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6节(1 / 2)

加入书签

谢知想到这,沉了沉嗓音,道:“乘风这事,太子犯案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如今旨意下来了,旁的就押后再讲。”

该报仇的自然要报仇,不是太子,那就是旁人了。

明月猜到了,悄悄抿了抿唇,并不讲话。

至于太子妃的事情,东宫拿不出任何证据来。太子妃受了大罪,皇后还被陛下斥责照顾太子妃不周,很是沉寂了几日。太子一派受了重创,这段时日简直是夹起尾巴做人,后来皇后撑着笑脸再办宴,大谢氏再也不出席,基本的脸面都不给。

这样看来,太子同谢琅玉仿佛真的水火不容,彻底闹翻了,朝中两党人见了都分寸不让,对个眼神都是火药味。

大谢氏点点头,道:“现下还是先叫乘风把伤养好。”

大谢氏不晓得谢琅玉是什么打算,他遇刺的事情,凶手到底是谁他心里估计门清,但是谢琅玉任由事态发展,并没有要报仇的意思,仿佛觉着凶手就是太子了。

大谢氏当时着急上火,撕了东宫的心都有,但是事后冷静下来,这事诸多疑点,实在难以给太子定罪,明眼人都能瞧出来,显王多半也掺和了一脚。

大谢氏只做自个该做的,只当谢琅玉是借机趁热打铁,筹谋一举扳倒太子,谢琅玉仿佛也确实是这么想的,待他身体稍好一些,偏殿里就人来人往起来,谢党对温党的排挤在这段时间里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朝里的人极会看局势,各个开始站队,若不是长期以来根深蒂固,温党怕是在朝上毫无立足之地了。

有些机灵的已经瞧出风向了,皇帝是要收拾外戚了,朝中不缺聪明人,乘着这股大风青云直上的也有不少。

三党活跃了一段时日,太子党同谢党如今已是水火不容,显王一派隔岸观火,像是还在观摩,总之都暂且沉寂起来,只等着一个挑起火花的时机。

太子妃被害的事情在外边看来,倒是成了一桩疑案,明月不晓得为什么,对这个很好奇,去问过大谢氏,大谢氏没直言,只讲怀疑是显王的人干的,此举颇有在谢党与温党间拱火的意思,手段虽低劣,但是极为管用,起码两方现下是难以维持以往的表面平静了。

谢党虽大获全胜,但是总有磨损,显王打得怕是黄雀在后的主意。

但是这些到底是猜测,有些手段使出来,很难像话本中一样还能找到人证物证指认,多半是心照不宣,却难以追根溯源。

明月这些日子跟着四处奔波,大谢氏许多事情都并不避讳她,有心教导她做个能直面风雨的大家主母。

明月晓得她都是倾囊相授,便也学的认真,倒是也晓得了许多内情。

这次的事情里,显王不显山不露水,却多半就是那个搅浑水的人,现下把自个藏得干干净净的,等着谢党与太子党打得两败俱伤,以谋后事。

而显王妃还来探望过谢琅玉几次,明月晓得内情以后,对她难有好感,避了好几次。

大谢氏自个见了几次,并不强求明月,她忍着没对显王妃发难,不仅是因为他们手脚处理的太干净,叫人抓不到把柄,还忌惮着显王那两万人的大军,如今就雄踞在晏城,离京城不过一日的脚程。

大谢氏想了想,都讲给明月听了。

“如今大乾在玉门关的形势不好,朝中其实有了要把显王军队指派到玉门关的意思,但是他这人不好相与,也不是个软柿子,他的态度也很明确,他的军队可以去,那玉门关的将领就要换成他的人。

这自然不能行,且不讲咱们家答不答应,那陈肃在玉门关十几年,那几万大军有个别名叫陈家军,换主将,那算怎么回事?”

大谢氏喝了口茶,接着道:“陛下也忌惮显王的军队,倒不是人数多,而是太近了……且按理讲藩王是不该这么多兵力的,按照大乾的惯例,成年的藩王是有封地的,不到年节,无诏不得归京,多少藩王一辈子老死在了封地上……”

明月仔细听着,也觉着不对劲,不能无诏归京,但显王偏偏就在京城待了这么多年,还有要再待下去的意思。

大谢氏瞧出她的疑惑,也不卖关子,道:“这便牵扯出当年的旧事来……当年先皇还未去世,底下的几个儿子都娶妻生子,正是野心勃勃的时候,都坐不住了……先皇他治下极严,且当年玉门关的战事并不吃紧,大乾那时由里到外一片祥和,国强马壮,老百姓们路不拾遗,那日子是真的好……”

