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9节(1 / 2)

加入书签

楚安点头:“这不废话吗?”

这熟悉的问句。

顾九又一噎,凉凉地斜楚安一眼。

楚安嘿嘿一笑:“扯平了。”

顾九面无表情:“......”

楚安慌忙看向沈时砚:“王爷,然后呢?”

沈时砚道:“皇城司将人从开封府衙带走后,半路忽生变故,被一群黑衣人劫了囚车,自此许薛明便下落不明。”

顾九满脸惊愕:“劫囚?!”

楚安则是难以置信:“这么刺激的事情,我在汴京城生活了这么久竟然不知道?”

顾九忖了忖:“会不会是皇城司丢了犯人,自觉无颜,便将此事压了下去?”

沈时砚沉默一霎,慢声道:“自觉无颜必定做不了真,但将此事压下去的一方是皇城司倒极有可能。”

楚安十分赞同地点点头:“皇城司那群人最不缺的便是厚脸皮。”

“不过,这和周志恒的死有何干系?”楚安问道。

顾九看他,言简意赅地提醒:“他的舌头。”

“如果周志恒所证之言有假,”楚安顿时恍然,语速极快,“这可能就是凶手特意割掉周志恒舌头的‘因’!”

这就是他所说的报应?!

话落,楚安脑海里忽然冒出一个大胆的猜测,他忙道:“凶手会不会就是已经销声匿迹三年的许薛明?”

顾九却道:“许薛明既然是徐博士的得意门生,定然也是国子监的学生,既是如此,若他重返学内,往日的师生又怎能不识?”

楚安皱着眉思考了一会儿,迟疑道:“万一许薛明住在国子监外呢?或是像裴书那般,藏于一处极其隐蔽的地方,再伺机行动。”

“你忘了你之前还与我说国子监那附近的巡卫,可比修内司强上百倍,”顾九道,“不过也不排除有这两种可能性。”

许薛明曾在国子监内生活,必然是十分了解其内部环境,与她之前的猜测对应的上。

顾九沉吟片刻,看向沈时砚:“王爷,那咱们派人再去搜一搜国子监?”

“不用,”沈时砚轻声道,“早在搜寻凶器那时,我便已让人将学内各处角落搜个干净,并未寻到异常之处。”

顾九愣了愣。

这么迅速?

沈时砚继续道:“若是按照这般推测,许薛明此案可能大有蹊跷。”

顾九点点头。

单凭皇城司越职这一点,便是足够让人生疑。

还有那群劫囚的黑衣人。

又是什么来路?

卷宗上对此案的记载只有寥寥数行,就连供词也未有,沈时砚便唤来王判官询问此事。

听完此事后,王判官只觉得有股似曾相识的感觉,背脊一阵发凉,后颈渗出冷汗。

王判官不敢隐瞒,当即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详尽讲出:“当年皇城司将许薛明带走后,也把供词和卷宗一并拿走了,眼下这份卷宗,是后来所写。”

顿了顿,忧心沈时砚怪罪他失职,又慌忙道:“王爷,您是清楚的,皇城司那群洪水猛兽,下官就算想拦,也拦不住啊。”

楚安神情有些古怪:“他们没有文书?”

王判官哎呦一声,苦着一张脸道:“别说文书了,除了十几把大刀,连张字条也没有。”

那时皇城司若干人各个手持兵刃,直奔西狱,他还没来得及说一句“不合规矩”,一把杀气凛凛的刀刃便架在了脖颈处,吓得他双目眩晕,小腿肚子直打颤。

沈时砚眉心敛起:“也没留下什么话?”

王判官仔细想了想,方才道:“好像是说许薛明与辽人派遣到咱们大宋的细作有牵扯。”

楚安听得浑身一震。

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啊!

他感到头皮发麻,忙问道:“那许家众人呢?”

“此事定然是皇城司那群人搪塞我们的,”王判官叹了口气,“若不然许家上下几十口人早就上了刑场,怎么还会发生之后的事呢。”

顾九抿紧唇:“之后又发生何事?”

王判官继续道:“许薛明被人劫走,许家便因此遭受责难。其父被罢黜官职,举家流放至岭南,不曾想,途径澧州时惨遭悍匪,几十口人无一人生还。”

澧州附近的确匪徒众多,可既为匪,多是劫财,无缘无故的,杀一群被流放的人做什么?

越听越觉得许薛明这事疑窦重重。

还有一个高世恒。

他在此命案中又扮演着什么角色?若是无关,凶手又为何大费周折地把周志恒的死嫁祸在他身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