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靠宠妃系统当了秦始皇的国师 第439节(1 / 2)

加入书签

一顶轿子趁着夜深停在府外,轿中下来一人,竟是当朝宰相汪伯彦,这汪相无才无德,一心主和,反对抗金,赵构南迁扬州便有他的主意。

他来这礼部尚书府,难道是来勾结礼部尚书张浚,一同去劝说赵构讲和?

汪伯彦入府后,不多时,被下仆领去水亭之中,上茶上果盘,他早就口渴难耐,吃着小片果肉,视线四顾,心中暗自感叹这张浚真是官家新宠。墙上那字是王羲之真迹吧?前些时日官家拿到手后把玩不断,日夜不离手,如今竟在这张浚府上看到。

正在打量着,突然听到一声轻咳,汪伯彦起身,口中客气:“某深夜来访,张尚书莫怪。”

张浚连忙道:“汪相言重,不知汪相前来,有何指教?”

汪伯彦重新坐下去,端起茶水,轻轻吹一口,慢悠悠说:“听闻官家要将柔福公主接回?”

“啊?是。”张浚不解。这事值得宰相大老远跑来礼部尚书府,还只坐一顶小轿,偷偷摸摸生怕人知道。

汪伯彦沉声道:“官家此举,尚书莫非看不出来?”

张浚道:“官家心思还在议和上,否则只会顺势承认公主行踪是由他指派,言他一心抗金,公主的作为便代表了他。”

汪伯彦:“自两年前起,官家换掉户部尚书,国库之中金银钱帛便消失大半。倘若是用作享乐,却不曾见官家在哪处地方建园林,也不曾见官家新添甚么奢靡喜好。朝中私下传言,官家恐怕早找到路子与金国议和,否则金国又如何会长达两年息兵?”

张浚:“汪相是指……”

汪伯彦瞥他一眼,知道官场上狐狸多,不抛出饵来,这些狐狸绝不会在言语上表露真实想法。遂道:“那大蛇军听闻兵多将广,又颇得民心,如今金贼卷土重来,他们更是能光明正大招兵买马,锻造军械,若官家议和成功,大蛇军无甚损伤,说不定就号令大军凯旋,兵至陈桥时停下休整,好让官家瞧一瞧这兵强马壮。”

张浚脸色微变,干笑一声:“相爷未免危言耸听,前两年风平浪静时,也不见大蛇军谋反,如今金贼来攻……”

汪伯彦只道出三个字:“张邦昌。”

张浚登时闭口不言,眼神中只余闪烁。

张邦昌曾是宋臣,靖康之后,金人暂时无力管理中原,便立张邦昌为大楚皇帝,试图以汉制汉。若非张邦昌心向大宋,恐怕如今中原还混乱着,宋和楚必要交战不断。

假如那大蛇军借议和之机与金贼合作,哪怕只是假意合作,大宋说不定真得遭遇一波改朝换代。

汪伯彦直言:“张尚书,主战还是主和,与我而言并不十分重要。我不想换官家,若换个官家,你说不得还能投诚,我定会被他们砍下人头,以安民心。何况,听闻此前大蛇军粗莽,不管不顾斩杀李擢——那就是一群泼贼,武夫,在他们手底下还能有好日子过?还能以文制武?”

你张浚可是正儿八经的文官!进士出身!

张浚面上带出笑意:“主战……自然要主战。”

汪伯彦也露出笑容。

他要找人压下官家议和之心,就不能找主和派,这张浚虽然是文官,却和他们尿不到一壶,一直谋求北伐,正好合适。

至于张浚会不会联系大蛇军那边?别开玩笑了,主战派难道就一定一条心?至少张浚绝不会允许武官爬到他头上作威作福。

张浚道:“如果陛下求和之心泄露……”

汪伯彦接话:“如果大蛇军主战其实是想要以战逼和……”

二人相视一笑,举起茶盏轻轻碰撞。

“听说大蛇军中近来窘迫,派人前来请官家援助军饷?”

“是不是来拿军饷还两说,得吓一吓他们。吓到他们公开声明主战,吓到官家公开声明支持他们。”

汪伯彦微微颔首,将茶水倒在地上,微笑:“敬忠显公。”

*

今夜有雨。

宦官康履走入御药院,底下小宦官为他褪去斗笠与蓑衣,雨水滴答之落,他抹一把脸上雨水,听到前方一个带笑声音:“康大官,稀客,怎来我御药院?”

康履抬头,道:“冯益,我们要大祸临头了。”

“嗯?”

“官家此前让我去带回柔福公主,我将此事推脱给礼部,后来一想,官家心思不对。”

宦官冯益脸色凝重起来:“如何不对?”

“官家心思在战与和之间,他让我去带回柔福公主,却不曾说让我去对大蛇军下旨,借战事失利之名撤出河北。”

“官家心思不定实属正常,若江山能完整,谁想做半壁江山的天子?”

“你糊涂啊。”康履往御药院里面走,一脸复杂:“朝廷风向若是主和,甭管能不能和成,我们都能活,可若是主战,我们立刻就会死。”冯益瞳孔张大,慢慢道出来:“……李纲?”

也不能怪康履巴巴来这一遭,之前朝廷主战,李纲就被召回,这人脾气又臭又硬,一回来就要求官家把之前受过伪命的大臣处死,赵构不肯,他就以辞相做威胁。这是为人臣子该做的事情吗?

然后,当过大楚皇帝的张邦昌先被贬谪,后被赐死,而当过大楚臣子的范宗尹、颜岐、吴幵、莫俦等人统统被贬谪。

听闻那时李纲还预备请官家驱逐黄潜善和汪伯彦,若非被吕好问劝住,他就要上奏了!

像这种人,他第二次回来,一定会比上一次干得更狠更彻底,恐怕不仅要解决主和派,就连官家身边的宦官在他眼里恐怕都是奸佞,需要解决。主和派这些文人可能只是去琼州岛走一遭,宦官只怕要见血。

这一刻,冯益面色灰白得厉害。

“咱们要如何应对?”

康履来之前想过对策,此刻声音尖锐高昂,几乎破音:“让前线失利!”

“前线只要稍微失利,以官家性子定会立刻将开战心思缩回,我们再作劝说,就能让官家继续龟缩在扬州。”

“要如何让前线失利,又不牵扯到我等?”

“你可还记得忠显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