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靠宠妃系统当了秦始皇的国师 第496节(1 / 2)

加入书签

亲王每年五万石禄米,郡王每年一万石禄米,但国公最高也才五千石禄米。

他还下令朝臣不论是三公还是大将军,不论职位高低,都要对亲王行四拜礼,而亲王可以坐着等对方行礼完。

总之,他确实没办法对子孙狠下心来。

此事暂时不了了之,朱元璋回到后宫中,和马皇后述说此事。

“俺如今不知怎么办才好,废除这条法令吧……可俺们那么努力打下这个天下,不就是想让子孙后代过上好日子么?可若不废除,百姓迟早会恨上皇族。”

“重八……”马皇后握住朱重八的手。

朱重八难过地说:“老马,这可是俺们的血脉啊!”

马皇后紧紧握住他的手,看向朱重八的目光非常温暖:“重八,就算是我们的血脉,与大明相比也是微不足道。何况,若不快刀斩乱麻,待到日后,他们沦落成朝廷拖欠俸禄,又无甚田地……”

“田地!对了,田地!”

“什么?”

“老马,俺可是定下每位郡王之子拨赐永业田六十顷,除其租税。怎么会沦落到饿死地步。”

朱元璋想不通,或者说,他抱着一点期望,故意忽视了某些现实……“重八。”马皇后冷静地说:“尚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洪武年颁布的条例,后世因一己之私不愿遵守,实属正常。”

永业田?当政皇帝承认的永业田,才叫永业田。

朱元璋也懂这个道理。

“让俺想想,让俺想想……”

朱元璋脸色几番变化,表情忽冷硬忽温和,足以看出他心肠要纠结出九九八十一个死扣。

良久,朱元璋一拍桌子,兴奋地说:“那就先改一改诸王岁俸吧。亲王每岁米五万石,改为一万石,郡王每岁米一万石,改为二千石……”

马皇后很生气:“重八!这是治标不治本!”

朱元璋也很生气:“皇后!你这是后宫干政!”

马皇后更生气:“上位金口玉言,说后代亲王是我们血脉,妾为子孙后代着想,有何不可言!谈何后宫干政!”

……

“就是这样,太过分了,你娘简直不可理喻,居然把朕一个皇帝赶出来!还说自己不够贤良淑德,不配伺候朕!”

朱元璋气呼呼地把朱标从被窝里拽出来:“你娘怎可以这样对朕!”

朱标抬头看了看天上月亮。

这大半夜的……爹,我想睡觉。

朱元璋就不。朱元璋拉着他的好大儿絮絮叨叨:“你娘真是越来越大胆了,谁给他的胆子!”

朱标:“……”

你啊。

朱元璋继续絮絮叨叨:“俺要杀谁,她就给谁求情。俺说了后宫不许干政,她还总是说一些朝政上的事,时常提醒俺不要忘了给朝廷培育人才,还总是忧心国子监学生的吃穿用度!这是她该忧心的事情吗!”

朱标:“……”

这话你去娘面前说啊,你不仅不敢说,你还在娘忧心这些事时,耐心和娘保证朝廷会负责此事,绝不会让学生忍冻受饿。

朱元璋:“还有,设立学仓是她一个妇道人家该提的事情吗!”

朱标:“……”

那又是谁去向朝廷官员使劲夸自己家有贤妻,不输长孙皇后,还说“家有贤妻,如国有贤相”。

朱标叹气。

爹娘吵架,儿子夹在中间,难受。

不是心情难受,是生活上难受,比如大半夜被揪起来的他。

朱元璋转头看向朱标:“标儿,你登基之后,会怎么对待你弟妹的子孙?”

这问的绝不是简单的怎么对待,而是在问他,得知宗室制度有缺漏情况下,要怎么改善这个制度。

朱标一整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此时,斟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会如父皇陛下一般,封爵,且递减爵位,但会削减一些俸禄,一岁五万石还是过多了。随后,有句古话叫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到弟妹们第五世子孙时,便由朝廷取消他们爵位,但同时,他们在边境拱卫大明,若能立功,便以功封爵,若不能立功,就解为平民。”

朱元璋点点头:“到还不错。”

朱元璋很满意,但又不那么满意。

朱标困惑地看着朱元璋,不知道朱元璋为什么不满意。

朱元璋张嘴欲说:虽然让藩王拱卫大明是朕想出来的政策,但你可有考虑到他们能立功,也能……作乱?

可终究,朱元璋只是摇摇头,没有说出口。

*

他想要一个,藩王不会穷困潦倒,也不会有参政机会,更不会造成大明财政负担的办法。

想要满足全部条例,有些异想天开,可朱元璋不抛弃,不放弃,想了一天一夜,终于让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国库缺钱,俺印些钱出来,不就能解决了?唔,这个钱就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