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959.好,但不够好(1 / 2)

加入书签

别说从前百八十年, 便是往前推个十年,敏朝京城地界的百姓,便是各有各的不如意, 但心中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始终却也还是不无自豪,认为京城作为两京之一,而且是皇家常年驻跸之所,理所当然也算是华夏境内的第一大城了。这旁的且先不说,京里光是皇城, 这就不是别的州县轻易能够相比的。

就算有些州县是有名的膏腴富贵之所,但那是人情风月, 要说巍峨宏大、庄重肃穆,这京城里打从皇宫算起,天坛、地坛、先农坛……这些林林总总的皇家建筑, 就是远眺也让人心生敬畏,城内的王府、公主府乃至各高官权贵的府邸, 外地会馆乃至星罗棋布的大量观庙,也都是精心雕琢、富丽堂皇的所在,这是江南地区讲究素淡风雅、步移景换的园林, 所不能比拟的气魄。这一点也算是京中上下各色人等的共识,同样也得到了京城这里大量外来人口的证实, 这外地来的客人,甭管他是什么身份,打从哪儿来, 进京都是来‘开眼界’的,这道路的宽阔,华表的轩昂, 不亲眼见到,怎么知道自己原来还是个乡巴佬呢?

但是,这样的认识,随着买地的崛起,在过去十几年间,却是逐渐地削减了下去,到了如今,哪怕老京城心底再骄傲,也明白这座城市,哪怕和云县都没有可比之处了,更别说和新京羊城港比较。这要埋怨皇帝,也说不上来,实际上,当今圣上除了割土献城之外,也没有什么大的过错,甚至在百姓们看来,他算是诸多皇帝之中较能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了,皇帝的名声是相当不错的——

在他手上,百姓要认字,代价比从前小了,班比从前多了。冬日里取暖要付出的代价也少了,除了那些醉汉,每年也少有听说谁冻死的,米面的价格,也一直稳定在一个低位,当然了,灾年的话,一样的价钱,买到的杂面、杂粮里,红薯和土豆、玉米碴子的比例相对要高得多,人吃了容易烧心便秘,而且不是特别的顶饱,饭量还要跟着变大……但是不论如何,粮价稳定了下来,轻易是饿不死人了。

除此之外,在城内风貌这一块,皇帝也作兴了很多便民的措施,而且能拉得下脸来寻求买地的帮助,譬如说从买地那里买了水泥来,给城内的几条主干道都铺了水泥,而且对道路的高度做了调整,还增修了大量的下水道:这是成套的举措,里头的缘由是这样的,由于京城的百姓越来越多,便溺无处可去,一个普遍的做法就是倾倒在路上,这样道路的脏污就难以想象了,为了维持道路本身的清洁,道路越修越高,到后来几乎‘高与檐齐’,这样保证了主道通行最大的便利,清洁和排水都得到解决,当然,如此一来在主道两旁的商家住户,苦不堪言,一下雨就成了水帘洞,黄泥路遇到暴雨辄成烂泥滩子,车行马步,烂泥汤全甩到屋门口,实在是腥臭难当。再合着京城无厕的事实,便溺随处都是,这就让京城民间瘟疫很容易流行开来。污糟不堪成为了京城百姓的一大心病。

要整治这样环环嵌套的弊病,就必须给出连环招,这件事就是特科从头到尾主持办理的,也让特科官吏引以为豪,因此张九娘和卫妮儿都十分清楚:皇帝首先整修道路,把主路的高度降下来,和两侧人家齐平,随后下令让两侧的百姓进行卫生包干:每个月能保证卫生的话,便免了他们的‘临街钱’——这个临街钱,是这些沿街的人家难免不开个商铺门脸,或者把门前的空地租给旁人经营,所收的杂费。那么理所应当,你在这里经营不能污损了道路,也不能有异味影响到左邻右舍,这笔钱就是要给吏目巡逻检查的辛苦费。

倘若能保持干净,这笔钱就免了,被查到长期污糟,那不但不免,还要罚钱。尤其这水泥路的修补,是专门的官署负责,一旦损坏了,他们查到的话,巡街吏目也要受罚,因此吏目巡街都比较尽心,这样就保证了道路的基本清洁,以及两侧的繁华商贸。临街再不是一间小院的缺点,反而成了很大的优势。

除此之外,要跟上的还有生活污水的收集,以及排泄物的处理,自从排泄物堆肥可卖钱之后,每日里收马桶、洗涮马桶的事情,都是被行会包了去的,一般人不容染指,因为这农家肥的买卖,完全是无本生意,只有一些人力,除了不太好闻之外,收入可谓丰厚,有些沼气池子如果堆得好,没有异味,产生的热力还能给浴池、热水铺子供上——且官衙门还补贴一笔小钱,这五谷轮回的买卖,算是无本万利,京城里许多公侯府邸私下都有经营,也算是皇家专营了许多奢物之外,给出的一点小甜头了。

污物入池,污水入渠,主干道铺水泥路,设雨水渠——这么三板斧下来,京城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空气一下清洁了许多——主干道这边,说不上晴天半碗土,雨天一脚泥了,就连离开大街那小巷子,很多住户也吆喝着凑钱,去衙门申请了贴补,买水泥粉来铺道路:买地的城市都是衙门管铺的水泥路,京城这里么,不敢指望了,自己凑了钱,能得补贴,按低价买水泥粉来,也就够知足的了;

空气好了,连异味都少了,再一个水也甜了,虽然谈不上所有井都能出甜水,足够百姓饮用,但甜水井的数量是要比前些年多了;疫病也少了,大家接种牛痘之后,七八年没再听说闹天花——这都是在皇帝手里生发出来的变化,有消息灵通一些的,知道这里很多都是皇帝内库出钱,是陛下亲颁赐的‘上恩’,就算是最倔强的‘强项令’,也不好意思不说他几句好话。这些人又不知道皇帝私下吃里扒外,和买活军合作,对宗亲藩王烧杀抢掠,榨干油水充实内库的事情,因此,皇帝的名声在民间是非常不错的,其实,卫妮儿私下觉得,就算百姓们知道了,那又如何呢?他们自己或许很重视宗族伦理,但在切切实实的好处面前,大多数人必然会对施恩者予以极大的宽容。

固然,过去十年内,京城中也多了一些建筑奇观,王公贵族的府邸中,新式小楼拔地而起,冷热水的龙头,抽水马桶,甚至是城外新建的海清河晏园,以及那些神奇的仙器:配的极清晰的玻璃眼镜、超市、奶茶、蛋糕、新式戏剧、话本乃至是新皮影戏‘幻灯片’……这些都在城中掀起了极大的热潮,可谓是煊赫一时,不过,在卫妮儿来看,对百姓影响最深的变化其实还是这三个进步,皇帝在民间的口碑,也几乎完全建筑于这三点上。对此,张九娘也很认可——她只是做派矜贵,但却并非真是‘何不食肉糜’的蠢材,反而很多时候越是这样和百姓隔开的人,见事还更准确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