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2节(1 / 2)

加入书签

周慈沉默了。

燕熙猛地想起,自己早在五年前便设想过,原主是死在二十岁的,原主身体不好,就算没有那些人渣加害,大约也活不长。他僵硬地问:“便是在五年前,以我的身体,能长到及冠吗?”

周慈避开了燕熙的视线。

燕熙知道了。

他五年前的设想,竟是一念成真了。

而如今,他已经十九岁有余,离满二十岁还剩下一年多,加上荣的损耗,怕是时日无多。

无力感灌了燕熙满身,他沉沉地看向烛火,他一口气憋在胸腔,很久以后才长长叹出一口气道:“不要与梦泽说,也不要与老师说,我会爱惜身体,也会配合一切治疗。而且,不是还有意外之喜么,或许我的情况并不像想的那么差。先生,帮帮我好吗?”

燕熙要周慈保守他身体情况,这是恳求,也是威胁。

周慈听得心中一悚,他知道燕熙说到做到,若他不配合,燕熙便不会配合他诊治。这份威胁背后,是燕熙对亲近之人的爱护,周慈到底没忍心拒绝,沉重地点了头。

一时无话。

周慈笨手笨脚地重拾了笔,把方子接着写完了。落笔后,他想到什么,复又开口:“对了,道执还叫我与殿下说,‘今朝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执灯者已知使命,他们会以各种身份来助您。”

听到执灯者,燕熙肃然起敬道:“执灯者到底有多少人?”

周慈道:“执灯者虽以二十四节气为代号,其实不止二十四人,有的节气是一个组织,由一人负责,下属有许多人。也有的节气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人任职。”

燕熙问:“比如,哪个代号无人?”

“还差着好几个,其中最重要的是‘夏至’。”周慈叹了一口气,又望着那跳动的烛火像是很憧憬说,“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1’,是四季中最亮的时节,我们需要这样的人,带我们冲破桎梏,烧尽破败。但是,因着我们早年只与他母亲有接触,自他母亲去后,我们与他的接触便断了,重建安全的对话很困难,他很紧惕,且他的身份也不是旁人能轻易近身的,我们先前忌惮于他的势力,怕暴露执灯者后事得其反,是以至今未有突破。”

这种变数无法预料,燕熙虽是惊蛰,却不是执灯者的主事人,他见周慈隐了人名,便不再细问。

-

军帐都是汉临漠亲自交代人收拾的,勿须再做什么整理。宋北溟心中有事,到他名下的军帐走了一圈就回来了,他知道燕熙耳聪目明,没敢走近。

他在远处盯着那一直紧闭的帐门,心中渐渐沉下。

里头说得太久了。

但凡和大夫说话,到要避着人久谈的地步,绝计不是什么好事。宋北溟一直担忧着燕熙的身子,他自己受尽了枯的折磨,知道荣并不会比枯好受。

他只要一想,燕熙那样本不该沾染凡尘的月神,要受病痛之苦,便是刮心割肺的疼。

不是没有预感。这些日子,宋北溟发现燕熙怎么养都胖不起来,日见消瘦,气血却还是红润,这种矛盾的体质更叫宋北溟揪心。以至于他无论再忙都要当天赶回,陪着燕熙睡觉,并尽可能地盯着燕熙用饭。

可偏偏有着荣的超常消耗,燕熙胃口还不好。

宋北溟只能想到一个可能,那便是燕熙的脾胃已经不好了,而燕熙因着有荣的燃烧,平素精神焕然,且身在日日燥热中,感觉不到五脏六腑微小的变化。

宋北溟时常会在夜半醒来,侧头去听燕熙的心跳,那在睡着时也比他跳得更快的节奏,每一下都叫宋北溟难以安寝。

不必周慈来,也不必等周慈说什么,宋北溟已经有某种判断了。

他先一步已给夏小先生去信,恳请他务必早来。今日听着二哥的病情有好转,他算着日子,夏小先生不日便也能从靖都启程来岳西。

宋北溟在夜风里望向弯月,心中自我宽慰道:有夏小先生和周慈在,总能想出好的法子把人养好。

再不行,拼着所有家当,也要把那传说中的夏先生请来。

夏家既然能制出枯荣,就一定藏着某种解法,他的微雨要长命百岁,谁也不能收走。

作者有话要说:

注1:“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引自唐·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意思是“夏至这一天,昼晷所测出白天的时间已经到了最长,从此以后,夜晚漏壶所计的时间将渐渐加长”。

----

对了,文斓是大寒。我在71章里补充写了。

第96章 苍龙已醒

周慈挑门出来时, 正见宋北溟站在直冲帐门不远处的火把下,周慈一出来, 就被对方盯住了。

周慈愣了一下, 朝宋北溟走去,见礼道:“谢小王爷安排。”

宋北溟深幽的眸子望着周慈,却没问叫周慈为难的事, 而是说:“周太医此行能住多久?”

周慈松了口气,答:“陛下的旨意是命下官随总督台驾, 想来在总督任内,下官都能随侍左右。”

“甚好。”宋北溟把周慈盯得局促后, 挪开了视线,望向燕熙的帐门,看里头的人影起身了,在帐布下投出修长的身影, 他在无人能见处舔了下嘴唇,道, “本王回头拨一队暗卫护着先生。”

周慈受宠若惊, 忙道:“使不得, 我不过是个正六品院判,何敢有此等待遇。”

“周太医系着微雨康健。”宋北溟转回目光,在周慈身上定了一下, 格外严肃地说, “再怎么护着也不为过。”

周慈被看得一哆嗦, 他飞快地打量了眼宋北溟的神色, 觉得对方像是知道了什么, 周慈心里七上八下, 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只好告辞。

周慈低着头匆匆路过宋北溟身侧,听到宋北溟压低的声音说:“无论如何,保住微雨的性命,他多活一日,我宋梦泽就欠先生一日人情。周太医,千万费心,一切拜托。”

周慈猛地止住步子,他比宋北溟矮了一头,仰头看见宋北溟神色又阴又沉,他惊得一激灵,觉得脖子都被人扼住了,像是被刑讯逼供般,全被看穿了。

周慈觉出宋北溟在强行压抑着什么,周身都是阴郁的风暴,他得了燕熙命令要死守病情,只得咬紧牙关,装作不知。

却听宋北溟说:“要本王做什么,直说便是。这些不必让微雨知道。”

宋北溟句句都说在实情上,且句句都不容拒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