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4节(1 / 2)

加入书签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和王玲玲走在一起的嫂子们也都是那种看起来一脸质朴的农村嫂子。

可能相对来说,她们之间更有共同语言。

王玲玲看见许问主动打招呼,“嫂子好。”

“你们好!”许问朝她们摆摆手,“你们也是去送老兵吗?大家结伴一起走吧?”

几个人嫂子互相打了个招呼。

应该说是别人对许问做了个自我介绍。

嫂子们都认识许问,只有她不认识别人。

许问在中间,一边是蒋依依,一边是王玲玲。

她想起来王玲玲上岛的原因,下意识道看向王玲玲的腰腹。

王玲玲红了脸,小声道:“还没有。”

“抱歉。”许问纯属好奇。

王玲玲害羞地摇摇头,“我跟我们家王班长商量过了。就算真怀孕我也先不回老家。我想留在岛上。”

“那好呀!”许问挺开心的,“岛上热闹些。不过,你之前不是不太喜欢岛上?”

王玲玲刚来那阵,可能有点水土不服,不喜欢跟人打交道,也吃不惯这里的食物。

总喊着没有老家自在,想回家。

“我跟着你和王老师学了不少东西。我现在都会写自己的名字了。我觉得留在岛上比回家长见识。”

“那太好了!欢迎你留下跟我们作伴!”许问点点头,“只要有用那我们就没白教。”

她倒是有些意外,王英还真坚持讲课讲到现在。

并且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听说,她跟赵刚的关系也缓和了不少。

许问听见还挺为她开心的。

王英不算好人,这要放到社会上,早早晚晚会被社会毒打的那种。

可是她在大院。

尤其是孤岛上这么一个特殊的环境。

以至于人们对她的容忍性高了不少。

更因为她能及时改正。

七十年代的人淳朴,没有未来那些总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键盘侠吆五喝六。

多数人相对良善,愿意给她改过自新的机会。

毕竟这个年代,扶十个老太太过马路也不会被讹。

许问他们到营部的时候,正热闹着。

虽然不是周一,还是列队,奏国歌升国旗,请党旗和军旗。

营里的仪仗队难得这么大阵仗,特别隆重。

连长们一一给自家连队要退伍的老兵们系上大红绸花。

这意味着他们这一生,服役的日子结束了。

再次列队,领着退伍老兵,沿着他们熟悉的道路到营部广场,最后一次列方队。

路远征跟石磊都等在那里。

所有的非退伍战士按照连,站得整整齐齐。

见老兵列队来,都集体鼓掌。

接下来就是路远征跟石磊讲话,老兵代表讲话,战士代表讲话。

最后是例行检查。

就是检查老兵们离岛的行李,确定他们没有带走不该带的。

然后就是欢送仪式。

敲锣打鼓的在老兵前面,所有不退伍的战士沿着通往海岸的路站成长长的一排。

老兵们流着泪,敬礼,挨个跟认识的战友寒暄拥抱告别。

从营部到海岸,大约两三公里,送行的队伍一字排开,一路跟着往前,一直送老兵到岸边。

接新兵入伍时,红花戴身上,专车接送离开时也一样。

一步步把他们送到船上,再从中心岛统一离开。

他们归乡的火车票也都统一买好,等到了陆上再按点出发。

岸边停着几艘船,每一艘上面都系着大红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