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4节(1 / 2)

加入书签

张梦兰把端来的午饭放在瓜子摊的凳子上,然后小声嘟囔着:“这是怎么了,都看我干什么?”

沈继明已经听了一上午的闲话了,大家说起沈家时,就会把目光转向他。他听了不少传来的闲话,大概是知道怎么回事。可是他并不太想和他妈说这件事,便摇摇头,表示不知道,拿起筷子开始吃饭。

王媒婆的鱼汤也喝完了,正好看见张梦兰。

此时她还因为张梦兰上次不请她入沈家老二的喜宴生气,如今吃到了沈继军的鲤鱼,就知道这鲤鱼是继军自己送来的,他妈指定不知道。因为这个时候,张梦兰还一脸不解地看着大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王媒婆就决定亲自去告诉她一声。

和一群姐妹走到瓜子摊前,沈继明连忙站起来,以为是来买瓜子的。再一看,竟然是王媒婆他们,就默默回去了,继续吃饭。

张梦兰赶紧招呼,大家却都不买瓜子,只是看着她笑。

其中一个人便说了,“继明他妈,你说你是什么命啊,能娶到这么好的儿媳妇。”

另一人又道:“是啊。我那儿媳妇工厂都不行了,工资也发不下来。一家人都等着喝西北风吧。愁得我啊,怎么比!”

“就是就是。还是继明他妈有福气,老了老了,生活越来越好了。”

……

张梦兰以为大家都在说小梅,心里想的是结婚这么久了,也没见你们说什么,怎么突然夸起小梅来了。

可再继续往下听,就知道了,说的绝对不是小梅。

“人家是大老板了。听说自己承包了车间。”

“就是。结过婚又怎么样?有钱日子就能好过。再说了,现在都什么社会了,结婚后再离婚,不是大有人在嘛。”

张梦兰听到这里就明白了,这说的是褚凤霞。

可是她们怎么知道凤霞?

张梦兰便只能看向王媒婆。

王媒婆便对张梦兰说:“你看你们继军,多懂事。一大早就给我提了两条大鲤鱼送来,还和我说,婚礼那天一定请我去吃喜宴。虽然他们两个是后来慢慢好上的,可是我也算牵了一把线不是。要是换做别人,恐怕看见我都要绕着走,不想花钱给这两条大鲤鱼。可是人家继军敞亮,直接就送来了,而且还那么大!”

王媒婆一比划,手里的长度绝对超过了鱼本身。张梦兰瞄了一眼,心里暗骂沈继军,真的有病!

还巴巴给王媒婆送大鲤鱼去,给介绍那么一个对象,把她气个半死,还吃得上大鲤鱼?

张梦兰气哼哼看了王媒婆一眼,没有说话。

王媒婆的目的达到了,嘴巴里都是褚凤霞和沈继军的好,故意来刺激张梦兰的,嫌她做事不地道。

说了一通,大家就都散了。张梦兰虽然省去了向大家解释的时间,可是她十分不满意沈继军所做的一切。

她一直认为沈继军让自己十分省心,这是三个孩子中最有主见的一个,可事到如今,又觉得这个所谓的十分有主见并不是一件好事。

现在更让张梦兰头疼的是,她的新事新办计划就算是彻底泡汤了。大家又已经知道她想隐瞒的一切,既然如此,就要好好办一场,把之前自己送出去的礼金都拿回来才是正理,而且她这次稳赚不赔,因为沈继军说了,喜宴的钱,他自己来付。

张梦兰便决定把沈继军和褚凤霞叫回家,好好计划一下这件事。便让沈怀强给褚凤霞带句话,让她抽空晚上来家里吃顿饭。

沈怀强便对张梦兰说还是周日休息的时候来吧,晚上就别折腾孩子们了,你不知道他们每天多累,上了一天的班,回来还要听你嘚嘚。

这话虽然不好听,可是张梦兰还是听进去了,便对沈怀强说好吧,那就定在周日。正好吃完饭说完事,还能再去一趟新家。她一定给褚凤霞要来一把钥匙。

王媒婆也不闲着,上午在大家的围观下喝了鱼汤,下午便去了崔老师家。

特意趁褚凤霞不在的时候去的,不管怎么样,崔老师之前还给她送过礼,道过谦,她很乐意再和崔老师打交道。可是褚凤霞就算了,她有点怵褚凤霞,还是不见的好。

所以就趁着下午工作时间去的。到了才知道,褚凤兰在坐月子呢,这是生了。

王媒婆十分意外,连连向崔老师道喜。这是大姑娘美梦成真,如愿做了妈妈。二姑娘又要出嫁,才短短一年时间,竟然发生了这么多让她意料之外的事。

又客气道不知凤兰生了孩子,否则一定带点礼物的。

崔老师赶紧说千万别客气等等,便才问了王媒婆的来意。

王媒婆就把沈继军提了两条大鲤鱼的事给崔老师说了,崔老师老怀安慰,觉得沈继军是真的会办事,只有二十五岁,却能面面俱到。竟然连王媒婆都想着呢。

而且崔老师也在苦恼这个问题,她一直在想要不要去一趟王媒婆家。虽然褚凤霞和沈继军的结合,是两人后来相遇相处的结果,但是王媒婆在其中也不能说毫无作用。且这件事早晚会被她知道,崔老师觉得到时候王媒婆计较起来,说出去的话肯定难听。

如果按崔老师的想法,她是要去给王媒婆道个谢送个礼的。可是站在沈继军的立场,那又是万万不会去的,毕竟当初王媒婆和自己一起骗了人家。

所以崔老师十分纠结这个问题。

谁知道,崔老师以为的万万不会,到了沈继军那里,便是理所应当。

他好像完全忘记了欺骗这件事,直接就去送了两条大鲤鱼。

王媒婆对沈继军这个人大加赞赏,说了一下午的话,也都是在夸沈继军。

然后又说,如果两家之间要传话,她完全可以帮忙。这鲤鱼不能白吃,是不是?

崔老师便道,如果有需要,一定会麻烦王媒婆的。

两人唠了一下午,从沈继军开始唠到小婴儿茉莉,又唠到崔毓秀是个好命的,年轻时吃的苦不算苦,老了能安度晚年,才是真的有福气。

最后褚家贵下班回来了,骑着摩托车十分拉风,轰隆隆的,王媒婆又把目光放在褚家贵身上。

这摩托车都骑上了,可见褚家真的有钱。

便想着给褚家贵介绍对象呢。

谁知道崔老师说,褚家贵结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