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42节(1 / 2)

加入书签

姚长卿便提醒:“你小点声,家贵还在外面呢。”

君歌便说:“这话还都是他说的呢。他也不喜欢小孩,嫌恼得慌。自从大姐去了,我俩就没睡过一个安生觉。”

赵雁便摆摆手:“赶紧吃吧,还等着你呢。”

姚君歌这顿饭是能吃多慢就吃多慢,反正就是不想走的意思。除了小茉莉的哭声让她无法忍受之外,她更无法忍受家里从里到外散发的气味。

褚凤兰房间不能通风,窗户全都关着,只开着房门透气。

小茉莉在房间里吃奶尿尿拉屎,所有的味道都直接扑到门口,然后从卧室门口开始往客厅蔓延,而受害最深的便是君歌他们卧室。

姚君歌每天一打开门,一股味道直接扑上来,她干脆屏住呼吸,好不容易快步走到院子里,又看见一层层的彩旗飘飘。她就要被憋死了。

餐桌上实在不适合讲这个话题,可是姚君歌还是都说了。

姚长卿已经吃不下饭了,放下筷子皱着眉头看君歌。赵雁倒是被说的两眼泪。

姚君歌吓一跳,好奇看着她妈,“你怎么哭了?”

赵雁转过头抹去眼泪,再回头,还是什么都没说。

姚君歌便懂了,这是在盼自己的孙子。

看吧,有好日子不想过,却在期盼臭气熏天的生活。

褚家贵走到餐厅时,正好看见这一幕。

赵雁抹眼泪的动作全看见了,误以为是不舍得自己姑娘回去。便赶紧开口道:“妈,我妈说了,如果君歌实在不想回去,就在家里住几天。毕竟家里有孩子,乱的很。我妈说看着君歌已经好几天没睡好觉了,她也心疼的厉害。”

当然,心疼的厉害这句是褚家贵自己加上去的,最近他学聪明了,知道要两头哄,可随便加上去的这一句,倒是足以安慰赵雁的心。她连忙喜笑颜开,对家贵说:“那太好了,亲家不愧是老师,各方面想的都比别人周全。那就让君歌在家里住吧,你妈还要伺候月子,也怪劳累的。少一个人,她也能少操一份心。”

褚家贵连忙说,主要是让君歌好好休息。其他的倒是没有。

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姚君歌高兴地差点把筷子都扔天花板上去了。

她赶紧跑出来,抱着褚家贵的脖子就往他脸上亲了一口,“那你赶紧走吧,不用等了。我就不回去了。”

褚家贵呆呆看着姚君歌,一下子就没反应过来,他着实没想到君歌会让自己回去。

既然你都不走了,我还走干什么!

褚家贵在心里默念。

可是姚君歌没能猜出他的心思,还十分贴心的告诉褚家贵让他早点回去,要不然天都黑了。

褚家贵只能和大家告别,骑上他孤独的摩托车。

但是走之前,他说明天会给姚君歌送换洗的衣服,他决定明天来送衣服的时候,是一定一定不能再走的。他也要留下来!

*

沈继军说做就做,第二天一早去菜市场买了两条大鲤鱼,提着就上门了。

王媒婆怎么都没想到这么一大早的就有人来送鲤鱼。最近她说了几门亲事,没有一个成的,好久没有人登门送鲤鱼了。出门就看见两条硕大的鲤鱼,王媒婆别的见的不多,就这鲤鱼她见多了。只觉得这送鱼的人实在,敢情是买了整个市场最大的两条来。

可王媒婆怎么都没想到送鱼来的会是沈继军。

她呆呆看着沈继军,最后扯着嘴角笑了:“我说沈家老三,你是不是没睡醒糊涂,走错门了。怎么一大早提着两条鲤鱼在我家门口站着。”

“没走错。”沈继军连忙说:“这就是给婶子送的。”

王媒婆心想我没给你做媒啊最近,就算我想做,你妈也绝不会让我给你说媒了。可是看着那两条大鲤鱼,王媒婆决定先让沈继军进来,哪有人会把送礼的往外撵?

“进来进来。”王媒婆道,“先来家里,再说。”

沈继军走到厨房门口,先顺手把鲤鱼挂上,然后接过来王媒婆递给他的小凳子,和王媒婆面对面坐在院子里。

王媒婆一脸疑惑:“这鲤鱼不都是说媒成功了再送吗?老三,你是不是不懂这个规矩,就直接先提来了?你是看上哪家姑娘了要婶儿去给你说去?那你这鲤鱼送的太早了,婶儿可不敢收啊。”

沈继军就笑了,“不是的,王婶儿,我马上就要结婚了。这鲤鱼是给你的谢礼。”

“什么?”王媒婆惊讶看着沈继军,“你也要结婚了?你二哥刚结了婚,就轮到你了?你家三兄弟要么都没对象愁的要命,要么一齐结婚啊……”

王媒婆说着说着发现自己找错了重点,连忙问:“不是啊继军,你是不是弄错了,我没给你说对象啊。你这鲤鱼……”

沈继军看着王媒婆,又挑了挑眉,微笑对王媒婆说:“婶儿,你再想想,往前想,去年夏天的事,你再想想!”

那可是王媒婆职业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啊,她怎么可能不记得!

能让她在地上撒泼打滚的人不多,褚凤霞就是一个!

王媒婆眨巴眨巴眼睛,不可置信的瞧着沈继军,道:“你俩成了?真的?那天不是没见着吗?老三,你可把我整糊涂了。你给婶儿好好说道说道!”

……

沈继军和王媒婆好好说道了说道之后,王媒婆终于心安理得地收下了属于她的那两条大鲤鱼。且沈继军一走,她就把其中一条鲤鱼给处理了,又去买了一块豆腐。中午又是煎豆腐,又是贴玉米饼的,什么都煮好了,端着鱼汤就来到了胡同口。

这是王媒婆的惯例,每次她得了大鲤鱼,都会拿出来炫耀一番。一方面是让大家看看她的生活条件,一方面是在向大家证明她的实力。这是又说成了一家,才会有鱼汤吃。谁家有待嫁或者待娶的青年,一准儿会先想到她。

所有人就看见王媒婆这次竟然把小木桌支了出来,自己又搬一个马扎,坐在胡同口最显眼的地方,就喝起了鱼汤。

那鱼大的啊,所有人都看见了,那么一个大海碗,还盛不住,头和尾巴都翘了出来。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人故意出来显摆,就有人特爱给面子,赶紧上前去问。

大家凑上前去问王媒婆:“这是又得了大鲤鱼啊,又说成了一家?”

王媒婆挑挑眉,拿着大汤勺喝鱼汤,手里拿着贴好的玉米饼,一边吸溜一边道:“那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