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节(1 / 2)
康熙二十七年的新年到来,却因为太皇太后的薨逝,整个皇宫,或者说整个紫禁城,都显得格外冷清,难见一丝笑颜和喜庆。
按说事情到这就该结束了,毕竟丧礼也大操大办了,棺椁也在宫里过年了,太皇太后应该入土为安了。
可事情恰恰相反,麻烦事情还在后面呢,太皇太后临死之前,可是留了遗训的。
而且还不止一条。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想跟丈夫太宗,也就是皇太极合葬在一起,而是想和孙子儿子葬在一起。
溶月听后:只想说,牛!
最关键的是,康熙还打算按照太皇太后的遗言办,这才是最重要的。
康熙虽然临死前答应了太皇太后,但真到了安葬的时候,却又一下子犯愁了。
他只能叫来皇室宗亲和礼部官员商量,最后商量出来的结果,还是没办法立即解决这个事情。
不过,康熙却同意了大臣的意见,将太皇太后的棺椁移到宫外,暂时放于朝阳门外的殡宫中。
此消息一出,所有人都跟着松了一口气。
毕竟康熙为了太皇太后的丧事,这一出又一出的破了规矩,实在让人心力交瘁。
不,是崩溃啊!
只是事情最后要真如同所有人想的那般发展就好了。
第243章
正月十一,太皇太后的梓宫在众人的哭丧中,终于出了皇宫,安放到了殡宫中。
按说事情办完,康熙该回宫了吧。
可事情又出了变故,康熙他要留下来。
对,你没有听错,为了给太皇太后祭祀便利,康熙坚持要留在殡宫中。
此事一出,众大臣再次崩溃了。
原本太皇太后丧事,只需大丧三日即可,现在却硬生生拖了半个月。
这也就罢了,更重要的是前朝还堆积了很多国家大事等着康熙回去处理呢,康熙倒好,这一出接着一出啊。
众大臣忍,然后又是一通跪劝下来,总算在康熙住了几日殡宫之后,回到了宫里。
说实话,此时的众大臣,已经被这位帝王折腾的一点脾气都没有了。
只要康熙不是太过分,什么都好说。
溶月从王平那里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顿时也不知该说这位什么好了。
毕竟她最近也被康熙一波又一波的操作,搞的麻木无语了。
康熙就算做出其他什么不合规矩的事情来,她一点都感觉不到稀奇了。
应该说,康熙要是不为太皇太后做点不合规矩的事情出来,她才感到奇怪呢。
这位可是太皇太后最孝顺的孙子。
……
太皇太后丧事完毕,康熙也回到了宫中,就在所有人终于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康熙这边又出状况了。
康熙的意思,是他要给太皇太后守丧二十七月,也就是差不多两年多的样子。
众大臣一听,当然不同意呀
皇帝守丧跟普通人不同,都是以日代月,要是二十七个月的话,一般只要二十七日即可。
想当年康熙给先帝守丧,因为不能耽误登基大事,也只守孝了二十七日。
最重要的是,国家大事耽误不得,哪里允许康熙如此任性折腾。
好在太皇太后临死前,可能也想到了这一点,留下了遗诏。
所以众大臣便拿着太皇太后的遗训,对着康熙又是一通苦劝,总算让他做出了妥协,答应守孝二十七日,这才作罢。
正月二十二,康熙守丧期满,在行完释服礼之后,终于从乾清门外的帐篷中,搬回到了乾清宫。
对,康熙守丧时并没有住在乾清宫,而是一直住在乾清门外的帐篷中。
反正溶月从王平那里得知消息之后,很是不理解古代人的这种想法和做法。
好在她不理解归不理解,但也知道自己不能以现代人的思维,去代入古代人的想法。
古代人重孝和重规矩,这是他们刻在骨子的,也是她永远无法理解的事情。
不过,康熙搬回乾清宫没过多久,却病倒了。
人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说的一点都不假。
康熙这段时间,每日强撑着身体,又是侍疾,又是治丧守灵,就算平日里保养的再好,再健壮,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折腾,也已经成了强弩之末。
现在事情一完,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康熙整个人哪里还撑得住,累得病倒了。
溶月接到消息后,便开始思考着该不该去乾清宫走一趟,看一眼生病的康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