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节(1 / 2)

加入书签

彭辉摇了摇头:“送来可不算完,说不定一会儿还要接走呢。”

这话又是什么意思?梁康时和梁衔月正疑惑,就听见另外一边有一群人闹哄哄的过来了。

这群人看起来像是两家人,一家老爷子手里拿着把大扫把,老太太手里是擀面杖,那不不知道是儿子和儿媳妇还是女儿和女婿的两个年轻人也是一脸愤懑,一起推搡着另一家人往这边走。

见到彭辉,那被推搡过来的一家人刚要开口,另一家人就抢先道:“你们怎么好意思报名说在梁家村有亲戚呐!这都是什么八杆子打不着的远亲,我活到六十岁,才见过了你们家老爷子两次,其他人更是连名字都没听说过,过来投奔我们,你们也真敢想呀!”

另一家人嗫喏着开口:“那避难所条件太差了,我们想着都是亲戚,就在你家暂住两个月,等天气暖和了……”

“谁跟你是亲戚!”那边立刻打断他,“要照你这么算,我们家能拎出四位数的亲戚来,都跑过来借住,连瓦片上都能站满!”

他们看向穿着制服棉大衣的彭辉:“这位警官,这家人不是我们家的亲戚,你把他们领回去吧。”

彭辉一直没有参与进这场争吵,脸上已经是一副习以为常的表情。他阻止了两家人的推推搡搡,招呼那来投奔的一家人:“先上车吧。”

这样的事又发生了两次。梁衔月这才明白彭辉说的“一会儿还要接走”是什么意思。避难所只能吃大锅饭,还得抢活做才能吃饱,又没有私人空间,不少人不想在里面住下去,自己家又冷得住不了人,就把主意打到了那些住在农村的远亲身上。

反正官方统计的时候又没有精力一个个核实,只说是在这个村里有亲戚就会把他们送来。至于会不会被赶出来,先碰个运气再说。

这种情况一点也不少见,彭辉早就习惯。不过他等在这里,除了要看着车子,等着这些人回来以外,还在等村长过来。

村长家住的不远,但是老人家脚程慢,这会儿才慢慢挪过来。

彭辉这次来还有其他任务,他拿出一张打印好的a4纸,白纸黑字密密麻麻的,底下还有一个红章。

“村长,市里想收购你们去年收的粮食,这是可以换的物资,比例都写在上头,你在村里统计一下,看看有多少人愿意卖粮食,到时候我去别的村送人的时候转过来取统计表,到时候让他们拉着物资来换粮食。”

梁衔月也探头过去看,纸上的字体倒还挺大的,应该是为了照顾这些都已经上了岁数的村长们。能兑换的物资种类也不少,不过有不少后面都写着(每户限量xx)的字眼,也不是想换多少就能换到多少的。

政府只收玉米、白菜、土豆。这三种都是梁家村民主要种的农作物。其他的杂粮种的本来就少,如果填进名单里还要增加和每一种物资兑换的比例,容易把人绕迷糊,也不值得这么麻烦。

光是这三种东西,这样一看就挺让人迷糊的。每一种都和下边的物资有不一样的兑换比例,村长皱着眉头看了一会儿,好不容易才捋清楚。

“我是看明白了,我怕我说不明白啊!”他一抬头看见了站在一边的梁衔月,眼睛亮了,“月月帮着给大家讲一下呗!”

“也行,”梁衔月接过了纸,“我先看看。”

村长这时候赶紧和彭辉说道:“警官,山上有一群狼下山到村子里来了,在我们这咬死了一个人,又跑到临山村咬狗,你看这路都通了,能不能让人来把这群狼打死。”

有狼这可是个大事,梁辉一下子站直了,承诺道:“我回去就向上反映,争取早点来处理。你们先保证自己的安全,不要和狼群有正面冲突。”

村长终于解决了这桩让他提心吊胆一个多月的事,看彭辉这也没什么需要他的事,又慢慢腾腾地挪回家去了。临走前告诉梁衔月:“明天都到我家开会,你给大家讲讲这物资怎么换的事。”

