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2 / 2)
“你这是从哪里弄来的?”
周洪山把公社的事情讲了一遍,“吴主任这个人虽然有些时候很圆滑,但也不得不说很多事情他也愿意去推荐也是不怕麻烦的。”
田耽把饭盒里的牛肉收起来,“在他来咱们大队拉西瓜的时候你可不是这么说,骂人家的不是你吗?”
周洪山没觉得哪里有问题,嬉皮笑脸的,“这并不矛盾,田耽同志。”
田耽没理他。
周将他们的车队已经离开本省,沿着国道往北边走,越往北越冷。
上次他们也是到这边来拉货,拉的是罐头,做的是相当不错,越过河北地界,刘师傅就再往里面,因为他们打听到这边一个最大临海的村子,就停了下来。
周将从车上下来,冷的跺了跺脚,这边其实算是沿海。
他们这群大男人赶路这么久,几乎没洗过脸,吃的都是买好在车里对付一口。
看各家各户晒的还有渔网。
周将大概心里已经有个谱,“刘师傅,咱们一车在这里兑换,一车还要往里面走,来换山货。”
刘师傅听周将的肯定没错,“行,你说的算。”他说着打了个喷嚏,又上车拿到茶杯,赶紧喝了一口热水。
周将到村里先打听,然后找到这边的大队长。
这个村子叫山鱼大队,大队长是个一米九几的高猛汉子,看起来是有些凶的。
“你找我?”
周将一米八几站在他身边也是矮了大半个头,“你好,我叫周将。”他简单的把情况介绍了一下,又把介绍信拿出来给对方看了一遍。
大队长看了一眼他们后面跟着的大车,心里有些相信,原本他担心是骗子来着,“我叫李大兵,你们这带的就都是布啊。”
周将点头,“你可以过来看一下。”
李大兵身上穿着的衣服算是补丁摞补丁,周将打量了一下,鞋子是皮质的,估计也是因为经常下海的原因。
周将把人领过去,刘师傅把车上盖着的布掀开一个角露出来。
李大兵伸手摸了一下,确实是好的,“你们是国棉厂,怎么跑这么远来到我们这边。”
周将也没隐瞒,布料有什么问题也都解释清楚。
李大兵这会才恍然大悟,态度变的热情起来,心里最后一丝疑惑也散去,“行,这样吧,你们先跟我到家里喝杯茶,我这边得大喇叭通知一下,我们这里是非常缺布。”
刘师傅留下来两个人看着车,他跟周将一起到家里去。
沿海的村子房屋修建的最要紧的是防潮,但是冬天也是冷的不行,湿冷湿冷的。
李大兵一进家里就大声喊,“婆娘,快来倒茶,家里来戚了。”
一个包着头巾的三十多岁的女人进来,手里还提着冒着热气的茶树。
几个人坐下来才说了起来。
李大兵长的是五大三粗的,一眼看过去也不太好惹,不过这会稍微熟悉起来,人还是很坦诚的。
“那你们想换些什么,我们这也就靠海吃海,大家都是捕捞的。”
周将来之前查过资料,“李队长,实不相瞒,我们就准备兑换一车的布,那一车,想再往里面走一走,换一些山货。”
李大兵哦了一声,“没问题,山货的话其实我可以帮你去联系,我那边有亲戚。”
事情谈的还是很顺利的。
中午,李大嫂做了一桌子鱼虾之类的,就连汤都是海带汤。
刘师傅因为开大货车的原因,走南闯北也见过不少,不过其实这边很少来,一是民风彪悍,二是不太安全,但看着这些东西也是挺惊讶的。
“家里实在也拿出不来什么精致的吃的,就只有一些鱼虾。”李大兵还有些不好意思。
周场在饭桌上也都聊清楚能兑换的东西,李大兵没想到他们会愿意要咸鱼啥的,“这个玩意我们每家每户都有,你要这个话没得说,下午就能给你弄上半车。”
吃过午饭,李大兵就大喇叭广播,没一会村大路上的都站了不少人。
布在哪里都是个稀缺的东西,他们没那么多钱也没那么多的票,就家里有些海鲜,能换布对他们来说很划算,一开始还抱着试试的态度过来看的,一看到布,转身就跑回家拿家里的干货了。
一车的布料,不到俩小时就给换完,车里还堆满了不少各种海干货。
刘师傅还是有些不敢置信。
他们一行人在这里住了一夜,第二天李大兵还特意给他亲戚拍了电报,周将他们这都已经出来大半个月,要抓紧时间才能在过年前赶回去。
周将按照李大兵给的地址一路往里面走,只是快到地方的时候,必经之路上面坍塌,又在原地等了三天才过去。
这次他们到的时候,人早早的就等着了。
大队长见了周将很热情,看到布之后就更热情了,原先还以为自己的侄子在胡说八道。
周将被大队长拉着手不松开。
大队长有五十多岁,人有些像周大山,不过话语间都是淳朴。
“周同志,我们这边的乡亲们,早早的就把东西都给准备好了,你到家里看看,能不能行?”
周将看他是很着急,也是,越往这里面走越冷,脚下的雪都已经到小腿肚,穿着军大衣,戴上帽子,也是鼻子脸都冻得发红。
↑返回顶部↑