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80节(1 / 2)

加入书签

“不是,崔老师,我看你是误会了。君歌不是没有工作,而是因为一开始想着出去留学,就没有去工作。现在决定在国内结婚了,肯定就要去上班的。”

崔毓秀当做没听见,依然问:“所以说,现在是工作了,还是没工作啊?”

赵雁脸涨红了,语气也十分不善,生硬道:“没有。”

“所以说,还是没工作啊。”崔毓秀淡然往远处看去,“一直说结婚,这如果结了婚,没工作又该怎么办?只靠家贵,会饿死他们的。我和你说啊,君歌妈妈,你看吧,家贵现在是吃住在家里,他的那些工资,每个月都还不够花。以前倒是够的,后来认识了君歌后,两人总是下馆子,什么烤鸭,什么牛排之类的,对,还有咖啡,什么贵吃什么……”

“不是,崔老师,你听我说。”赵雁立刻阻止道:“我们君歌虽然没上班,但是出去吃饭,我们都是给钱的。平时我和她爸都给很多零花钱的,不比你们家贵工资少……”

崔毓秀又有话说了:“所以说,君歌这么大了,还在给家里要钱花?”

赵雁此刻像吞了个大火球,烧得嗓子都肿了,可一句反驳的话也说不出来。她呼吸急促,整个人都不太好了,可面前的崔毓秀却是见招拆招,说话淡淡的,但一句不让。

赵雁立着眼睛,觉得自己再不走,就要气死了,便深深吸了一口气,对崔毓秀说:“反正崔老师,你考虑一下我的建议。让小两口在我家住,怎么样?”

崔毓秀笑得云淡风轻,“还是先结了婚再说吧。”

说完,崔毓秀便告辞了。

留下赵雁呆呆站在原地。

她一时间懵了,大脑一片空白,然后再反复咀嚼崔毓秀最后那句,还是先结了婚再说吧。

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在说两人不一定能结婚呢?

是在告诉赵雁,她并不同意这门婚事?

什么意思?

赵雁一个冲动,便跑起来,她要找到崔毓秀,问一问她到底是什么意思。

可追过去时,崔毓秀早就骑上自行车走了。

人没影了。

赵雁脑仁疼,心烦得要死。她觉得自己活不过今晚,直接被气死了。

崔毓秀虽然在气势上赢了一场,不过对褚家贵,是越来越不满。

她怎么都没想到,褚家贵现在又学了一招,以前就算被骂,回来后该说的话不该说的话都会说一遍,现在不一样了,自己懂得过滤信息了。

崔毓秀提着大骨棒便回了家,回到家又没有心思做,把许童接回来后,许童说饿了,崔毓秀才开始炖骨头。

许童在一旁站着,眼睛紧紧盯着大骨头。他现在是越来越喜欢吃肉,当然,蔬菜也爱吃,反正什么都喜欢吃。

崔毓秀给他一块烤红薯,在菜市场买的。这一会儿童童饿了,崔毓秀才想起来还有一块烤红薯。

许童扒了红薯皮,第一口先让姥姥吃,崔毓秀的心思都飞了,没心情吃任何东西,轻轻咬了一口,便摆了摆手,让童童去客厅看电视去。

许童哦了一声,同样咬了一口烤红薯,可还是不放心,便问:“姥姥,你没事吧。”

崔毓秀没想到一个小男孩竟这么敏感,能看出来她的心思,便连忙安慰道:“童童放心,姥姥没事,你去看电视,一会儿骨头炖好了,叫上大宝一起吃,好不好?”

许童这才点头离开了厨房。崔毓秀就守着炉灶,看着锅里炖着的骨头发呆。

等到晚上褚家贵回来,崔毓秀连忙叫住他。

褚家贵说自己吃过了,便往卧室里走,崔毓秀又叫了一遍,板着脸,说自己有事。

褚家贵这才愿意停下来和他妈说句话。他有些不耐烦,问:“怎么了?”

“君歌那边怎么样?”崔毓秀问。

“什么怎么样?”褚家贵不明白他妈的意思。

“她家里,上次见面后,有没有提什么要求之类的?”

褚家贵难得能听到他妈主动提到这件事,被搁置这么久了,也是心凉,说话的时候语气不那么好,揶揄道:“我以为你把这件事忘了呢。”

崔毓秀看他一眼,说:“怎么会忘?”

“那怎么不往下进行了?”褚家贵皱着眉问他妈,“既然两家都见了面,是不是就要订婚,然后决定结婚的日子。这么多天了,你都避而不谈,甚至我一提起君歌,你就一副不想多谈的表情。妈,我不知道你怎么想的,可是你要为我想一想,我是要见君歌,见君歌的家长的。他们每次见了我,都要问我,都要催我。可是我什么都说不上来。”

褚家贵越想越生气,干脆直接问:“你是不是真的特别不喜欢君歌。如果是的话,我们、我们就算了。”

崔毓秀看着褚家贵,冷冷一笑:“算了就算了。你吓唬谁呢?”

“妈!”

“你喊什么!”崔毓秀怒道:“算了这个话是你说的,不是我说的。还有,你觉得我这个妈妈做的不够好,你尽可以去找别人当妈。对了,不是有人正等着呢?君歌妈妈不是想让你们结婚后住在她家?那你去吧。我看你这个儿子,不要也罢。就当我白养你了!”

褚家贵身子一晃,怎么都没想到他妈会这么说。继而说到君歌妈妈想让他们婚后住在自己那里的事情,褚家贵也十分不解,这件事他压根就没给任何人说,他妈又是怎么知道的。

褚家贵气急,当即就冲出厨房,消失地无影无踪。

*

王媒婆说话算话,既然受了邀请,就要来看一眼。这沈家老二到底娶了个什么样的姑娘,才让张梦兰那么嚣张。

说的是父母都是退休职工,家庭条件很好,王媒婆便想着来看嫁妆,这一会儿新媳妇接过来,肯定是要带嫁妆一起来的。她就要瞧上一瞧,都带了什么好东西。

来凑热闹的人很多,住的近的好多都来了,沾沾喜气,小孩子也能混个糖吃,再看看新娘子。尤其是沈家的儿子结婚,街坊们都知道这是老大难,没想到突然就结婚了,也想来看看是什么样的姑娘嫁进来的。

王媒婆用力往里挤,挤了一会儿实在挤不动了,便踮着脚尖看。

来的人实在太多了,院子里哗啦一下就站满了。还有从老家来的,又是周日,都带着孩子,整个院子乱成一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