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节(1 / 2)
纪炀甚至还怂恿都备份一些, 省得后人找典籍的时候要去坟堆里,不对, 要去墓室里找。
那时候能找到点残本, 都能让人欣喜若狂。
没想到纪炀随口说说, 韩潇还真沉吟片刻,竟然是放在了心上。
对古旧书籍来说,每翻动一次都是一种损伤,如果全都抄录确实是个大工程。
韩家却能潜心去做,他们身上特有的读书人风骨格外不同。
等垫着厚厚稻草的书籍慢慢运过来,如果快马十天的路程,估计马车会专挑大路,至少要走一个多月。
这车子也更为平稳,都是专门找来运书的。
如果不是古博城还有事,韩潇估计都会亲自护送,不过韩家其他族老叔伯也在,他们因为这件事,特别从潞州过来。
来这一趟,心里感慨万分,甚至觉得,如果纪炀早来一两年,他们韩家肯定不会搬走。
看看现在灌江城的模样,他们最能知道其中变化。
韩家本就对纪炀心有好感,除了老是“诓骗”他们家主办差之外,其他都挺好的。
但众人看着办差的结果,心里已经有很大不同。
纪炀在他们临行前还道:“如今已经六月中,还要有大半年的时候就要科举,不知韩家可有想法?”
韩潇跟韩家叔伯等人却并不回答,想了这是纪炀,才开口道:“陛下年老,皇子年幼。”
之前说过,韩家是会等到局势完全平稳的时候再考虑科考的事。
前几年考虑过,但还没准备好,汴京那边就发生几个大臣去世,朝廷为陛下幼子事争吵,接着灌江府也因为汴京的争执无暇顾及,从而灾祸连连。
到那会,韩家已经不再想去科举。
直到现在,以韩家准确的判断来说,如今朝堂不稳,谁都有可能独占一方势力。
此时科考,时局不安,不符合他们韩家求稳的态度。
故而明年并不打算参加科举。
那八个字,陛下年老,皇子年幼。
已经是他们的态度跟分析。
纪炀点点头,并不说对与错。
每个人的立场不同,选择也不一样。
像韩家这种世族,纵然如今没落,可他们是有自己底蕴跟智慧的,否则也不能延绵这样久。
韩潇却微微皱眉。
以前他还能安心选择避世。
可离开灌江府,再回到灌江府,他总觉得自己想法有些不同。
好在韩潇不是个多思多虑的。
着眼当下,才能更好地生活。
往前看,往后看,都会忧虑。
还是赶紧回古博城,当好他的代理城主吧。
那边的事情确实很多。
组织百姓耕田,招募兵士,修建城墙,准备迎接工部去的工匠。
一件件的,根本没让人有多想的时间。
不过也不是所有书都被拉走,留下的韩大夫则把一车子医书留了下来。
因为听说义诊的事,韩大夫准备从古博城到灌江城,一是继续教导五姑娘医术,二是也跟着义诊。
韩潇自然不介意韩大夫这样做。
知府夫人本就聪慧,对医术也有钻研,有个好师傅带着,事半功倍。
韩潇送走那些书籍,留下韩大夫跟医书,这才带着家仆回古博城。
不过走的时候,还是对纪炀道:“等你们巡查到古博城的时候,说不定工部的人已经到了,那时候一起看看这城墙到底怎么修。”
“不修好城墙,那古博城带着后面的边城连不到一起去,需要的兵士太多,想趁火打劫的草原部落也多。”
城是到手了,如果要连接到一起,还是需要军事建筑,跟中间几条道路接连。
纪炀明白,点头:“我估计最后才会去边关几个县,肯定能见到工部的人。”
边关太新县,今安县,乃至文饶县这种,他都非常熟悉,自然要留到最后,还是前面的最为要紧。
韩潇离开,纪炀等人也要第二次出发。
这次出发,自然还是带了学政,不管他怎么不情愿,但人到底还是被扔到马上,周围也没人敢阻拦。
其他随行官员,却早就准备好。
他们经历过前两个月的巡查,已经知道纪大人的脾气秉性,回来之后再整理手头的东西,也更加了解几个县的情况。
这次之后,随行官员更加明白治下百姓需要,也更能明白,了解一个地方有多重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