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8节(1 / 2)

加入书签

因为聊起此事,母女两人之间又多了几分亲近感。

见气氛不错,李氏便将有关于徐溶婷婚事的事情说了出来。

说完之后,她还跟溶月解释道:“按说咱们家隶属汉军旗,是要等参加过两年之后选秀,才能再考虑婷儿婚事的,只是我想着好不容易见你一面,也不知道下次何时能再见,婷儿的事情,总要问过你的意见之后,再做决定才好。”

闻言,溶月一时间都没反应过来,在沉默片刻后,她试探性的开口:“妹妹还小,现在就考虑此事,是不是有些太早了。”

李氏一脸不赞同道:“已经不小了,等过完年,她就年满十六,你像她这般大的时候,都已经进宫了。再说,不是还有两年时间吗,等到了那时,可就真成十八岁的老姑娘了。”

康熙二十五年的时候,她觉得二女儿年龄太小,便想着再留三年,便没有让她参加哪一届的选秀。

谁知后来竟然赶上了太皇太后大丧,这样一来,徐溶婷的年龄反而拖的有些大了。

说实话,李氏现在都有点担心,等参加完下一次的选秀,也不知道京里还有没有好的儿郎,让她家可挑选了。

溶月:……,好吧,在这一方面,她和古人是有代沟的。

在她眼里,徐溶婷现在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搁在前世,差不多也就是上初中的年纪,没想到在这里,却已经到了谈婚乱嫁的年龄。

说实话,就是她自己,才二十出头的年龄,她都觉得生孩子有些早了。

溶月开口问李氏:“那妹妹可有什么想法?”

李氏道:“她能有什么想法,自古以来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还小,哪里懂这些,自然是咱们帮她选夫婿。”

溶月:好吧,两人在这方面上,果然也是有着代沟的。

而且代沟还挺大。

“妹妹的事,母亲说的太突然,我一时也没有什么好的建议,之后等我再好好想一想,到时候再给母亲回话,可好?”

“也好。”李氏点了点头。

此事确实急不得,好在还有两年准备的时间,也不用太着急就是了。

她现在说给大女儿听,也是希望女儿能在此事上多多上心一些。

说完此事,李氏终于问出了之前难以说出口的话:“皇上待你可好?”

闻言,溶月笑了笑,只是笑意却不达眼底。

“母亲放心,皇上待我自是极好的,虽说前些年不受宠,受了一些苦,但这几年过的还是不错的。”

闻言,李氏多少松了一口气,开口道:“皇上待你好就行,当初你父亲拦着你,也是为了你好,你千万不要记恨他。”

溶月顿时一脸懵:难道当初徐家送原主进宫,还有什么她不了解的原因不成。

可惜的是,她记忆不全,对这方面没有一丁点的印象。

所以,为了不被徐母看出不对来,溶月忙道:“事情过去就过去了,母亲实在没有必要再提起。再说,母亲今日要是不说,我都快忘记这件事情了,母亲也跟着忘了吧。”

此话一出,李氏就知道女儿不愿意再提起此事,忙不迭道:“忘了好,忘了好,我这也是怕你埋怨家里……”

之后,两人赶紧转移了话题,又聊起了其他事情,比如溶月说自己庄子上现在大量种植番椒,收益还不错的事情。

溶月问李氏,徐家要是也想种的话,可以跟着一起种,她到时候可以让徐安庆派人帮忙指导种植技术。

溶月已经想过了,这两年已经有人跟风种植番椒了,虽然因为市场上需求量大,价格还没有落下去,但与其便宜了别人,还不如便宜了自家人呢。

毕竟徐家有了银子之后,生活不仅能更好一些,也会少拖她后腿,让她更放心一些。

听到有如此好事,李氏自然一百个答应。

更何况,这是女儿想着法子帮助徐家,她哪里是那种不知好歹的人。

敲定此事,便到了用午膳的时辰,母女两人好多年不见,溶月自然是要留李氏一起用膳的。

不过,李氏在桌上一直有些欲言又止,

溶月自然看出来了,便道:“母亲有何话要说,不妨直接说出来,不用跟女儿如此客气。”

李氏想了想,都到了嘴边的话,最后还是决定问出来:“我就是想问问你,你跟安嫔娘娘之间的关系,真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了?”

闻言,溶月一愣:“李家是不是派人去家里说和了?”

“是派了人去。”李氏微微点了点头。

怕溶月误会什么,她又赶紧解释道:“不过你放心,我们什么都没应,毕竟我们并不知道这里面的事情,肯定不会背着你答应……”

里外亲疏,她还是分得清楚的。

再加上当初的事情,家里就已经很对不住女儿,哪里有脸让女儿再为了他们受委屈。

她只是怕安嫔身后的李家,仗着家世强大,背后对女儿使坏罢了,这才出言询问一下。

听到此话,溶月心里这才多少舒服了一些。

要是夫妻两人真的背着她跟李家许诺什么,她就当自己一腔真心喂了狗,徐家的事情,她以后尽量不管了。

好在夫妻两人还算拎得清轻重,没有仗着为人父母,就替她答应李家什么事情。

这时,李氏又道:“后宫之事我们不清楚,也不知该如何解决,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至于李家那边,你也不用太顾忌我和你外祖那边,只管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便好,你那两个舅舅,本来就是拎不清的,更不用管他们。”

此话一出口,溶月心里彻底放下了之前的偏见。

她开口安慰李氏道:“母亲也不用太担心,还没到那个地步呢,我和安嫔娘娘现在是井水不犯河水,她日后只要不招惹为难女儿,以前的事情,女儿也就不同她计较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