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5节(1 / 2)

加入书签

舒妃也不便多说什么,虽说皇贵妃把她的东西退了回来,但待她格外和气,这让她觉得自己跟郁宛的关系是不是更近了些?

看来下回总该有她的份了。

她只能耐心等下去。

化解了舒妃的牢骚,郁宛便一心准备新燕跟王进保的婚礼,连春泥也回来帮忙,还补了礼钱,新燕不想占老姐妹的便宜,待要推辞,春泥却道有来有往,说完得意地扶着肚子——她现揣着一个呢,还怕礼金赚不回么?

新燕:……算你狠。

掉头拽着王进保的胳膊敬酒去了,秀恩爱谁怕谁。

郁宛舒了口气,太监到底与常人不同,见新燕能这样自在,她才确信自己做了个正确的选择。

颁金节后便是以皇贵妃为首的册封礼,不出所料人山人海,为了怕和敬故意缺席让郁宛没脸,乾隆还请了个太医去公主府上盯着,以此杜绝和敬装病的可能。

和敬只得盛装前来,面上管自微笑,肌肉却略显僵硬,那笑容里也像生着牙齿,“豫娘娘莫当我不晓得,你心里打着什么主意,我比谁都清楚。”

若只满足于皇贵妃之位,又何必将贴身侍女嫁给御前太监,不就是为了方便探听消息么?这个蒙古女人装出一副天真烂漫毫无算计的模样,哄得皇阿玛对她言听计从,殊不知肚里的花花肠子比谁都多。

郁宛暗叹,心术不正的人看谁都心术不正。

她懒得同和敬分辩,“随便公主怎么想,我是好是坏很要紧么?反正你已先入为主了。”

和敬傲然挺着脖颈,“你最好小心些,登高必跌重,别以为皇阿玛宠你就能高枕无忧了,有你摔跟头的时候。”

郁宛笑盈盈道:“公主才应该仔细,你是晚辈我是长辈,论理怎么也得唤一声庶母才是,你说,到底谁冒犯谁更严重?”

在清宫这么一个注重规矩体统的地方,想揪和敬的错处实在太容易了,那拉氏是不屑算计,魏佳氏则是面对富察家的人天然矮了一截,可郁宛,她绝非那种肯被人呼来喝去的性子,和敬想对她无礼,大可以试试。

和敬感觉到对面危险的气息,不由得毛发森竖,却见郁宛笑意如常拍了拍她的肩膀,“公主,咱们定能和平相处的,对么?”

她并非示好,而是警告。

和敬面无表情,却不敢再慢待她,到底还是安分走到阶下,跟外命妇们站在一处,看着众星拱月的那人接受皇阿玛赐福。

眼睛忽然微酸,这份殊荣,原本只应属于额娘,那样恩爱的夫妻,最终还是叫后来人鸠占鹊巢了。

晋位之后的日子并无太大变化,除了她要以皇贵妃身份代行许多事务,郁宛觉得这职位实在吃力不讨好,没有皇后之名却有皇后之实,难怪魏佳氏这样要强的人都累趴下了呢。

但要她再往前一步她也是不愿的,还是这样好,皇帝只会以宠妃的标准来要求她,容错率才更高;她要是做了皇后,保不齐就须兢兢业业修德自持,那未免太累了。

现在她还能稍微偷会儿懒,郁宛的处事风格跟前人都有所不同,那拉氏是标准的法家模板,严格治下,魏佳氏则是尽量怀柔,至于郁宛么,她选择抓大放小。

只要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她还是愿意网开一面的,可要是明知故犯或是屡教不改,那没办法,只能让慎刑司开小灶了。因此之故,郁宛的口碑颇有些两极分化,卑弱者觉得她是观音菩萨,感激涕零;那些个妄图挑战权威的,则认为她是十殿阎罗,心肠冷酷,半分情面都不讲。

郁宛我行我素,反正在她治下就得听她的,要想不照规矩办事,有本事先把她给挤下去呀!不能就免谈。

当然,她得承认,她的威望蒸蒸日上很大程度取决于皇帝对她的支持,权力是刀,可刀柄却是握在乾隆手里的。她不会忘记这点,以此为限,她才能谨慎地把握尺度。

除夕宴时永璂没能前来,郁宛还以为这孩子又闹情绪了——他负责的那套《御制满蒙文鉴》总纲已经完成,乾隆先是公式化地夸了几句,之后却犀利地指出,有眉目不清数处,让他改正后再行呈阅。

年轻人心高气傲,得到此种评价难免会有些郁闷,虽然皇帝也未见得是恶意就是了。

郁宛打听才知,原来永璂是生病了,忙召来诺敏,问起厉害可否。

诺敏垂首,“从月前就好一阵坏一阵,又常高热惊厥,请了多少太医总不见效,只让慢慢调理,我瞧着忧心得很。”

郁宛听了亦觉不安,但还是宽慰诺敏,让她无须忧心,府里还有个刚足岁的小阿哥呢,永璂自有太医照拂,她还是看顾孩子要紧。

诺敏鼓足勇气道:“臣女觉得十二阿哥一半是心病。”

这些年父子俩几乎不怎么见面,除了给太后祝寿那回,其他时间都生疏得像陌路人般。那拉皇后嘱咐永璂要对他皇阿玛多多尊崇,可也不能剃头挑子一边热呀,再加上这回又因为修书被皇帝申饬,他难免心有怯惧,怕会落得大阿哥跟三阿哥那般。

诺敏希望皇帝能亲去府上瞧瞧,或许永璂见到他皇阿玛便释怀了。

郁宛叹道:“原也是应该的,只不过……”

皇帝这人素来拉不下架子,要他主动服软,比登天还难。他要是亲自去看永璂,岂非变相向世人承认他当初的错误?

但郁宛还是答应帮忙劝劝。

席散之后,趁着皇帝来她宫里歇息,郁宛顺势提起此事,但皇帝容色平淡,“朕不通医理,去了也是无益,让太医院多用些心便是。”

郁宛就知道没那么容易,但还是尽最后努力,“既然万岁爷不便亲去,能否给十二阿哥赏个爵位呢,好让他静心养病?”

到底也是曾经的嫡子,皇帝既未正式废黜那拉氏,好歹得向永璂表示些宽宏,哪怕封个贝勒也好呀,不像现在还只是光头阿哥。

在她看来,只要有皇帝些微体恤,这病也会好得快些。

乾隆本想训她糊涂,旋见她眉目愁云笼罩,心里方才软化下来,“这事不急,待日后再说罢。”

永璂的爵位,他打算让日后的继任者来封,如此既方便新帝施恩,也不至于让永璂沦为旁人眼中钉。

但这些话他说了郁宛也未必明白,到底妇人之见,对政事似通非通。乾隆只劝道:“安心睡吧,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瞧你,还跟刚进宫一样风风火火的。”

郁宛只能由他搂着躺下,心中默默念叨,惟愿是她虚惊一场。

作者有话说:

别担心,小十二会没事的~

第222章 嘴硬

郁宛贸然请爵之后也有些自悔, 明明心性淡泊、不干涉朝政是她最大的优点,怎么这时候犯糊涂了?真是忙中出错。

她要修复皇帝跟永璂的关系,也只能徐徐图之, 这么急于求成只会适得其反,况且光头阿哥也不止十二一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