是以前的武器可以相媲美的。

再加上更好的手摇式机枪,战斗力直线飙升。以这样的兵力屠灭敌方的军队根本不成问题。

剩下的就是占领问题,这就更不让人担心了。旁边的朝鲜虎视眈眈,让他们派人去占领,他们肯定很痛快的答应。

除此之外,还可以安排投降的一些人,再加上后续的移民安排,朱翊钧觉得不会成为什么太大的问题,所以也没再关心这件事。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京城平稳了下来。虽然前些日子舆论非常混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也就不再关注了。

一个热点新闻你炒得再热,随着时间的推移,热度也会消减下来。每天就那么点事,没有什么新的情况,大家也就不那么关心了。

朱翊钧一边在院子里溜达,一边伸手拉住王皇后的手说道:“这些日子,辛苦娘子了。”

“能为钧郎做事,是妾身的福分。”王皇后温柔的笑着。

朱翊钧想了想问道:“家里的事都解决了吧?”

“都解决了,”王皇后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还要多谢陛下。”

这件事王皇后也不知道怎么说,反正是牵扯到了自己一下。父亲当初好面子,希望这件事能悄无声息的处理。自己也找到皇帝这里说了,可是皇帝却没有那么做。

皇帝不但没有悄无声息的处理、给老丈人留面子,反而大张旗鼓的把老丈人拉了出来,直接就以老丈人为反面案例进行了严厉的惩处,用老丈人的面子来威吓其他人。

效果非常好,别人看了都害怕。毕竟皇帝连最宠爱的皇后的父亲都要收拾,我们这些人算什么?

可是对于父亲来说,面子上就挂不住了,现在整日里在家長虚短叹。

只不過这话,王皇后可不敢和皇帝说。这要是让皇帝知道了,那就是父親心怀怨望,搞不好又得挨收拾。

朱翊钧看着王皇后言不由衷的样子,也不拆穿她。

那位国丈回头还是得收拾,最近飘得有点厉害。再不收拾的话,以后会更麻烦。好在问题不多也不大,敲打一下也就是了。

夫妻二人各怀着心思一起向前溜达。

走出去不远,朱翊钧又问道:“藩王都进京了,你和他们的王妃都谈得怎么样了?朕听说好像闹出了一点事?”

“也没什么大事,”王皇后笑着说道:“无非就是关心一下陛下召他们进京有什么事而已。每个人都担惊受怕了。”

藩王这些年的日子可不好过,大明削藩可是主流,从朱棣上位之后就一直在做。

到了正德年间,原本应该松绑一些,不至于那么严肃,但是出了一个宁王造反。自从宁王造反之后,削藩的话题一下子就又严肃了起来,各地对藩王的限制更加严格。

除了皇帝有要求这么做之外,各地的文官也会主动去这么做。毕竟一旦藩王造反,他们就跟着完蛋。要么跟着一起造反,要么被杀了祭旗。无论是哪一种结果,都不会有好下场。

所以地方官员对削弱藩王和盯住藩王有着天生的敏感,这就是政治正确。

这次皇帝把藩王召到京城,这些藩王心里就更虚了。

外面的日子不好过,可如果真的以后就留在京城的话,那日子就更难过了。那种日子简直就是生不如死,每个藩王心里都慌。

朱翊钧看了一眼皇后,叹了一口气说道:“虽然不知道怎么说,但是也的确该放出一些风声看看他们的反应了。”

王皇后闻言,面容凝重地点点头。

这也不知道皇帝这麼做是好是坏,索性就听之任之。

第一零二九章 潞王想去倭国

在朱翊钧下了决定之后,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所有人都知道了,皇帝把藩王召到京城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他们安排新的封地。

这一次的分封可不是像以前一样,皇帝这一次要给藩王的封地是真正的封地,有自主权力的那种。

只不过这种权力不能在大明使用,所以给把藩王送到倭国去了。

这是一件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一件事,一下子就引发了舆论。

无论是官场上,还是民间百姓,一时之间所有人都在讨论分封藩王的事,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件事情。

有的人觉得这是不错的一个条件,把藩王赶出大明,让他们到外面去霍霍外国人。毕竟大明的老百姓们已经经不起藩王的祸害了。

有的人觉得这不太行,你把藩王放出,万一他们聚集势力造反了怎么办?

这很多事都是没办法去预料的,所以一定要未雨绸缪,做好准备。

大明之所以特别害怕藩王聚势造反,是因为大明有一个成功的例子。在历史上,有很多藩王造反例子,但是成就都不如朱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