“好。”梁衔月满口答应。

第31章 人心

梁康时又和彭辉聊了会儿天,彭辉说起了他是怎么得到现在这个岗位的。

原来那个听到梁康时建议的张警官,他自己职级虽然不高,但是有个做副局长的叔叔,他把这个建议提出来以后,经过开会讨论觉得可行。那段时间各种抢劫案频发,光是往几个庇护所运送人员都已经让现有的警力极为紧张,更别提下一步就要准备把全体市民转移到地下避难所了。

这样一来,彭辉就临时召集进了警察队伍,张警官也住在梁衔月家小区附近,不然也不会分到他们小区执勤。他和彭辉经常碰面,一次交谈中偶尔提起这件事,让彭辉知道了当初提这个建议的正是梁康时。

“梁大哥,还真要多谢你,现在找个工作太难了。”

“哪有的事,”梁康时连连摆手,“我可不敢居功,他们迟早都要对外招人的,还有比你这条件更适合的吗?这都是因为你身体素质好,而且人还勇敢,愿意见义勇为,和我没什么关系。”

有了这样一桩事,原本认识没多久的两人关系倒是更密切了起来。梁康时向他打听情况:“这条从村里到市里的路我们也可以开车上路吗?”

彭辉表情有些犹豫:“按理来说是可以开,但是我还是劝梁大哥别随便开车出门。”

“怎么说?”梁康时还准备开车送甄丽回家,一听这话就疑惑起来。

“气温太低了,发动机熄火跟家常便饭一样。我们这是改装过的车,这才敢开出来。我可没少见自己开出来的私家车打不着火,步行跑出来求救,车把路堵上不说,人也被困在路上了,离有人烟的地方近还好说,那种走出好几里地都看不见人的路,车熄火了不就完了吗?”

彭辉又说:“梁大哥,你是不是在想你大姐怎么回家的事?这个好说,我过两天不是还来取物资清单吗?到时候我把她捎到市里,她是田家屯的,避难所的车一天不知道往那里开多少回,找一辆搭车也不麻烦。”

“这样也好,麻烦你了。”梁康时十分感谢彭辉。他确实也不敢保证车子会不会在半路熄火,从降温以后家里的车也从来没开上路过,而且油也不太够。

见在没有人从村里出来,彭辉就要把这些被村民赶出去的人再送去避难所来了。

“走了,梁大哥。”他坐在驾驶室上招手。

“路上小心,一路顺风。”

————

他们回到家以后,甄丽才知道彭辉已经走了的事。

她急道:“这可怎么办,我是要跟着他的车回去的。”

梁衔月解释道:“大姨,你先在我们家住上两天,等休息好了,彭辉叔叔还会再来梁家村的,到时候你再搭他的车。”

也没有别的办法,甄丽本来想送完了水果和蔬菜就赶紧离开,不要给梁衔月家添麻烦。这下倒是必须在这里待两天了,她有点担心女儿田薇:“不知道他能不能把家里的大棚收拾好。”

甄敏安慰她:“薇薇做事仔细又能干,就这么两三天,出不了什么岔子。”

她又打听大姨家里的情况:“你们这些天吃的怎么样,我知道菜是不缺的,但是你们屯子不怎么养牲畜,还有肉吃吗?”

“有的吃!”甄丽笑容满面,“我们卖菜给政府,都是能分到物资的。不仅有肉,还有好些大米白面。要不是我背不动,我都想给你们带两袋。”

梁康时赶紧拒绝:“我们这村里都是种地的,更不缺粮。每隔两周村里都开一次交易市场,我们换了好多粮食,够吃了。”

甄丽对他们一家是怎么从市里跑到梁家村知道的也不怎么详细,而且眼见着家里的桌子就是曾经市里客厅里摆着的那张,还以为他们早就有搬家的打算,东西都提前运回来了,也没对他们拿什么东西换的粮食起疑心。她只看到妹妹面色红润,脸上也没掉肉,头发有光泽,就知道他们一家吃的饱,而且也不缺营养。

大姨在家里住,梁衔月就不能频繁的进出海岛空间了。不过她要忙着给大家开会讲解物资兑换事项,以及统计村民换出粮食的数量等等,还要想办法给自己家换点物资,也忙的没什么时间进海岛,一天只抽空进去几趟把鸡鸭的食槽填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