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靠宠妃系统当了秦始皇的国师 第196节(1 / 2)

加入书签

渭水上,一道道报数声响起,转眼间,就是“三十下”。

月娘正抱着母亲给她的馊菜团子啃,桌上虽然有小菜,却并不抵饿。一听到“三十下”,她就停下了口中动作,直勾勾盯向渭河。

这是最后一人了,之前都没有人能超过她。

“三十一下!”

“三十二下!”

“三十三下!”

“三十四下!”

“最终胜者!程处亮!”

裁判无情宣布,月娘捏着馊菜团子,看着那边似乎是那郎君仆从的人物,一窝蜂围上去,从他手里接过旧暖手炉,又递过去新的,给他披上厚实大氅,看着就好暖和啊……

月娘就像跌进一口冰窟窿,又冷又难受。

她心里一团乱麻:要是现在是夏季,她可以赢得比赛的。要是她双手不那么僵硬,她可以赢得比赛的。要是她有个手炉,她可以赢得比赛的。要是她……要是她叫人把会场供应的炉子抬到岸边……要是……要是……

老妇揉揉她毛糙的头发,叹气:“算啦,妹崽,咱们没有那个命!”

*

程处亮兴高采烈地上了台,“程处亮见过山鬼!见过陛下!”

李世民道:“程处亮,朕用左卫中郎将之职,换你手上冬日食绿蔬的方子,你可愿意?”

程处亮怔楞过后,便毫不犹豫答应李世民的交换。

他参加这场比赛,可不是真为了冬天吃到蔬菜。他还刻意挑了一件红衣,山鬼那日宴会放了许多红色,所以许多人猜测,山鬼除了青绿色,就喜欢红色。

还道:“陛下不必如此,若需要这方子,处亮愿意将其献上。”

李世民摇头:“这是你的战利品,朕可不能强取豪夺。”

山鬼不耐,“别磨蹭了,又不是什么值钱玩意。”说完,从将桌上那卷竹简扔给李世民,“方法在里面。”

李世民视若珍宝地打开,飞快扫视,“原来如此,竟如此简单——太好了,我还担心若是像温室那种,需要用大量柴火烘烤房室,普通人家要如何使用。”

现在只用将豆子置于盛水磁器内浸泡两夜,等豆子涨开再换水,后面还有步骤,都不麻烦,也不需要多费钱,就能得到芽菜了!

李世民当场把这个办法公布出去,在场人连呼陛下圣明!又感激山鬼,若不是山鬼举办这次比赛,他们哪里能知道还有如此简单方便的法子。

老妇高兴地对女儿说,“妹崽,不要噘嘴儿啦!陛下给我们带来活路咧!我可以在家里养豆芽,挑出去卖钱!”

这就像卖菜,所有人都知道怎么种菜,然而挑出去卖还是有人买。“豆芽还不需要我花太多时间去打理,多多少少也是一些铜板!”

月娘这才舔了舔干涩的唇瓣,露出笑来。

尽管台下高呼着:“山鬼千万年——”一个个百姓诚挚地展示喜爱,系统仍是第一个敏锐发现宿主兴致不高,遂关切地问:“宿主,怎么啦?”

青霓望着月娘,脑电波传过去给系统时,每一道波线都好似在闷响,“我想得还不够周到,我要是给每一桌都配上姜糖片就好了。”

姜糖片可以让人身体自暖,也不会有人脑洞大开说山鬼是靠这个才能不惧严寒。可她就是没想到这茬。

“可是,你是人脑,又不是系统,人不可能永远不出错,这不是你的责任。”系统把声音调温柔了一百八十度,“宿主,你已经做得很好啦。”

青霓抿了抿嘴唇,可又忍不住想,她会不会太傲慢了?她想到了冬天百姓不单单有肉吃,还有蔬菜可以弥补维生素,她想到了不管是谁赢,李世民都肯定会把方子买回来,也想到了河边有寒风,让人加了火炉,不间断放木炭,却忽略了火炉边离开到河边,这一段路也很冷。

侧头看向李世民,青霓再一次意识到:一个决策者能尽量做到面面俱到,作出贞观之治的成就,肯定很不容易吧。

她没有专门将月娘叫到面前,明明不是胜者,山鬼却关注她,带来的不一定是好事。倒不如私底下偷偷给钱财,只留下书信,说是好心人,同情她,这钱财算是一点心意,由她支配。若是觉得不好意思收,那就不用还了,可以捐赠给哪个地方修路,修缮房屋也可。

书信让系统代笔,不怕字迹露馅。

比较让青霓欣慰的是,李世民派出去寻找木棉树的人,从崖州——也就是海南岛那一带,带回来木棉并制好了棉衣,她以山鬼好奇为由,要来一件。

拿着那件棉衣,青霓一寸寸地摸,问系统:“你说,它能让人暖起来吗?”

系统:“肯定能!李世民一定是让人穿着试过了!”

青霓又说:“那具体能抵挡多少度呢?”

“……”系统试图扫描那件棉衣,数据却没有给它答案,“我也不知道,不过,应该……”

“姜糖片是不是要失效了?”

突然岔开话题,系统下意识回答:“对,两秒后……”

“噗通——”

“宿主!!!”

几条藤条飞速蹿出,把大冬天跳进水潭里的宿主拉出来,然而哪怕一会儿,青霓也已经冷到嘴唇发青了。

滋味楼里此刻没有别人,大门锁好,因为角度问题,青霓还能确定没人可以从别得地方看到后院水潭这里。

藤条卷过来姜糖片,要给青霓塞进去,被她强硬推开,“不能用这个,可以帮我把棉衣拿过来吗?”

青霓小跑回室内,脱掉全身衣服,藤条又飞快递过来棉衣,给她披上。

系统着急了,“你在做什么啊!突然跳进水里!”

“没、没事,这是最后一次。”青霓牙齿打着格儿说,“我不想冷,总不能让别人来冷这一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是,《广东新语》里说木棉‘然脆不坚韧,可絮而不可织,絮以褥以蔽膝,佳于江淮芦花。’,但是,木棉花明明可以织布,而且,佳于芦花是什么意思?芦花当填充物可算不上保暖,木棉花到底是不是我印象里的那种暖和?古代和现代大有不同,不试一试,我于心不安。而且,很多地方比长安冷,也不知道木棉衣能不能抵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