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4节(2 / 2)

加入书签

“好!”张御史连连点头,笑道:“如此,下官便放心了。”

褚若贞见状,轻斥一声:“齐鸢,还不赶紧谢过张大人替你主持公道!”

齐鸢不明就里,但仍听老师的话深深一揖,谢过张御史。

张御史却道:“不必谢我,我也只是听到一些传闻,若你府试蒙受不白之冤,下官主持公道也是分内之事。”

他说完轻轻叹了口气,见齐鸢疑惑不解的样子,解释道,“此次府试,仪征县有个考生的答卷跟你一模一样。”

“一模一样?”齐鸢皱眉,迟疑道,“两县考题虽有重复,但题目并不完全相同。以我的文章去破仪征县的题目并不合适。他抄了也没用。”

张御史听到这反而一惊:“你料到会有人抄袭你的文章了?”

他得知齐鸢被人这样陷害的时候已经够震惊了,钱知府简直无所不用其极,但更让他吃惊的是,齐鸢竟早有准备!

齐鸢苦笑着摇摇头:“学生只是猜测过,两县试题重复本就容易引发事端,若有人买通差吏,取旁人文章为己用,颠倒黑白,似乎也无法可解。”

因此他答题的时候,将文章词句稍作了一番改动,这样若有人抄袭自己,那同样的文章对上仪征县考题,便会有“侵上犯下”的毛病,无法被取用。

这样一来,对方至少无法光明正大地将那篇文章占为己有。

钱知府除非藏起自己的墨卷,让它永远消失。否则一经贴出,明眼人都能看出那是谁的答卷。

张御史吃惊地看着齐鸢,过了许久终于反应了过来,连连叹道:“你小小年纪,办事竟如此周密,倒令下官自叹不如了。”

说罢,又看了不远处的谢兰庭一眼,对齐鸢道,“府试初选那天,仪征县考生大闹府衙,兰庭将众人劝退后,抓了几个面色不善的问话,其中有个六十多岁的老生童,主动供出买通差役,调换试卷,抄袭他人文章作弊的事情。”

齐鸢听得一愣一愣的,不由也看了眼谢兰庭。

这么巧?正好就抓住了?

“现在这作弊的老贼就在江都县的县衙大牢里。如今就等府试结果了,如果府试成绩有问题,洪知县会立即提审这老贼,为你做主。”张御史道,“我这次从苏州过来,一是为了你张师兄的事情,二是应你老师请求,等着看你府试结果。三嘛,听说你家有个书院?”

齐府的确有个书院,但如今已经渐渐被别人侵吞了。书院的山长掌教等人反客为主,鸠占鹊巢,甚至将齐家捐出去的学田租金也占为己有。

齐鸢拱手道:“回大人,学生家里的沐风书院就在玲珑山旁边。几年前家父将学院借出去做士子们读书之所。这几年眼看日渐荒废,十分痛惜。因此有意将书院收回。”

张御史点头道:“桂提学已经跟我说过了。桂提学原想院试时着手操办书院事宜,但听闻我要来扬州,便将此事托付给了我。但书院经营颇费心力,生徒膏火,山长选聘,学生考课……这些你打算如何经营?”

齐鸢没想到书院的事情能提前解决,他之前不着急操办这个,就是因为自己对书院管理并不熟悉,现在自己还没考完童生试,怕忙不过来。

但现在跟师兄们组建文社,文社集会便需要地点。而日后文社日渐壮大,如果有人慕名而来,想要投入褚先生门下,现在的乃园也远远不够用。

乃园只日常用水便是个大问题。

齐鸢笑笑,看向褚若贞道,“家父的意思是,如果学院能够收回,愿聘请褚先生做山长。书院便为乃园新址,至于院中杂役,生徒膏火等事宜,家里也有现成的壮仆可用。”

书院有自己的学田,其中除了齐府投入的部分外,还有周围富户捐赠的,学田每年的租银会交给盐商典商生利息,这样一年下来连带本金至少能有一两千银子的收入。

因此书院的山长可以拿聘金,脩脯银,程仪银等丰厚报酬,各位师兄以及日后师弟们也有膏火银,住宿伙食书院全包,不必为生计犯愁了。

张御史目露赞同,褚若贞却摇头拒绝道:“不可不可,书院山长需请学问博通的名士大儒来做。”

“乃兄你既有文望品望,又是齐鸢的老师,足以诲人也,我看齐鸢的提议很有趣……”张御史笑道,“齐鸢,我跟你老师先去书院看看。你也跟兰庭出去逛逛,今日端午,年纪轻轻的要适当玩乐,莫要只拘在山上。”

齐鸢:“……”合着自己往外跑了半天,就只为做这一顿饭?