大谢氏不晓得想到了什么,有些嘲讽地笑了笑,道:“如今的陛下当年虽占了嫡长,奈何先皇更属意嫡幼子,也就是乘风的父亲荣王,最先就将长子同二子封王,长子封了陈王,二子封了显王,小儿子留在了身边……虽封地富庶兵强马壮,却离京城十万八千里……”

明月也看出来了,皇帝偏疼幼子,打发长子次子的意思很明显。

大谢氏语气嫌恶,“当年的陈王有大抱负,他一声不吭的,还真去了封地,显王见他走了,也待不下去,他本就不受先皇喜爱,也跟着走了,京城里和乐了几年……后来先皇病危,陈王在京城的探子递了消息,他带着三万大军,悄无声息地无诏归京了……他走了其实心里还是不甘心的,私下养了亲兵,那时先皇已经没有力气管他了……显王是后来回来的……先皇是气死的,最后还是陈王赢了……”

大谢氏讲到这顿了顿,表情倒是很平静。

明月安静地给她到了杯热茶,就这么陪着她,心里也清楚了显王如今有恃无恐的原因。

陈王登基做了如今的陛下,显王却再也没有回过封地了,因为手里还有一把尚方宝剑,你陈王上位上的也不干净,当年头一个无诏归京的就是你,现下又叫别人走,岂不就是承认当年自个是抢来的皇位,并非天命所归。

明月有些发愣,也许显王先前也没有过大的野心,奈何皇帝只有一子,这一子还体弱多病,一脸的早夭像。

明月早年在苏州,养在深闺里,几乎从未听过这些事情,现下听了,心里不由冒出一个猜想来,陛下现下几番对着外戚,下一个,莫不是要对显王的军队下手了,再下一个呢?

大谢氏见她出神,拍拍她的手,道:“当年的事情早已过去了,咱们都朝前看。”

明月点点头,见她心情不错,自己也舒服许多。不管如何,现下安山表面上是平静了。

谢琅玉身上的伤好得快,但是到底是重伤,那么长一条口子,半个月想养好是不可能的,现下伤口已经开始结痂,倒是比刚受伤是好了许多。

这几日连着阴雨连绵,明月只觉得庆幸,若是还像在山下那么热,谢琅玉身上的伤也不好长,到时候也是难受。

六月中的时候,明月早起在偏殿里练字,今个天气不好,外头有飘起了雨,明月把窗子半掩着。

谢家人暂宿的大殿叫清辉殿,殿里两个偏殿,谢琅玉就在另一座偏殿里处理事情,明月在这边做自个的事情,没写一会,便收到了老夫人的来信,有些惊喜地坐到窗前看了起来。

老夫人给她写了好几页的信纸,讲了苏州的铺子收成不错,明月太不晓得收拣了,明月屋里还有她以往用惯的小案,小廊上的坐垫都没收走,梳妆台里还有好几根小钗……老夫人全都收起来了,讲她自个哪里都好,家里的小辈都不在了,她便整日礼佛,倒也得以打发时候,叫明月不要惦记她,在婆家要好好的。

老夫人还寄了两万两的银票来,讲是明月今年的生辰礼。叫明月在婆家千万不要苛责自个,伴着许多苏州的山货特产,叫她分给几个妹妹同婆家人。

明月把信看了好几遍,就叫人挑了特产来看了,心里怪难受的。

老夫人是派了个小船队来,这才慢了许多,叫明月苦等多日,带的也都是在苏州吃惯了东西。有大闸蟹,茶叶,乡下庄子养得橘子,好几匹上好的料子……

明月蹲在箱笼旁边,那大闸蟹照护的精心,这一路过来,竟然还活着,在篓子里爬来爬去地吐泡泡。

明月挨个瞧过去,不由问起跟着来的家仆,“老夫人身子怎么样了?”

那嬷嬷穿着鸦青小袄,梳着苏州的发式,嬷嬷笑道:“回夫人的话,好,老夫人哪里都好,就是想夫人了,叫夫人定要照顾好自个,不用惦记她老人家。”

明月红着眼睛点点头,没讲旁的,一个人蹲了好一会,便把这些特产分出去了,螃蟹一只也没留,她吃不了,谢琅玉也吃不了。

明月又把料子都拿出来整好,叫她不想,还是免不了想,很怕她一个人过得不好。

翡翠在一旁安慰,帮着整理料子,道:“最迟今年年底,一大家子都能在京里团聚了。”

明月点点头,抱着膝盖道:“我再给她回个信吧,她在府上连个逗乐解闷的人都没有,定是整日盼着我给她写信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