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靠宠妃系统当了秦始皇的国师 第225节(1 / 2)

加入书签

“他们看似团结一片,实际上就如一个个要塞,明面上相连,实则各自为战,如今来势汹汹,不过是因为女官所涉铺得太快了,便看着像全面开战。”

房知葵端来沙盘,谁也不知她是不是早就准备好了,就等此刻。

李丽质皱着眉头,一如既往在沙盘上指画形势,只不过以前是画地形,如今是画朝堂。

“首先,这场战役是我们处于劣势,那我们就不能和对面硬碰硬,祈求速战速决,我们该找到敌军弱点。”

“他们弱点是轻视我们,明明知道女子中也有英才,却还是不够重视,骄傲自大。”

“对,这是一个弱点。还有另外一个弱点——他们后方不稳。”

“后方?”

“他们战斗的地方在哪?朝堂。朝堂就是他们——以及我们的前线,那么,向敌我双方输送兵力的后方,是哪里呢?”

房知葵缓缓呼出一口气,“地方。道、州 、县。”

“对!那里有不少学堂,科举四年一次,每四年,就会向朝堂提供人才。之所以说不稳,是因为它们也是我们的大后方,不再像以往一样,只输送男子进朝堂。”

李丽质专心地思考:“敌方后方输送比我们强,所以,我们要做的是……”

陈硕真也在,她一拍桌子,与李丽质相视一笑,二人异口同声:“劫粮草!”

……

“耶耶说过:顽虏骄恣,必自此始,破亡之渐,其在兹乎!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

房知葵将她们这边的女官聚集起来。

“近来朝堂上那些男官对我们步步紧逼!”房知葵抱着胳膊,视线扫过她们脸上不忿,问:“你们甘心吗?”

“明明男官也做过一样的事!但是,男官就是有情有义,到我们就是妇人之仁!要说私改狱判,君不见古时张苍,也就是因着行刑时露出一身白肉,让上官看着欢喜,便放了他,如此岂不荒谬,而我们呢?法理二字,那份判决至少占了情理,又不是看那义士长相俊美才为他减刑,却被男官打压,说是女子妇人之仁,你们能咽下这口气吗!”

“不能!”

“他们简直……无理取闹!”

“我是科举上来的,凭什么是女子就得去管文书?”

“房娘子说吧,是否殿下有指示了?殿下说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风烛未定,光影间,弯月如钩,倾进房知葵眼中,“殿下要你们——”

女官们心跳加快,心神都被钩着走了。她们期盼着能够打破这困局,期盼着结局能与千百年来不一样,朝堂上的弄潮儿,也应当有女官一份!

“退到地方上,做各县县令。”

女官们愣愣的:“……退?”

……

“我们要稳住后方,休兵秣马,坚壁不战,男官从古至今便占据了朝堂,我们呈一时之快,只会给对面机会,让他们乘胜追击,将我们赶到溃散。所以,我们得先安顿下来。”

……

房知葵想着自己主公的指挥,恍惚听见战鼓集结。

她用静静的眼神注视着面前同僚,然而,谁都能感觉到,这如同灰烬里压着火星,只需稍一拨弄,火舌便会呼腾而上。

“对。就是退。”房知葵说:“地方上有官学,而你们是县令。”

房知葵对依附过来的女官性格了如指掌,她一直在认真观察,耐心等待时机,此刻能被她找过来的,都是心怀不甘,不愿意回家相夫教子的一群人。

她们有去改变这一切的决心!

女官们已经听懂了房知葵话语,她们心中同样出现了灰烬,只等着某一刻,熊熊燃起。

“县令……”

在这一刻,她们表情无比生动——鲜活,快意,讥讽,都朝向了那些尚未察觉不对的男官。

女官去了地方上,当然不会严禁男人上学,这样会打草惊蛇,她们只是……对女学生家里多多家访,对女学生本人多多改变思想,让学生知道,她们不是为了家人而读书,也不是为了日后相夫教子而读书,而是为了她们自己而读书。

思想,是最顽固,却又是最容易改变的东西。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受到的教导是“母亲做官也是撑起这个家”“女主外男主内并不可耻”,那当这些人一个个成长起来,她们就不会觉得自己是异类,她们会自然而然地……冲击着这个世界!

陆陆续续有女官们上书,请求自放去地方上。

在朝堂里,这样是“自贬”,是 “左迁”,是远离中央,是没有前途的行为。男官们并未想太多,他们用刻板印象来针对敌人,自身却也困在刻板印象里,傲慢地看着那些女官“败退”,快乐于自身打了胜仗。

女人嘛,就不该进朝堂,这样就很好,既赶出了政治中心,也能给山鬼一个交代。

也有人看出来不对,然而他们想的是长乐公主暂时不能回到朝堂,暂避锋芒也是明智之举,三年后,长乐公主应当就会重新召回她们了。

李世民也是如此想,长乐是他一手教出来的,她知道何时该进,何时该退——前段时间,长乐那儿才去了客人,随后便有女官自请下放,这中间必然有关联。

李世民不会给闺女拖后腿,不论是哪个女官请求下放,他都大笔一挥允许了。吏部那边也没有阻拦,给谁升官他们要斟酌一下,给谁外放,这事情还用拦着?又不是他们自己人。

一辆辆马车驶离长安,车上人走之前,都不约而同回望这座京师。

“我们去当县令,让他们先得意,十年后,且再看时局!”

……

“但是,只防守还不够,防得久了,就会失去锐意进取的精神,同时,我们还要进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