第59章 端午佳节

褚若贞看出了齐鸢的不情愿, 但他今天跟张御史有要事相谈,因此只当没看见, 用过午饭后便立即跟张御史下山去了。

端午佳节, 男男女女皆盛装出行,赏景取乐。褚若贞跟张御史并没有直奔沐风书院,而是从随着看龙舟的人群到了虹桥, 有船家看见, 早已搭了踏板过来,请两位上船。

张御史笑道:“看来乃兄早有准备。”

端午节出行的人多, 各家女郎不必再等夜半出行, 而是大白天就可乘香舆坐画舫, 名为躲五毒。因此那些洁净的画舫会被人提前租走, 如果没有准备, 临时到桥头来问,运气不好便只能坐到小船破船,甚至是清洗后用来临时载客的灰粪船。

褚若贞笑呵呵道:“张兄远道来访, 怎好怠慢。”

说罢请张御史上了画舫,里面果真预备了好酒好菜, 烟雨楼的蒸鹅,炸蟹、百味羹、羊脚子,排蒸荔枝腰子,色香味美,另有栗子、核桃、西京雪梨等甜食果子, 皆是张御史最爱。

张御史连连摇头,哎呦一声叹道:“乃兄对齐鸢可真是用心良苦啊, 明明准备了这么多好吃的, 非要在乃园用完饭再来, 让我吃人嘴软。”

“若不是凑巧,我哪舍得让你们也吃。”褚若贞“哼”了一声,得意道:“那可是我学生煮给我的,张兄门下学生也不少,可有人洗手下厨为张兄做饭?“

说完让船家去温酒,又将香鸭炉里的熏香点上:“这香饼也是齐鸢送我的,你闻闻。”

船家荡开画舫,微风入船,香气盈舱,是莲花和鹅梨类的清椒气息。张御史闭目深吸了几口气,摇头直叹。

“齐家制香果真一绝,这香有朝阳之气,清新丰美,在京中都十分少见。”张御史又深吸了几口,这才缓缓睁开眼,“齐鸢之才世所罕见,只可惜齐家富贵对他来说弊大于利。”

“此话怎讲?”褚若贞道:“钱知府是看重了齐家钱财?”

“齐家虽有累世之财,但比起淮扬盐商,他们只能算是中贾。况且齐家并不吝财,齐方祖在打点关系上很舍得下本钱。”张御史道,“我听说钱知府曾要过齐家香方?”

褚若贞之前对齐府并不关注,摇了摇头。

张御史便不再说话,一直等船行江中,才压低声道:“前朝重臣钱唐你可记得?钱唐权倾朝野,独拥京城的披香宫,家中更是珍宝无数。后来钱唐因故下狱,钱府被抄,整个披香宫里却只抄出了五千两白银。当时便有人说,早已高人料到钱家要遭此惨祸,因此将钱府金银都藏了起来。”

褚若贞当年升为侍读学士后,曾听皇子们议论过此事,众人似乎对钱家藏起来的宝藏十分在意,甚至号称那笔藏宝富可敌国。

“可这跟齐府有什么关系?”褚若贞道,“齐家世代制香,如今的产业也是一滴一毫攒起来的。”

“原也没人怀疑他家,直到有人在齐家看到了猫耳石。”张御史道,“宋朝贼相蔡京曾得一块奇石,形似猫首,自体生香。这块石头在前朝时被赐给了钱唐。钱府被抄家时,猫耳石却不见了。直到几年前,有人在齐府发现了这样宝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