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1 / 2)
“对了,我看小墩尿床了。这床褥子你就先凑合几天,等下次过来我再给你拆洗。要是觉得有味儿,正好我攒点布票给你买床新里。”
“行。”
“钱被卷跑了没关系,你也别想不开,人没事儿比什么都强。再说我觉得那些钱一定能找回来,她孟晓琴又不是黑户,有名有姓有家,还能找不着人?”只要找到人,她就不信她不敢还钱?
“嗯,姐你不用担心。”
“还有,那天晚上你真没有看到那个男人是谁?”程红秋转头看向小弟。
程涛听着程红秋的叮嘱,时不时回答一句,突然就听她问了这么一句。
他正正神色,“是谁都一样,我和孟晓琴已经完了,现在我只想把钱找回来。对了,姐,小墩过完生就三岁了,我准备带他去省城检查身体,到时候你跟着一起去呗,要是有时间咱再拐个弯去看看大姐。”
“那就不说了。”程红秋也不纠结,不过“去看她干啥?她今年年底回来,肯定要在家住段时间,到时候让你见个够,现在过去得花不少钱,浪费!”
有那些钱干点啥不好,去看程红春?再说也不顺路啊。当然,“我是得跟你过去,回去后我跟你姐夫打听打听,看他们运输队啥时候出发去省城,要是能捎咱们一段,就省劲了。”
乍听见程红秋提起丈夫,程涛张了张嘴,最后什么都没说。完全没有发生的事情,和谁说他们能信?难道还能因为他的几句话,二姐就立刻和二姐夫离婚不成?或者现在的自己能给二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
思考着这几个问题,程涛得到的答案全都是否定。
“行,到时候咱再仔细商量。”程涛说道,“对了,姐,你下次来带着多多和亚亚呗,我这个当舅舅的也和他们亲近亲近。”
程红秋脸一僵,很快就恢复:“知道了,下次我带他们来。”
程涛叹了一口气,却原来二姐和儿女的生疏从现在就开始了?
他到程红秋身边的时候,对方已经是孤身一人,关于她以前的经历他只零星知道结果。记忆中原主虽然和两个姐姐亲近,但是对她们的生活却并不怎么了解,说到底原主是被照顾的那一方。
“你一定记得,到时候我给他们做好吃的。”程涛又叮嘱了一句。二姐难得回来,他当然不会只提这些烂事儿,“姐,我收拾收拾东间,你歇歇,晚饭后,咱俩去大哥家逛逛。”
程涛把程小墩放下,就见小崽儿立刻被他二姑一块饼干引着扑了过去。
程红秋把饼干递给侄子,狐疑:“大哥?程大江?”
“昂。”程涛拿起笤帚,推开东间门,整体还算干净,扫扫灰尘,铺上褥子就能睡人。
“你啥时候和他这么好了?还喊他大哥?这么多年在村里也没护过你,去他家干啥?”程红秋对这个大哥很有意见。
“到底是大哥,前天我和程相良家闹矛盾,他还帮了我呢。”
“他帮你不是应该的,当初要不是你年龄小,他儿子能去当工农兵大学生?”提起这个,程红秋还是怨念满满。
她爹在的时候,没见程大江喊过爹,就是碰面也跟陌生人差不多。她爹走了,程大江一家却能享受到作为她爹儿子的待遇,怎么好事都让他给摊上了?
“姐,不是大哥也会是别人,难不成换个人你就服气了?”
程红秋张张嘴没能反驳,那必然是更不服气。肥水不流外人田,程大江再怎么样,身上流着她爹的血呢。
程涛笑出声,看吧,他就知道是这样。
上一辈的恩怨,他不想提,也不辨对错。作为子女,他们的立场从出生就已经确定了,程大江要维护自己母亲的尊严,他和姐姐也理所当然站在自己亲娘这边,同样都没有对错。
不过和程红秋理论这个,最后指定要被骂。所以他只能从别的角度切入,看在程大江帮了自己的份上,二姐肯定就不反对了。
“去就去,听你的。”程红秋多少有些气急败坏。
程涛哭笑不得。
程红秋知道消息就从县城直接赶回程仓里,骑了快俩小时的自行车,现在也确实累了。看小弟忙前忙后,还给铺了床,她没拒绝这份好意,躺炕上休息去了。
程涛和程小墩刚刚歇了一阵,现在不困。为了不打扰程红秋,程涛从抽屉找出纸笔,开始教小崽儿识字,刚写了“1、2”,程小墩就意图夺笔。
“费,我也费。”
“你会也得等一等,等我写完教你念。”程涛把小爪子抓住,从容从1写到9。
“这是1,”程涛指着“1”伸出一根手指头。
程小墩有样学样,小手却不听使唤。程涛帮着把其他四个手指头给他按下去,他才勉强伸出个“1”。
“2”程涛又加上一根手指,然后又去纠正小崽儿。
程涛作为大学生,在当下妥妥是高材生,不过他没有教学经验,尤其对方还是幼儿,所以只能教过了就算。
反正这本来就是打发时间,他也没法对三岁崽苛求效果。
程红秋醒过来的时候,就看到她弟拉着侄子已经学到了像口哨的“9”。
——完全填鸭式教学。
程红秋却觉得欣慰,刚听人说这事,她可担心坏了,生怕小弟一蹶不振,现在看来是她想多了。
晚饭是程红秋做的,煮了腊肉粥。
程涛高兴,吃了不少。程小墩更是小肚滚瓜溜圆。
饭后,俩人半瘫炕上休息,让程红秋哭笑不得。
去程大江家串门,也是为了消食,姐弟俩领着程小墩出了门。
第13章 二姐:说话不带虚
出门的时候,程红秋抓了把奶糖。
这可是好东西,“三块糖,一杯奶”,就是在县城也是稀罕物。她攒了好几个月的糖票,又一早到供销社排队好不容易才抢到。回来又分成三份,一份留给家里俩孩子,一份送给公婆,最后一份带到娘家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